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50-260  穿到北宋当权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支棱也不是想支棱就能支棱起来的,辽帝昏庸放纵了那麽多年,境内辽东地区的女真人频频作乱,朝廷镇压辽东叛乱还忙不过来,根本无暇再和大宋起争端,顶多调动一下兵马虚张声势证明一下存在感。

    官家也没飘到不将辽国放在眼里,西军的猛将越打越多,历练出来就派去别的地方建功立业,免得大宋边防战力全部集中在西北一处导致别处战力空虚。

    西军将领的调动以镇戎军知军杨文广收到调令出任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候为开始,之後陆陆续续六七位知军、路钤辖级别的高级将领从西北防线调到北方防线。

    西夏有没有松口气不知道,反正辽国更慌了。

    而盐州州衙,苏知州正在给以番部巡检赵守忠为首的番人将领上课。

    内容:大宋经略南北江群蛮之地的得与失。

    旁听生:王雱、桑博、姚古……

    最近变动大的不只边州,南方平定蛮夷部落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蔡挺蔡大人之子蔡烨被任命为荆湖南路转运副使,近两年大出风头的变法派核心骨干章惇也调至荆湖南路开辟梅山。

    王雱开始还不明白给番人将领讲这些干什麽,听着听着就反应过来了,他们苏大人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明面上说的是平定南方蛮夷,实际上每句话说的都是平定西夏。

    南北江群蛮之地有几个已成气候的部落,西夏党项也有几个把持朝堂的大贵族。

    南北江群蛮之地各大部落之间勾心斗角,西夏党项的大贵族也没停过争权夺利。

    荆湖群蛮内讧,朝廷趁机派人南下经略,试图将那些躲在深山老林时不时出来劫掠城池的蛮夷部落带来的威胁彻底消灭。

    党项大贵族之间几乎已经撕破了脸,小皇帝闹着要掌权,梁太後死撑着不肯放权,梁乙埋在朝堂舌战群番频频落下风。

    身为党项八部之一的往利氏已经弃暗投明,此时不给西夏找麻烦更待何时?

    经济控制、文化同化、军事震慑。

    除了中间那个有待进一步推进,前面的和後面的都已经控制和震慑的差不多了。

    他包顺能在熙有理有据的劝降吐蕃部落,你赵守忠身为大宋皇姓党项人为什麽不能声情并茂的劝降党项部落?

    赵守忠:!!!

    就是啊!为什麽不呢?

    第252章

    *

    苏景殊的行事准则:不知道要怎麽办的时候就看书,或者看看周围人在干什麽。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眼前的问题可能以前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人就是这麽不长记性,同样的问题也能一次又一次的踩坑。

    後人不一定能从前人的教训中长教训,但是多看书肯定没坏处。

    不想看书也没关系,看看其他人在干什麽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王韶那里不能看,天天看熙河路收复失地的进度条飞奔向前会让他感到焦虑,他得看看不那麽令他窒息的地方。

    南方一直在大宋的版图之中,但是在版图中不意味着能彻底掌控,就像云南贵州那些地方,在中原王朝的版图上待了几百年不假,还是在明清改土归流之後才慢慢经营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250-260(第3/18页)

    荆湖一带交通不便,蛮夷部落阻隔交通不服管教,哪天日子不好过了就冲进城里烧杀抢掠,抢完後往深山老林一躲朝廷也奈何不了他们。

    没有直接自立为王,但是也没差哪儿去,对朝廷而言都是大祸患。

    章惇去荆湖南路要做的就是让当地少数民族老实点别闹腾,能融入大宋成为大宋的一部分最好,不愿意成为大宋一部分的阴曹地府欢迎他们。

    荆湖南路的蛮族武德相当充沛,翻翻史书或者当地的县志,南北江群蛮之地和中原政权的纠纷几乎没停过。

    根据记载,当地蛮族在汉朝时便有过劫掠长沙掳掠百姓上万人以及杀伤官吏的壮举,再往前追溯甚至能追溯到夏商。

    这次被重点关照的蛮族在梅山一带,唐末五代时梅山蛮成了气候,恰逢大唐各地拥兵自重,梅山蛮便和荆湖一带的军阀暗通款曲,欺压的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太祖皇帝南征北战打天下的时候南唐挑拨梅山蛮搞事,太宗皇帝在位时梅山蛮又频繁劫掠城池惹得天怒人怨,朝廷招降蛮夷不听,于是就是大军压境。

    荆湖南路的百姓饱受蛮族侵扰,有朝廷撑腰可谓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一场大战杀的梅山蛮精锐尽失只能缩回山沟沟里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几十年,缓过来气儿後就又开始搞事。

    荆湖两路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没怎麽开发的状态,梅山地区也穷的很,打下来没啥用,太宗皇帝发兵平定梅山纯粹是当时的梅山蛮族太跳,算账的话肯定是不划算的,所以朝廷对那边也是招抚为上。

    打仗划不来,能安抚就安抚,安抚不来再说其他。

    ——开蛮酋以祸福,使为士民。

    派人去找蛮族首领唠家常,让他们知道什麽是好什麽是坏,最好直接下山成为真正的大宋子民。

    ——口授其田,略为贷助,使业其生。

    肯下山的蛮族部衆和大宋百姓一样分田耕种,于农事上享受和大宋百姓一样的政策,只要下山後的日子过的更好就不会有人重回深山老林。

    ——建邑置吏,使知有政。

    没有什麽事情是修新城置新官打乱部署重新编配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多修几座城,分化蛮族部民再施行教化,着重加强对幼童及年轻人的教导,如此不出十年,蛮夷部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