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6章 看不见的怪影  百年讨债了尘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温丹听着,他能理解左云草嫁给一位自己不爱的男子,而在心中产生的苦闷。
    在农村上,完美的婚姻很少,左云草所遇到的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媳妇与婆婆吵仗也是常事,她断不至于为此自尽。
    蔡雄和杨二妮听到左云草自言自语的情况,夫妻二人认为,左云草说的不可能是梦话,也绝非背诵文章。白日说梦话者不正常。所有文章,包括经文,都是讲道德的,不是左云草背诵的这种话,这很明显是反面的,是叫人使坏的。
    左云草的自言自语,既不是梦话,也不是背诵道德文章,那就是她和看不见的人在说话。
    这凡人看不见的东西,就是妖魔鬼怪幻化的影子。难道左云草是在和鬼怪说话,或者是鬼怪在教唆着左云草。
    想到这里,温丹吃了一惊。这左云草上吊自尽的背后,还果真有猫腻啊!
    这时,只听蔡雄又在讲儿子的情况。
    蔡武举是真爱着左云草,是死心塌地那种爱,他愿意为左云草做任何事。
    蔡武举觉着,能娶到左云草为妻,是自己一辈子的福分。不管左云草爱不爱自己,蔡武举都是心满意足的。
    蔡武举认为,随着他与媳妇相处时间增长,自己的爱一定会感化左云草,媳妇会爱上丈夫的。这叫先婚姻后恋爱。
    蔡武举的这种想法,真的在实现。
    蔡武举和媳妇有了女儿后,左云草的爱情观念有了转变,以往对他横眉冷对的状况有所缓和,每天说话的次数也增加了,不再是那种敌对态度。
    正当蔡武举满怀信心培养爱情时,媳妇和母亲发生了一次较为厉害的吵仗,导致左云草上吊自尽。
    媳妇自尽的这天,蔡武举和父亲正在山地里做庄稼活。等父子俩从山上回来时,左云草已死在那棵大芒果树下多时。
    心爱的媳妇死亡,对蔡武举的打击是巨大的。
    蔡武举不善言谈,他只能将这种悲痛压在心底,背地里时常默默流泪。他抱着女儿的时候,满脸尽是泪水。他把对媳妇的爱转移到爱抚孩子身上,他要把孩子抚养大。
    媳妇死后,蔡武举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一天说不了几句话。
    奇怪的是,蔡武举和媳妇一样,也时不时自言自语几句,虽然语句不多,更多的是嚅嗫,蔡雄还是能偶尔听到一半句,好像是,“我要跟着媳妇去!”
    “我舍不下孩子。”
    “到那面能与云草见面吗?”
    “到那面能与媳妇一起生活吗?”
    蔡雄问儿子和谁说话,儿子从来不回答他。
    蔡武举在家里,更多的是抱着女儿默默流泪,他痛爱女儿。
    蔡雄根本想不到儿子会自杀,他舍不下女儿,也丢不下父母。
    失去妻子后,蔡武举非常悲痛,但儿子热爱生活,还不至于自寻短见。
    正是在父母亲想不到,也未作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蔡武举上吊自尽了。
    在左云草死后半年,丈夫追随她而去。
    蔡武举自尽前几天,没有与父母亲和任何人发生过口角,毫无征兆,死的很突然。
    听到蔡武举上吊自尽,温丹第一感觉是殉情而死,这样的痴情男女古今有之。温丹的结义兄弟欧方的妻子林一鸣,就是为丈夫殉情自尽的。
    但蔡武举的殉情同样不正常。
    蔡武举舍不下父母,更舍不得孩子,他要抚养孩子长大,他不会自杀。
    更不合情理的是,蔡武举的自尽是在媳妇死亡半年以后。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蔡武举的心理创伤应该度过了危机期,说是殉情而死,有点牵强。
    平时沉默寡言的蔡武举,在自杀前的一段时间里,竟然学着媳妇的样子,自言自语,也是对着空气说话。
    按温丹的理解,蔡武举是在和凡人看不见的鬼怪对话,他嚅嗫出的不多话句,与左云草自言自语的话句差不多,反正不是正能量的好话。
    这个看不见鬼怪好像在教唆着蔡武举,让蔡武举追随左云草而去。
    左云草和蔡武举都是在自言自语一段时间后,也就是在接受了凡人看不见的鬼怪的教唆后,才寻短见的。这两个人都有相同的经历,相同的结局,这就不是偶然的,这就值得深思。
    这个隐藏在背后的东西到底意欲何为!
    左云草和蔡武举虽然都有自杀的可能,也许有这样的想法,但不会立即实施自杀,她们心里都有牵挂。只要度过成家之后的摩擦期,一切就会向积极地方向发展,成就一个平凡的家庭。
    就是这个看不见的鬼怪影子先后与左云草和蔡武举谈话,经常的,不间断的教唆着这一对新夫妻,使她们走向消极,最终促成自杀,并且以相同的方式自尽。
    如果说左云草和蔡武举有自杀意向是内因的话,那这个看不见的东西的教唆使坏,就是促成二人自杀的外因。二人上吊自尽,是这两个因之共同作用的结果。
    温丹正在沿着这个思路思考这件事,坐在一旁的蔡武英见父亲停住话头,她给这位年轻道士讲述了丈夫陆一鸣上吊自尽的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陆一鸣当兵复员回来,老窝乡要在崇仁村和云西村组建一个民兵连。因为陆一鸣当过兵,就任命陆一鸣为民兵连长,由他在两村抽调年轻人,组建基干民兵连。
    陆一鸣熟悉预备役工作,很快在崇仁村和云西村抽调九十个年轻人,组建了民兵连,按照自己的想法训练民兵。
    陆一鸣在训练民兵时,却在训练科目上与老窝乡领导产生了矛盾,陆一鸣难于拓展自己的才干。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