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放下手上的酒杯,何宴之抬眸瞥向杜远道“我只敬有能之士,他恰好沾上边。”
打趣之意渐消,杜远温和神情微微无奈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郑兄身边友人少却精,三位皆是二甲进士,其中素有麒麟子之名的甄程和甄远亦是隐隐以他为首。”
“何兄,他非常人。”
何宴之举杯饮下酒水,虽未言语,但上挑的桃花眼沉沉。
郑颢坐在自己的桌椅前,一边整理典籍文献,一边快速吸收上面的内容。
翰林院为天下读书人心之向往之处,除了它本身代表日后仕途有平步青云的可能,还有就是翰林院中有着丰富的藏书。
身为大乾状元,郑颢看过的书籍自然不少,但不可否的是认,在翰林院浩瀚如海的典籍面前,他所看的书籍不过是冰山一角。
每日上值,除了吃午食外,何宴之和杜远看到坐在对面的俊美青年,静静看书,不做动弹。
这在翰林院着实是一道奇景,因为翰林院不似六部,大理寺等部门事务繁忙,是有名的清贵地,悠闲地,上到学士下到待诏,每每上值皆是不急不慢地点卯,整日提着茶壶在翰林院内来回走着。
何宴之和杜远对此十分清楚,明白在翰林院做不成什么事,于是,打算熬一两年资历去六部做实事。
可看见同屋的俊美青年日日不倦地低首看书,他们‘稳’不住了,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在做完本职工作外,他们也和郑颢一般,翻阅翰林院内各种典籍国史,文案法令。
忽然,在三人认真忙活自己的事情时,屋外传来窃窃私语。
说是窃窃私语,其实,音量已经大到打破他们的专注力。
外面之人交谈的话语也传入三人耳中。
一人说道“今日,我见宫内太监来传侍讲大人进宫为皇上讲解经史时,脸色并不好看。”
另一人应声道“若真如你所言,侍讲大人此行凶多吉少啊!”
对面那人道“外人都道翰林院清贵,却不知我等比起其他六部官员手无权势,对待其他官员,皇上或许会念及对方劳苦功高,轻拿轻放对方的过错,对待我们……”
对方话还未说完,另外一人道“住嘴,你不要命了。”
屋外窃窃私语逐渐消失,而后,一阵脚步声响起,外面两人离开了。
杜远不由得转头看向郑颢,却见对方神色沉稳,没有任何变化。
郑颢抬眸回望他的视线,杜远温和一笑,何宴之眉间思虑。
不过,三人都没有为这意外听到的事情耗费过多心神,就算建安帝心情不悦,依照他们三人的官职,也没有面见圣颜的机会。
御书房。
翰林院侍讲站在建安帝身前,一边低首看书,一边语速缓缓地为建安帝讲解。
听到一半,建安帝开口,沉声道“停,不必再读了。”
侍讲停下动作,面色惶惶。
建安帝道“翰林院的侍讲如今便是这种水平?”
侍讲面色一变,立马跪下“皇上恕罪。”
看着
皇上恕罪?
他冷笑,满朝文武百官有几个真正将他当作帝王?
一想到早朝时,文武百官皆向他进谏,太子后院空虚,只有太子妃和侧妃两人,膝下没有子嗣,纷纷进言为太子挑选妃嫔,以求东宫诞下皇孙。
太子乃建安帝亲自挑选,建安帝对其寄予厚望,但是,建安帝闭上双眼,原本显得白皙年轻的面容瞬间变得老态龙钟。
太子不该啊!
温善软弱,听信世家,毫无主见,建安帝已经能够想象自己百年后,将江山交到太子手上是什么局面了。
到时候,怕是连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都维持不下去了。
然东宫无错不可轻易废弃,否则会动摇国本,世家也不会让他废掉亲近世家大族的太子。
建安帝私心也不愿废弃太子,在诸子当中,太子虽良善软却不失手段,其他子嗣天资平庸,注定只能做闲散王爷。
建安帝沉思,太子并非无药可救,只需要一块磨刀石,让太子学会借力打力压制世家,太子就能成为合格的帝王。
磨刀石······
建安帝沉默重复着,满朝文武能作为一块磨刀石激励太子,又能作为一把刀来压制世家的,只能是出身寒门庶族的朝臣。
但是,有资历能够熬下来,扎根在朝堂上的寒门臣子,早就归附于世家,他们自然是与世家同气连枝,其他不愿意屈服于门阀世家的寒门官员要么便贬去偏远之地,要么辞官归乡。
建安帝沉吟,当初,他就应该保下一两人才是,也不至于沦落到如今无人可用的境地。
忽然,他想到一人。
今年的新科状元。
他睁开双眼,吩咐道“传翰林院修撰郑颢进宫讲解经史。”
“是。”见建安帝没有责罚自己,侍讲立马退下。
急促的脚步声传入翰林院,众人抬首望去,只见进宫的侍讲大人脸色苍白地进来,他的身边还跟着早上请他进宫的太监。
太监抬眼道“陛下有旨,传翰林院修撰郑颢郑大人进宫讲解经史。”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