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6章 墓内  为人师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为人师表》 第196章 墓内(第1/2页)

    越到水下,龙门山的水口越窄,及至到墓穴的入口,仅只有一个人通过的大小。

    高长合和岑惊鹊的身高都超过了一米八,两人矮着头先后进去,奇异的是,入口外河水汹涌,墓穴内却是干燥得犹如土窑一般。

    不过龙门阵的河水本来就很怪异,明明是黄河的枯水期,这里的河水水位线却极少下降,就算是偶有下降,也不会下降很多。

    墓穴内的气息并不好闻,像是那种桐油的味道,又有股刺鼻的腐朽气息,高长合也不是没有下过墓,但这是唯一一个他刚进来,就觉得浑身压抑的一个墓。

    但来都来了,断没有临场退缩的道理。

    他伸手开了戴在头上的探路灯,一道光射进黝黑的甬道里,甬道不高,两人只能弓着背往前挪,越往前走,刺鼻的味道愈发明显。

    他从小长在佛前,对味道气息尤其敏感,还未等甬道走完,他就拉住了前面的岑惊鹊。

    “你等等。”

    “怎么了?”

    “不对劲,这里的气味怕不是要人命。”

    大多数的古墓因为埋在底下,空气不流通,有些甚至需要背氧气瓶下去,但玄门天师的□□抵御能力本来就比普通人强太多,他们俩人一个是有血脉返祖,一个是主修肉身,所以是轻装上阵。

    但一进来,高长合就觉得不妙。

    “把符戴上,以防万一。”

    岑惊鹊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嘲笑高长合的谨慎,他接过符箓细心佩戴好,这才继续往前走。

    夏朝距离现在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四十年都是沧海巨变,更何况是四千年,青铜器可以历经四千年不变其形,但其他的就不好说了。

    狭长的甬道终于走到尽头,随着路面的不断扩大,两人的耳边也逐渐响起了水声。

    是水声,且声音越来越大,等到岑惊鹊走出甬道,他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是一座巨型的石像,遮天蔽日,他手中拿着一把开山斧,在他身后,是犹如银河落月一般的瀑布直流而下,这些水流坠落在地上,汇聚成了一条狭窄深长的水道,却朝上流向开山斧的方向,形成了这般循环往复的“银河落月”。

    “好壮观!”

    这怎么做到的?完全反重力啊。

    “是风水阵,而且这个绝对不是上古时期的东西。”岑惊鹊虽然对风水没有太大的研究,但他是部长的徒弟,这点儿眼力还是有的。

    “何以见得?”

    “石像的面部刻画,上古时期大多数东西都偏向于比较野性的美感,直白来讲,就是比较野蛮,少有这种工笔写意的诗意,而且它第一面的冲击性是风水阵格局给的,而不是这座雕像本身。”

    如果真是上古的石像,还这么大尊,即便墓穴的环境良好,也绝对不可能是这么完好无损的形态,这更像是发现这里的后人布的格局,一是震慑,二可能是驱赶。

    “里面的东西,一定非常可怕。”

    经岑惊鹊这么一说,高长合也发觉这个石像太新了,而且开山斧的制式似乎也不是上古的款式,他来之前查过好多资料,上古的斧器样式更趋向于大开大合,眼前这把开山斧虽然也很震撼,但却过于锋利,反而缺少了一股锐意。

    “还看吗?不看就走了。”

    两人佩戴符箓,因此也错失了被这些水毒侵染的机会,这个格局虽然漂亮又震撼,但跟他们所求毫无关系,岑惊鹊很快找到进入中心墓区的路,盗墓小说里写墓穴格局往往错综复杂、机关林立,特别是某些小王朝有祭祀有图腾的,更是吊诡阴暗。

    但这座墓的格局非常四四方方,也不存在殉葬的墓穴,其实夏化,上古时期就有流传,但这里居然没有,可见这座墓并不是让墓主人早登极乐、死后安享用的。

    因为要下鬼咒古墓,高长合特意找了陈鬼王写了一沓的鬼咒驱邪符,此刻揣在身上,有股独特的安全感。

    “老岑,你看这个。”

    头顶微弱的光芒投射在宽阔的石壁上,因为从不见新鲜空气,上面的颜料甚至还很鲜艳,在白色led的照耀下,甚至艳得有些惊悚。

    “壁画?好抽象的壁画。”

    说是抽象,其实更像是“象形文字”,只是写得更加复杂,火、石刀、人是最多出现的三个符号,两人顺着这头一直看到那头,联系上下文,大概是看懂了这幅壁画。

    “是启夺权的过程。”

    “看来我们英雄所见略同。”

    关于禹传位给儿子启,古书上有很多记载,有一个说法并不被主流承认,但很多野史外传皆以此为凭:

    “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大概意思就是说禹明面上为了规矩将王位传给伯益,其实将实权都给了儿子,等到他死后,就叫儿子夺取政权。

    “是人皆有私心,看来圣人也不例外。”

    伯益是颛顼和少典氏的后裔,论说亲缘关系,和禹是同出一脉的,且他跟随禹治理河患,后又开创了畜牧,功绩自然比启多。

    禹要立儿子为继承人,于情于理都不符合当时的规矩,所以启要得到权柄,只有靠自己,按照壁画上所说,禹启有一场秘密的父子谈话,之后禹老去,部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伯益代表东夷部落主持了丧礼。

    不知道画壁画的是人到底是谁,这场丧礼刻画得诡谲非常,充斥着一股鲜血阴郁的气息,如果不是两人定性非常,现在可能已经开始情绪失控了。

    “权利和野心,是帝皇本该有的东西,只能说禹是一个合格的王。”

    “你看这里,现在主流的观点,禹是被葬在会稽山,现在那里还有禹陵、禹祠、禹庙,自启开始,历代的王都有到禹陵祭祀的传统,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