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大伯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小明啊,你别老是说这些外行的话。
既然我们是发丘门里的人,你也该想想,这么大的石板要凿出这样的洞,没个十天半个月肯定搞不定。
这显然不是用的锤子和凿子!”
“那是什么?”
我环视四周:“如果要用 ** 来炸断这样粗的石条,肯定会用不少 ** 。
那么一炸,这盗洞肯定会塌了,下面的墓室也会坍塌。
可是现在它们都还完好无损,我觉得不应该是 ** 吧。”
大伯无奈地看着我,不再理会我,低头仔细观察起盗洞的情况。
站在旁边的周成过来解释道:“其实现在的 ** 技术非常先进和精确。”
他在这一领域绝对是专业级的人物。
他说有一种微差 ** 方法——也叫微量控制 ** 。
这种方法是用许多特质的小 ** 包,以毫秒级别的时序逐个引爆,分散齐爆带来的总能量,通过产生的振荡波完成破坏效果。
听到周成的解释,我点了点头。
的确现代的技术如此精湛令人叹服。
看来古人的苦心设计已难以抵抗。
“但这种技术需要极准计算和丰富的经验。
即便我知道原理,自己也无法实践,”
周成继续说道。
“能成功 ** 出这个洞的人肯定是 ** 高手。”
听罢,大伯抬起头皱了皱眉头,“我还真不知道谁有这样的本事,尽管业界有许多好手,但到这个水平的我没见过。
这种水平的人一般是从事筑路或是地质勘探的。”
“说到地质!”
这个词忽然使我脑海中浮现一个名字,我想起他或许具备这样的技术。
“我知道有个人,他应该可以做到,甚至,”
想到这里的我也产生了一个念头。
“甚至这洞口可能就是由他弄开的。”
“什么人?”
其他几人纷纷追问。
我看了一圈才轻声说了两个字:“李华。”
提到这个人,大伯和刘威的神情顿时凝重了。
“有这个可能,李华从事地质勘探很多年了。”
大伯点了点头说。
林峰接着问道:“李华?是不是那个早年在祁连山被父亲他们搭救的人?”
“没错。”
我回答道。
这时,大伯手指向洞壁旁几道新鲜且深刻的痕迹,“你们看这里,说明袁安和齐峰刚从这里下过。
事不宜迟,我们应该亲自进入墓内查看情况才会 ** 大白。”
“没错!”
林峰摩拳擦掌,表示着急。
“再不行动,恐怕一切都晚了!”
大伯拿出钢爪,固定住地面后把绳索挂上,并提醒:“我会先下去观察一下,请按我的信号行事。”
然后便顺着绳子滑进了地下墓。
不一会儿,大伯用电筒向上闪三下发出安全信号。
我们逐一滑降到里面。
当我落到实地的时候内心感到一阵振奋,历经艰辛终于站在这片秦陵前。
这一切秘密到底藏了多少?它与古老的祁连山古墓有什么联系?
答案很可能隐藏在这座墓中,于是我们抖擞精神,踏入漆黑中的下一步……
#### 第四十九章 无脸石像
初步看来这间墓室空间广阔,但手电灯光只照明一小部分区域。
落地之处刚好靠近墓墙一角。
大伯查看罗盘说这里是墓起点附近,边说着他用手电照最近的一面墙壁,沿着墙前行了几步便看见一扇刻着花样的石门。
林峰指着问:“这个门通向哪里呢?”
“外面。”
大伯笑道。
“外面?”
我们不太理解。
大伯解释,此类皇陵一般配有地上建筑用于供后代祭祀。
而此石门便是连通地道与地上建筑之间的通道。
但由于建墓规矩,内部会封死不让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