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闷,果真众叛亲离的滋味不好受。
锦绸制成的书袋上绣着一朵蝴蝶兰,显然被人多次翻阅,然而仍旧保存得完好无损。
她从这锦袋之中抽出一卷书,说是书,更准确来说是半卷手稿,其上写着——‘枢榷长纪’四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宋萱未尝出过远门,却惊讶于书中所见天地。
着书之人自序笔墨甚少,无名无姓,留字灵均。
其自言“鉴之往事,知之来者”的据事直书者,虽以“实录”为主,但不唯“实录”为是,旁征博引,亦有论评或辩畅叙己见,颇多真知灼见。
所做最后一卷最是特殊,记录着一个臭名昭着的叛国将军之后,军功卓越,却也受千夫所指、万人唾弃。
将军之后,生时荣光赫赫,亡时凄寂悲凉。
书中诉之前半生,‘春风轻拂柳如画,骏马奔腾踏槐花。蹄声响,意风发,得意扬扬向天涯。’
玉堂金马,银鞍绣障,正是少年归来,风流如画。
人人都道他生逢其时,丹凤朝阳。天下誉之盛名,少年亦许以护国之志报之。
傲才视物,锐气如霜,人生难遇失意场,尚不识愁滋味。
一朝家变,兄父战死,唯余一人,全族被冠以‘国贼’之名。天之骄子跌落神坛,往昔战功盛誉,瞬间成为世人口诛笔伐的刀剑。
囚于牢狱不见天日,受尽冷眼唾骂,傲骨催辱,却仍愿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可花开荼靡,大厦将倾。山河破碎,国土沦丧,非一人之力可改。
以戴罪之身战死沙场,换来大晋边境短暂的和平。
可即便其以身殉国,终究未能洗净家族谋逆,勾结敌军的污名。
最终葬身于西北境外,尸骨无存,故里无望。
此生功过,不留青编。
后半生为残章孤僻,由一句判词,‘冬雪飘落祁山漫,寒骨深埋离殇黯。弦音断,怨幽叹,孤影零零残霜散。’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只道悲风伴人世寻常,衷肠难诉,仓皇收场,令人唏嘘。
皇帝下令,史书不可见其姓名半字,其氏族,余‘国贼’一词概之,不论。
这只字片语的人生,写在了这连野史都不算的手稿上。
后来,宋萱曾托人约见上官妙仪,听闻她染上痨病,半年前就死在了床榻上。
她又辗转几回去寻了那位叫灵均的人,不料还未打听到半句,就被人哄走。即便有人说起,言语间也多忌讳,避如蛇蝎。
书中之人,所在世间一切痕迹皆被尽数抹除,着书之人与世长辞,赠书之人含恨病逝。
能让人如此惧怕,也只有世间一人能办到。
直至此,宋萱才明白,上官妙仪为何赠给她的是一本半旧残书。
所以是手稿,也只能是手稿。
灵均二字,也是上官妙仪写上去的。
是时,四方宅院飘起了槐雪,她想她应该去西北的雪山上看看。
命运像一张蜘蛛网,将每个人身上的蛛丝都交缠在一起。
宋萱觉得有时候人的命总有些巧合,都是巧合的糟糕透顶。
上官妙仪知道自己要死了,却不知道自己找错了人,她不是会帮人好好保管东西的人。
这下可好,拿到这本书的人都死得死,这本书算是再也见不得天明了。
----------------------------------------------------------------------------------------------------------
1、春风轻拂柳如画,骏马奔腾踏槐花。蹄声响,意风发,得意扬扬向天涯。——《渔歌子·春马踏槐花得意》
2、玉堂金马,正是少年归来,风流如画。——清·黄永《桂枝香》
3、丹凤朝阳,比喻贤才逢明时。
【出处】《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4、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宋.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释义】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枢,一为北极纽星天枢,二为门轴核心,象征坚不可摧的力量和支撑;独木之桥谓之榷;纪传体史书。
来源定位参考明代编年体史书《国榷》——谈迁,《国榷》广采溥引,遍览私家着述,择善而从,取舍严谨,秉笔公正,不以个人爱憎为务。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喻应益序明确称:“孺木《国榷》足以兼《尚书》《春秋》之盛事矣,尤天所必存之书也。”
6、青简、韦编、青编——古代没有纸时,把字记载竹简上,用皮绳把竹简编缀起来,故称书籍为“青简”、“韦编”。“韦”就是用来编扎竹简的皮绳,“青编”即“青丝编”,以青丝编结,用来记事,因而古代记事书籍常以“青编”代称。
7、灵均,名余曰正则兮,字灵曰灵均。——《楚辞·离骚》<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