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波功德入账,打开一看,功德增加近两百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现在有机会族谱单开,说不定又有功德进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荆南乡君转身吩咐小菊。
“你去支点钱,我想在家里建个祠堂。祠堂旁,起几间房,请个先生给大家教教书。
以后大家心里有落处,孩子们有机会识字,以后也能写自己的名字。”
这就是投桃报李,对于荆南乡君来说,算得上相互成就。
血脉亲缘是断不了的,因为乡君封号,与家里人隔了一层,只能从别的地方补起来。
乡君说的建祠堂和修族学,这是影响多少代的好事,也是多少老人一辈子的梦。
孩子们当即就被压着给祖祖磕头,谁也没想到,地里刨食的人家,还能有读书的那一天。
虽然说读书做不了官,但是那些当官的,都是读书的。就连县里补衙役的缺,都是要求会读书写字。
兴金他们,只认识几个简单的字,还是家里唯一一本书上,一代代传下来的。
据说是朝廷刚立的时候,上面发的,那时候,还让人学字来着。
别家这本书可能丢了卖了,只有家里,一直是上一辈教下一辈,兴金认识的字,刚好够做里正,学字的时候,就照着画。
现在能有祠堂和族学,每个只有两间屋子,也意味着,家里以后是真的要兴旺起来。
祠堂和族学的事,荆南乡君找县令说了,专门批下来一块地,这事盖棺定论。
乡亲们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酸的不行,村里前不久才死了人,谁也不敢乱说酸话。
公主说杀人就杀人,花婆婆是乡君,听说身边的丫鬟都有一个做了女官,谁也不敢说她。
现在大刘乡就只有两个最出息的人,一个刘有学跟着公主去了京城,一个花婆婆,大家也攀附不上。
只能对着乡的娘家人使力,刘兴金他们突然发现,大刘乡处处是好人。
有实在酸的不行的人,暗搓搓挑拨离间,大家没信,也没有要求湘君带家里出去。
在家老老实实的看着辣椒园,现在不用交赋税,那就是赚多少是多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样还不能赚钱,谁也不相信,姑奶奶有自己的生活,做小辈的应该学会不添麻烦。
知道今年冬日,是姑奶奶在大刘乡过的最后一个冬日,小辈们想着,要跟姑奶奶亲近。
家里一些长辈认为,自己这么大年岁,还在姑奶奶面前撒娇,面子上过不去。
就在家教着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去祖祖面前尽孝。
荆南乡君现在彻底没有了生存的烦恼,光是乡君每年的俸禄和各种东西就够了,还有荆南县的税收。
少了生存的压迫,就想着让县令给自己找了个会识字的女先生,跟着学文断字。
安乐长公主知道小菊识字,走之前说好,会给自己写信。
自己明面上可是个睁眼瞎,可不能拖了公主后腿,识字也好,这个世界已经有过前辈,一定有很多有意思的书。
于是,县令得到乡君请求,想找两位先生,一个男先生,一个女先生。
这事被县令报给了皇妹,得到信的安乐长公主,随口与父皇提了一句。
“哦?这么看,也是个好学的,荆南乡君,我记着,今年不到七十。
听你说,她身体健壮,如此,也还不晚,这是好事。”
当今来了兴致,随手指了一个女先生过去,这是给安乐做脸。
明年与胡国谈判的事,被十二皇子抢去了,圣上知道安乐肯定心有不满,在小事上给足了优待,用作安抚。
父皇给了这么多用作补偿,安乐长公主知道,自己再闹,就是不懂事,只能吃了这个暗亏。
父皇赐了女先生,安乐长公主就把自己身边一位老学究送去乡君那边。
这位老学究有些迂腐,无儿无女,孤苦一人,年纪也大了,去做个族学先生,正好养老。
乡君是个宽厚人,他家里小辈也都良善,如此看来,不算委屈了先生。
开春之时,乡君这来了两位京城的先生,其中一位还是当今钦赐,这就让乡君受宠若惊。
第二日,荆南乡君就让侄孙们过来,领老人家回去,住在自己原来的小屋,等宗祠和族学建好,就开始教书。
跟着两位先生一起来的,是安乐长公主亲手写的一封信。
女先生被送过来,就没有回去的可能。
她来之前,被安乐长公主教过规矩,知道自己唯一的主子就是荆南乡君。
这会人一到,就直接认主,嘴里一直在表忠心。
“文先生请起,你这是折煞我了。”
叫起了文先生,乡君就让她帮忙,看看公主信上写了什么?
小菊识字,梅兰竹菊桂可以共享技能,正经识字的话,乡君身边就她一个文盲。
她只能用【语言、文字转换器】看懂文字,不能看字。
一屋子认字的人,让文先生来读信,这就是一个考验,一个小小的试探。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