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园林设计创业  新刊故事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多面受到实体遮挡,如被建筑、围墙、植物群落部分围合的空间。这种空间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与方向性,可用于设置休闲座椅、小型花园或安静的散步道,为人们提供相对安静、舒适的休憩环境。例如,在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周边,通过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与灌木,形成半开敞空间,人们可以在此品茶、赏景、聊天,享受悠闲时光。
    封闭空间:四周被实体完全围合,如被高墙、密林环绕的庭院空间。封闭空间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与安全感,常被用作静谧的读书处、私密的会客厅或特色景观展示区。例如,苏州园林中的一些内庭院,通过巧妙地运用建筑、假山、植物等元素将空间围合起来,形成一个个独立而又富有韵味的小空间,让人在其中能够感受到宁静与惬意,仿佛与世隔绝。
    在规划空间结构时,需合理组织这些不同类型的空间,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可以通过设置引导性的道路、景观轴线或视线通廊将各个空间串联起来,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空间的变化与节奏。例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园路,起始于开敞的入口广场,穿过半开敞的花径,最终到达封闭的庭院深处,游客在行走过程中,随着空间的收放变化,心情也随之起伏,体验到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
    四、组织景观序列
    景观序列是园林布局在时间维度上的体现,它引导着游客的游览路线与观赏节奏,使整个园林游览过程充满变化与惊喜。
    景观序列的组织通常从入口开始,经过引导区、发展区、高潮区、结尾区等不同阶段。入口是园林给人的第一印象,应简洁明了且具有吸引力,可设置标志性的景观小品或独特的植物配置,引导游客进入园林。引导区则起到过渡与铺垫的作用,通过逐渐变化的景观元素,如逐渐变窄的道路、由疏到密的植物种植等,激发游客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发展区是景观序列的逐步展开部分,这里可以布置各种不同风格与主题的景观区域,如花卉展示区、山水景观区、文化展示区等,每个区域之间通过巧妙的过渡元素相连,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与感受。高潮区是整个园林景观的核心与精华所在,通常设置最为壮观、独特或富有情感感染力的景观元素,如大型的瀑布、精美的雕塑群、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等,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强烈的视觉冲击。
    结尾区则起到总结与收束的作用,使游客在游览结束时能够有一种圆满的感觉。结尾区可以设置一些休息设施与小型景观,让游客在离开前能够稍作休息并回味整个游览过程。例如,颐和园的景观序列组织堪称典范,从东宫门进入后,经过仁寿殿等建筑组成的引导区,沿着长廊前行进入前山景区的发展区,这里有佛香阁、排云殿等宏伟建筑以及众多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画卷。而长廊西端的石舫则是景观序列的高潮之一,其独特的造型与精美的雕刻令人赞叹不已。最后,从北宫门出园,经过苏州街等区域,为整个游览过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组织景观序列时,还需注重景观元素之间的对比与协调。通过对比手法,如大小、高低、虚实、明暗、动静等对比,可以增强景观的视觉效果与艺术感染力。例如,在一片开阔的草坪上设置一座高大的雕塑,草坪的空旷与雕塑的立体感形成鲜明对比,使雕塑更加引人注目;而在宁静的湖泊边布置一座小巧的亭子,亭子的精致与湖泊的浩渺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和谐优美的氛围。
    五、植物配置与造景
    植物是园林中最具生命力与活力的元素,合理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能够极大地丰富园林景观,营造出不同的氛围与意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植物配置首先要遵循生态学原理,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品种,并注重植物群落的构建。一个稳定的植物群落应包含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不同层次的植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形成一个生态平衡的系统。例如,在热带雨林风格的园林景观中,可以选择高大的榕树、望天树等作为上层乔木,中层搭配一些棕榈科植物如槟榔、椰子等,下层种植各种耐阴的草本植物与灌木,如龟背竹、绿萝、砂仁等,同时引入一些藤本植物如百香果、炮仗花等攀爬在乔木上,营造出浓郁的热带丛林氛围。
    其次,植物配置要考虑景观美学效果。注重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等方面的搭配。在形态上,可将挺拔的针叶树与婀娜的阔叶树相结合,球形、圆锥形、伞形等不同树冠形状的植物相互搭配,形成丰富多样的植物轮廓线;色彩上,可利用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以及植物叶片、果实的色彩变化,营造出四季有景、色彩斑斓的景观效果。如春季的樱花、桃花、郁金香,夏季的荷花、紫薇、茉莉,秋季的菊花、银杏、红枫,冬季的腊梅、山茶等,通过合理组合,使园林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主题。质地方面,将粗糙质感的植物如松树皮、苏铁叶与细腻质感的植物如翠竹、鸢尾叶相搭配,增加景观的层次感与丰富度。
    植物造景还可以结合园林中的其他元素,如建筑、水体、道路等。在建筑周边,可种植一些高大的遮荫树如槐树、梧桐等,夏季为建筑降温,同时利用花卉灌木美化建筑基础与墙角;水体边缘可布置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菖蒲等,既丰富了水景景观,又能净化水质;道路两旁可种植行道树,形成绿色的林荫通道,为行人提供遮荫与引导作用。例如,杭州西湖的苏堤,两旁种植着垂柳与碧桃,春季时,柳树嫩绿的枝条随风飘舞,桃花盛开如一片云霞,与西湖的湖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成为西湖着名的景观之一。
    六、园路与场地铺装设计
    园路与场地铺装是园林布局中连接各个景观区域、引导人流交通的重要元素,同时也具有重要的装饰与美学功能。
    园路设计要根据园林的规模、功能与景观布局来确定其形式与宽度。主要园路应宽敞平坦,能够满足大量人流与车辆通行需求,一般宽度在 4 - 6 米左右;次要园路宽度相对较窄,通常在 2 - 3 米之间,主要用于连接各个景点与功能区域;小径则更加灵活多变,宽度可在 1 - 2 米左右,穿梭于园林的各个角落,为游客提供近距离观赏园林景观与探索园林奥秘的通道。园路的线形设计应蜿蜒曲折、富有变化,避免过于笔直与生硬,以增加游览的趣味性与神秘感。例如,在自然山水园林中,园路可沿着山势、水势起伏盘旋,时而跨过溪流,时而绕过山石,让游客在行走过程中充分感受自然之美。
    场地铺装材料的选择要与园林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在中式园林中,常用的铺装材料有青砖、石板、卵石等,通过不同的铺装图案与组合方式,如人字纹、席纹、铜钱纹等,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氛围;欧式园林则多采用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以规则的几何图案铺装,展现出豪华大气的风格;现代简约园林可选用混凝土砖、木材、金属等材料,以简洁的线条与块状组合,体现出时尚简洁的感觉。同时,场地铺装还可以通过色彩、质感的变化来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或营造特殊的景观效果。例如,在儿童游乐区可采用色彩鲜艳、防滑的橡胶铺装材料,既保证了儿童游玩的安全,又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在休息区可铺设木质地板或砖石与草坪相间的铺装形式,给人以舒适温馨的感觉。
    园路与场地铺装的设计还需考虑排水问题。合理设置排水坡度与排水设施,确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