返回第2章 做牛马还债  百年讨债了尘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曹玄走出家门后,用借物土遁法先奔滁州,拜祭滁阳王庙,然后向京城方向疾驰。这一道线是顺路的。
    这天,曹玄从滁州飞奔到安徽宣州,走进旌德县境内。
    曹玄在路过旌德县水东镇时,看到有两户人家的二十几名群众正在一个枣园里打群架。
    这些人很明显地分成两派,有的人手里还拿着木锨,钉耙,大剪刀,小锯子等器械对打;有的赤手空拳互殴,有的妇女对骂着。
    曹玄看得出来,这两派人众虽然在打架,但并未下狠手,以吓唬和阻挡对方为目的。在妇女对骂的称呼里,还夹带着叔伯姑嫂等呼叫语调。这两派人众的长相、口气等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曹玄由此判断,这是两户亲戚人家因家务问题发生的纠纷,虽然目前没有发生死伤,但持续打闹下去有可能发生惨案。
    曹玄从路上拐进枣园喝止。这些人就像没听见一般,依旧斗鸡似的互不退让。
    曹玄从跟前的枣树上折下十几个小树枝,用软草随意挽结几下,略施奇门技巧,对着枝条吹一口气,喊一声“着”,这些小枝条突然就像小孩子一样走进打架的人群里,一束枝条追随一对人,枝条孩子硬性插进每一对互殴的人中间,两个凸出来的小枝丫就像一对手臂,将胶着或揪扭在一起的人群直接扯开。
    尽管枝条孩子只有大人腰际高,但力量奇大,两群人被十几个枝条孩子硬生生分开在两边。
    这些枝条孩子又排列成人墙似的站在田垄上,监视着两面人众。
    这些打架斗殴者被十几个枝条孩子的力量和技巧所折服,都住手看着这道枝条墙发呆,她们更为一边站着的这位书生有此等手段而惊奇。她们似乎忘记了彼此的仇恨,向着曹玄围拢过来。
    曹玄见自己使出的奇门小技制止了两边人群的斗殴,对着一排枝条孩子挥挥手,嘴里说一声“归位”,这些就威力无比的枝条孩子突然散架,纷纷倒在田垄上。
    事情正如曹玄猜测的那样,这是两家谢姓亲戚之间的纷争。
    东边的这家户主名叫谢作贤,有子女加儿媳姑舅十三人,他们一家经营着八十四亩枣园和二十二亩水稻,家境殷实。
    西边这家主人叫谢作栋,有子女姑嫂妯娌十二人,这一大家子务弄着九十一亩枣园和二十八亩稻田,虽然田地广,还有两位雇工,劳力多,但一年的产出仅能糊口,日子过得很恓惶。
    谢作贤和谢作栋是堂兄弟,谢作贤大谢作栋三岁,父辈们是从爷爷手里分的家。
    谢家世代栽种枣树,经营水东蜜枣。谢家枣园出产的蜜枣直送旌德县衙和宣州府,虽然算不上贡枣,却是宣州达官贵人的最爱。
    这两大片枣园原来是是一个整体,在爷爷们分家时,一分为二成两个枣园,由谢作贤,谢作栋两兄弟经管。这两家又拓展了部分枣园,成现今这种状况。
    曹玄有些不解,这谢家兄弟的枣园、稻田面积差不多,人手也相当,为何谢作贤家的收入和家境要好,而谢作栋的家庭却是一团糟。
    当曹玄听了两家人的情况介绍,提出这个疑问后,两边谢家人都不做声。谢作栋满脸怨恨,满腹委屈,却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
    谢作贤只说技不如人,别怨他人,嘴里有讥讽之意。
    曹玄明白谢作栋不好当着全家人和堂兄的面说出原因,必定有隐情,就向西面谢作栋家的方向走去。
    这片枣园很大,谢作栋家就在西边一座山坡下。
    见曹玄径直西行,谢作栋一家人也跟着这位奇人同行。
    一行人走到谢家门口,曹玄正在犹豫,却见有两个农人向谢作栋家门口走去。
    曹玄听得二人边走边说着话。一位瘦高个农民说:“今世我欠谢作栋家的银钱是还不掉了,我欠谢家纹银九两,我这病已治不好,再不用服药,这两天就要走了,这九两纹银我只能给谢家当牛还债了。”
    另一位驼背农民说道:“我的情况和你差不多。我欠谢家十两纹银,我从山上滚下来被摔断腰已近两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最近背上褥疮漫延,经常高烧昏迷。
    “昨夜我梦见黑白无常来我家,明天晚上我大限将至。这十两纹银我只能给谢作栋家做马四年还清,在牲畜轮回道上走一遭。待还债完毕,再回人间道上来。”
    这两个人说着,走进谢作栋家大门。
    曹玄望见他们又钻进谢家畜圈里。
    曹玄知道,这二人是赶到谢作栋家转世投胎来的。瘦高个农民来世投胎为谢作栋家的一头牛,驼背农民来世投胎为谢作栋家的一匹马,他们来世要当牛做马为谢家还债。待还清今世欠债,即可再次转世投胎为人。
    谢作栋家的一众人当然看不到瘦高个和驼背农民今天到家投胎朝生,好多家人也不知道这二人欠家里银钱的事,这事只要谢作栋夫妇和三个儿子知道。
    曹玄知道瘦高个和驼背农民与谢作栋家有渊源,他觉得此事还是告诉谢家为好,让谢作栋一笔勾销过这二人的欠债,免得谢家与即将离世的瘦高个和驼背农民的家人产生纠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玄对跟在身后的谢作栋说:“谢师傅,我刚刚看见一位面黄肌瘦的高个子稻农和一位驼背农民去你家了。瘦高个稻农说欠你家九两纹银,再无力偿还。驼背农民也说欠你家十两纹银,今生偿还不了,是不是有这回事?”
    谢作栋低头略一思忖,说道:“先生说的瘦高个稻农是蔡家桥人蔡二文,他向我借过银钱三次,共有九两纹银,一直没还。他去年得了痨病,下不了床,家里劳力不济,经济困难,还钱吃力。
    “驼背农民是三溪人孙得力,他也从我这里借过四次钱,先后拿去十两纹银。他上山砍柴时摔断腰,躺在床上两年了,估计一时还不了欠款。
    “我没有向他们逼要欠款,他们怎么可能到我家,这两个人可连床都下不了。”
    曹玄说:“谢师傅这么一说,我明白了。蔡家桥人蔡二文和三溪人孙得力欠你家银钱,一直无力偿还。现在这二人就要离世,他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