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好好好,咱们走吧,哎哟哟,慢点儿跑,别摔着咯!”王春花被小冬瓜逗得哈哈大笑,紧紧跟随着他的脚步,一起朝着饭厅走去。
只见那王春花身后紧跟着一长串仆从和婆子,这些人小心翼翼地簇拥着老太君缓缓前行。
要知道,如今的老太君年岁已高,身体不如从前那般硬朗,家中的主母生怕老太君一不小心磕着碰着了。
因此,特意派遣了这么多人时刻紧跟其后,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路上,祖孙二人手拉着手,有说有笑,好不欢乐。
那温馨融洽的氛围仿佛幼时记忆中的暖阳,轻柔地洒落在整个长廊之上,让人见了不由得心生羡慕、向往之情。
再看那张家饭厅之中,此时更是热闹非凡!一大群半大小子和丫头们分别围坐在桌子旁,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
几个成年的则是儒雅随和地跟着母亲,婶婶一起摆放饭食,餐具。
这边厢,小玉米(张知蒙)正兴致勃勃地向小汤圆(张知薇),讲述自己近日来的功课进展;那边厢,另一个孩子则眉飞色舞地描述着这两天在外头的所见所闻。
而朱氏这位当家主母,则面带温柔之色,静静在一旁忙活着,偶尔目光慈爱地看向这群可爱的娃子们。
只见她手中动作娴熟地,盛着粥与汤,一举一动间尽显贤惠与端庄。
与此同时,李氏也没闲着,正手脚麻利地为孩子们摆放饭菜。
虽然说张家府宅内奴仆众多,但朱氏妯娌几人却依然保持着往昔的习惯,热衷于亲自操持这些家务琐事。
毕竟,她们也不时常做这些,因着家中事务繁多,需要她们打理的田产、铺面众多。
而她们婆母向来宽厚仁慈,不需要她们这些个儿媳妇做那跟前伺候、尽孝之事,对待家中奴仆也是一样,从不刻刁难或者随意指使仆从做事。
因着对待下人们,她更像是平等相待的雇佣者,毫无半点上位者的傲慢与骄横之气,更多的是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与理解。
所以对她们这些个儿媳妇,更是像亲女儿一般,又怎么会对她们加以磋磨呢。
这就导致了朱氏几人,老觉得没有好好孝顺婆母,净享福了,所以每每回家都抢着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也正因如此,家中无论老小,皆以婆母为榜样,纷纷效仿其行事作风。
久而久之,家庭和睦,就连那些仆从们也是对这一家子忠心耿耿,死心塌地。
“快坐下吃饭。”
王春花拿着一个芋头小心的剥着,给蘸上白糖放到小冬瓜手里,不忘喊几个儿子、媳妇。
“来了娘!”李氏满脸笑容的坐到王春花跟前,把粥端到婆母手边,“娘,不烫了。”
“哎!娘,今儿个面发的好,您尝尝这馒头。”朱氏也跟着坐下,拿起竹筷优雅的夹过馒头,给婆母放进盘子里,随后给自己也拿一个。
她婆母不喜欢那些个大鱼大肉,就喜欢这田里产出的吃食,而且这大部分都是她自己打理的。
老太太虽然年岁大了,因着天天下田做事,又爱锻炼身体,腿脚可利索了。
就算如今贵为一品诰命夫人,每天早上依然稀罕吃着清粥小菜,爱那猪油面片汤。
“嗯!怪宣软的,吃着一股子甘甜味儿,不错。”王春花乐呵呵接过儿媳妇递来的白面馒头,眉眼间都是笑意,随即看向门口,“老大呢?”
“娘,珣儿来信,那边挺好,说是要考核了,他有把握能过,成哥去爷爷那边给送信去了。”
朱氏一脸喜悦的说着儿子近况,语气中都是温软,像是在对着自己娘亲那般亲密。
“是吗?那可真是了不起,我大孙子真棒!让他爹送信,肯定跟他太爷爷显摆这事儿呢。”
王春花一听乐呵的不行,孩子离家三年,中途没有回来过,几个儿子媳妇去过几次,带回来的消息都不错。
王春花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这孩子可是在张家最落魄的时候呱呱坠地的,他一路伴随着家族的崛起,可谓是历经风雨,心性坚韧如磐石。
去那北地,定然不会有什么差池。
想当初,孩子接到调令时,王春花内心着实纠结了一番,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
这是她养大的亲孙子,她怎会舍得孩子去受苦受难。
然而,张家之所以能有今日之辉煌,靠的是她这个老太婆拿出来的好东西,只要她还在世,张家就必然稳如泰山。
可她一旦撒手人寰,那两代帝王再去了,那未来就难以预料了。
所以王春花才要团结村落,带动周边,捆绑共同体。
正因如此,当初大孙子以及三合村那些外出闯荡的孩子们,都被派遣到了艰苦之地,去筑牢根基。
王春花并没有反对,还大力支持与鼓励。
王春花深知两代帝王的良苦用心,让孩子们去艰苦之地历练一番,日后便能顺理成章地给他们一个好的职位。
王春花怎么会不明白这些,她太明白了,李乾父子是想要自己子孙后代有个好结果。
两代帝王对她视若珍宝,这份恩情,她又怎能不知?怎么不感激?
所以,她更加不敢阻拦孙子们出去闯荡,反而还要给他们争取更多。
因为帝王的恩宠固然美妙,但没有真才实学,终究是难以长久的。
如今,三合村和张家在朝堂上已经站稳了脚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