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8章 改革盛世  开局流放:穿成太子的锦鲤小娇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登基大典的礼乐声犹在耳畔,萧承钧却无暇沉浸于荣光之中。他端坐在龙椅上,俯视着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金銮殿的巍峨与庄严肃穆,更让他感到肩头责任的沉重。礼部侍郎事件虽已平息,但那句临终遗言“不愿看到你毁掉祖制的人”,如同一根刺,时刻提醒着他,朝局的暗流从未真正消退。
    登基后的第一道旨意,萧承钧便宣布成立“新政督查院”,直属皇帝管辖,旨在监督新政推行,彻查官场腐败。消息一出,朝堂瞬间哗然。以老臣张阁老为首的守旧派立刻联名上奏,称此乃“破坏祖制,独断专权”之举。
    “陛下,历代皆以六部治天下,从未有此等凌驾于六部之上的机构!”张阁老颤巍巍地举起奏折,“此举恐让百官寒心,望陛下三思!”
    萧承钧神色平静,目光扫过群臣:“设立督查院,非为揽权,实乃为肃清吏治,确保新政惠民。若六部行事公正,又何须惧怕督查?”他命人呈上近期收集的官员贪腐证据,桩桩件件触目惊心,“诸位请看,这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置百姓于水火。若再放任,南诏危矣!”
    朝堂之上,议论声渐息。萧承钧趁热打铁,当场任命三位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的官员为督查院主官,并赋予他们“先斩后奏”之权。
    然而,督查院的行动并非一帆风顺。在调查江南盐税一案时,负责的督查官突然暴毙,尸体七窍流血,显然是中毒而亡。萧承钧震怒,亲自过问此案。他发现,此案牵扯到江南最大的盐商钱家,而钱家与朝中多位大臣来往密切。
    “陛下,钱家世代经营盐业,在朝中盘根错节,贸然动手,恐生变故。”阿烈忧心忡忡地劝道。
    萧承钧却目光坚定:“越是如此,越要快刀斩乱麻。传朕旨意,查封钱家所有盐场,彻查其账目!”
    钱家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先是以“断了百姓生计”为由煽动民众闹事,又暗中贿赂朝中大臣,在朝堂上对萧承钧施压。一时间,奏折如雪片般飞向皇宫,皆是弹劾督查院“滥用职权,破坏民生”。
    萧承钧没有退缩。他一面派军队维持江南秩序,安抚百姓;一面命人将钱家贪污的证据整理成册,在朝堂上公之于众。铁证如山,那些为钱家说话的大臣顿时哑口无言。最终,钱家被抄家,涉案官员全部被革职查办,江南盐税也收归官营,朝廷财政收入大增。
    内患稍平,外忧又起。西靖国新任国君江明远野心勃勃,在边境频繁挑起事端,意图蚕食南诏领土。萧承钧深知,一味的忍让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他决定主动出击。
    他任命年轻将领沈云舟为征西大元帅,统领二十万大军,奔赴边境。出征前,萧承钧亲自为将士们送行,并许下重诺:“若得胜归来,皆有重赏!南诏的每一寸土地,都不容外敌侵犯!”
    沈云舟果然不负众望,他采用诱敌深入之计,将西靖国军队引入埋伏圈,一举歼灭其精锐部队。江明远见势不妙,连忙派人求和。萧承钧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议和条件:西靖国需割让边境三城,并赔偿巨额军费。
    消息传回国内,百姓欢呼雀跃,萧承钧的威望达到了顶峰。然而,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警惕。他深知,高处不胜寒,越是风光无限,越要小心谨慎。
    在处理完边境事务后,萧承钧又将目光投向了国内的民生。他推行“均田令”,将土地重新分配,限制世家大族兼并土地;设立“惠民医馆”,免费为百姓治病;还大力发展教育,在各地兴办书院,广纳寒门学子。
    这些举措虽然造福了百姓,却再次触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他们表面上不敢反对,暗地里却搞起了破坏。有的故意囤积粮食,造成粮价飞涨;有的散播谣言,诋毁新政。
    萧承钧早有准备。他下令开仓放粮,稳定物价;又让督查院彻查谣言源头,严惩幕后黑手。同时,他还亲自走访民间,倾听百姓的声音,将百姓的需求融入到政策之中。
    一日,萧承钧乔装打扮,来到京城的一家茶楼。他坐在角落里,听着茶客们的议论。一位老者说道:“新皇的新政确实好,可就是有些世家老是使坏。要是没人捣乱,咱们的日子肯定更好!”
    另一位年轻人接话道:“怕什么!有皇上在,那些坏人蹦跶不了多久!我听说皇上小时候就聪明,还救过好多百姓呢!”
    听到这些话,萧承钧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百姓的信任,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秋霜初降,南诏国的枫叶红遍京城,然而萧承钧却无心赏景。御书房内,他对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密报紧锁眉头——自推行新政以来,各地不断传来世家大族抗税的消息,更有甚者,私自组建护院武装,公然与官府对抗。
    "陛下,江南织造局又抗命了。"阿烈手持加急文书,神色凝重,"他们拒不上缴新税,还煽动织工罢工,声称新政断了他们生路。"萧承钧将茶杯重重一放,杯中的茶水溅出,在奏折上晕开深色的痕迹。这些世家表面以"民生"为借口,实则是不愿放弃百年积累的特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流放:穿成太子的锦鲤小娇妻请大家收藏:开局流放:穿成太子的锦鲤小娇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与此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在西南边陲悄然蔓延。当地官员奏报称,病患出现高热、咳血等症状,且传染性极强。萧承钧立即命人调拨药材、派遣太医奔赴疫区,但很快发现事情远非想象中简单——药材刚运到半路就遭劫,前去救治的太医也离奇失踪。
    "陛下,劫走药材的山贼所用兵器,与钱家被抄时收缴的制式相同。"暗卫统领的汇报让萧承钧瞳孔骤缩。他握紧龙椅扶手,意识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借疫病制造恐慌,阻断新政推行,甚至可能引发民变。
    朝堂之上,守旧派再次发难。张阁老拄着拐杖颤巍巍出列:"陛下,新政推行以来,乱象频生。如今疫病横行,百姓苦不堪言,莫不是上天对变革的警示?"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附和,要求暂停新政。
    萧承钧冷眼扫视群臣,突然起身:"来人,宣刑部尚书!"片刻后,刑部尚书捧着一卷案卷呈上,竟是近期查获的世家私通外敌的铁证。"诸位请看,有人为保私利,不惜与境外势力勾结,妄图颠覆朝纲!"他将案卷重重摔在龙案上,"疫病背后,便是这些人在作祟!"
    正当朝堂震惊之时,更坏的消息传来:西靖国趁南诏内乱,再次陈兵边境,还散布谣言称南诏气数已尽。萧承钧连夜召见军事将领,制定御敌之策。他深知,内忧不除,外患难消,必须双管齐下。
    在处理边境危机的同时,萧承钧亲自前往疫区。他身着素服,深入病患中间,安抚民心。为解决药材短缺问题,他下令开放皇家药库,并号召民间医者共同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