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和白五爷探听到的完全一致,朝廷对此有所准备,并不算意外。
除了恢复党项旧制之外,梁太後大力培植私党外戚,以其弟梁乙埋为国相,以梁乙埋之女为小狼主李秉常的皇後,并重用情夫罔萌讹等党项贵族,试图将朝政完全握在手里。
是个有野心的女子,想法很好,就是实施起来有点难。
还有就是,小狼主李秉常还是个四五岁的小娃娃,这时候让他娶皇後是不是有点丧心病狂?
外戚想要亲上加亲很正常,西夏那边几位狼主都是这样,不管娶过几个皇後,但是其中肯定有一个是舅舅的闺女。
亲上加亲归亲上加亲,好歹等到孩子长大了再商量亲事,四五岁的小娃娃懂什麽?
还有那些梁氏男丁,虽然他们取的都是西夏名,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汉人。
党项人建立的国家岂容汉人发号施令,自梁太後垂帘听政培植私党,西夏朝堂上反对她的声音就没少过。
她以前当皇後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反对,但是那时候有狼主给她挡着,现在狼主没了,继位的小狼主不抗事儿,所有的事情都得她自己面对。
梁太後和梁氏的地位并不稳当,所以她才迫不及待下令要恢复党项旧制。
问题是,无论什麽政策都有人成为风口上起飞的猪,推行汉化影响了很多党项贵族的利益,同样也让另一波党项贵族尝到了甜头。
想讨好这一波就会得罪另一波,没有两全的法子,这题无解。
没办法,就算是贵族也有老牌贵族和新贵族,想讨好那些老牌党项贵族,必定会让因为汉化获利的新贵族心生不满。
她那政令发下去不久,绥州守将嵬名山就率领部下归降大宋,西夏失去了绥州,大宋得了绥州还得了个西夏将领。
满朝文武:还有这种好事儿?
继续打继续打,这戏他们爱看。
打仗劳民伤财,他们文人最推崇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种对方内讧而让他们拿好处的事情再多来点,他们大宋穷归穷,但是新官家很重视军中的将士,跟着他们肯定不会饿肚子。
嵬名山带着绥州归降大宋可以说是直接打梁太後的脸,刚刚享受过大权在握滋味的梁太後气的要死,开弓没有回头箭,索性直接把事情做绝。
——宋朝皇帝听着,要麽把绥州还给西夏,要麽就开战!
消息传到大宋境内,朝臣什麽想法不清楚,反正西北边关的将士们都开心的飞起。
这可不是他们主动挑事儿,是对面不给他们面子,他们打回去是防患于未然,朝廷不能说他们听风就是雨。
那些原本去通知西夏准备谈判的使臣也很懵,上次的仗刚打完,西夏大营被他们炸了个底儿朝天,大将军霍天雕带着残兵败将反攻兴庆府结果攻了个寂寞,残兵败将再次受损,成了残兵败将中的残兵败将。
上次的帐还没开始清算,怎麽又要开始打了?
他们走还是不走?直接留在这里等打完直接算总账?
好像也可以。
他们出发时官家说了,打败仗的西夏,他们大宋是胜方,谈判的时候必须挺直腰杆不能给大宋丢人,那种打了胜仗还要赔钱的事情坚决不能再出现。
就算当年事出有因,也绝对不能再出现类似的事情。
他丢不起那个人。
官家丢不起那个人,他们也丢不起那个人。
西夏又不是辽国,还没资格和大宋讨价还价。
使臣们连夜商量出对策,给京城送了消息後直接在边关住下,只等京城给他们下一步安排。
西夏的兵力是什麽情况他们心里有底,前几年李谅祚刚继位的时候被辽国打的连李元昊的遗孀都没保住,今年又连着和大宋打了几场,无一例外全是败仗。
梁太後能不能张罗出军队都不好说,还想打仗?
都说他们大宋的军队穷,西夏的军队比他们更穷,主动来降和被俘虏的待遇不一样,不知道接下来能不能多几个来投降的。
得,看西北军发挥吧。
第102章
*
西北胡汉混居,不管是大宋境内还是西夏境内都一样。
大宋有外族为官,辽国西夏同样有汉人为官,但是当官是一回事儿,最高掌权人是外族又是一回事儿。
西夏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党项人不满梁太後一个汉人掌权,但是他们又推不出能服衆的党项贵族,只能一边使绊子一边眼睁睁看着梁氏掌权。
梁太後尝到掌权的滋味後越发不想撒手,朝堂觉得她是汉人对她不放心,那她就想办法打消朝堂的疑虑。
没有什麽是砸钱解决不了的,要是那些人还给她使绊子,那就是钱没砸够。
和她是不是汉人没关系,只要将那些人喂饱,就算掌权的是头猪他们都没意见。
问题是朝堂上都是写喂不饱的无底洞,怎麽拉拢也拉拢不完。
梁太後虽然年轻,但是她这些年见识的政斗并不少,上一个权倾朝野的没藏氏间接亡在她手上,该有的手段心计她都不缺。
朝中勾心斗角闹的她心烦,不如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外面,免得闲着没事儿天天给她找不痛快。
什麽都别说了,出去打仗。
他们这个冬天过的不痛快,中原也别想好过。
中原的确被她的仓促发兵打了个措手不及,满朝文武几百个脑袋都想不出来那位梁太後到底是怎麽想的。
西夏要是有兵能和大宋打的有来有回也就算了,现在明显打不过大宋还非要过来挨打,这不是有病吗?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