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章 不知为何,我们总想争个输赢  新刊故事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在中国文化中,从《史记》等史书的纪传体叙事到明清小说的章回体结构,也都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结局的交代。这种文化传承使得我们在面对自己的生活经历时,也自然而然地期望能够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经历一系列的起伏波折后,迎来一个清晰明确的结局,无论是圆满的大团圆还是带有一定悲剧色彩的收场,只要有一个结局,就能使整个经历在文化意义上显得更为完整和可接受。
    此外,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也常常通过结局的设置得以体现和强化。在许多故事中,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善良得到回报、努力必有收获等主题屡见不鲜。这些结局的安排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更是在传递一种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例如,童话故事中常常以“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作为结局,向孩子们传递着积极向上、善良美好的生活信念。这种文化熏陶使得我们在潜意识里相信,生活也应该如同故事一般,有一个符合某种道德或价值逻辑的结局。当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未能如预期般达成这样的结局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失落甚至愤怒,因为这与我们长期以来所接受的文化叙事模式产生了冲突。
    三、情感寄托与关系终结的需求
    在情感领域,尤其是爱情和友情关系中,我们对结局的渴望尤为强烈。一段深厚的感情关系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日常的陪伴和互动,更是情感的重要寄托和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当一段感情面临困境或即将走向结束时,我们往往迫切地想要一个明确的结局,无论是分手、和好还是以其他某种形式画上句号。
    在爱情中,当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裂痕时,双方可能会陷入长时间的纠结和痛苦之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这段感情结局的不确定。不知道彼此最终会走向何方,是继续携手前行,还是彻底分道扬镳,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会让我们的内心饱受煎熬。我们渴望一个结局,是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从情感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无论是接受分手的现实,开始新的生活,还是努力修复关系,重新找回曾经的幸福。即使是在一段美好的爱情关系中,人们也常常会想象它的结局,比如婚姻或者相伴一生的承诺。这种对结局的期待成为了维系感情的一种动力,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对情感稳定性和长久性的追求。对于那些曾经在爱情中受过伤害的人来说,一个明确的结局更是具有治愈心灵创伤的作用。它能够让他们对过去的感情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了结,从而更好地放下过去,重新面对未来的感情生活。
    友情关系亦是如此。当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或渐行渐远时,我们希望有一个机会能够坐下来好好谈一谈,给这段友情一个明确的说法。是选择原谅彼此,重归于好,还是承认友谊的破裂,各自安好,这种对结局的追寻有助于我们整理自己在这段友情中的情感投入和收获,同时也能够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选择。一个没有结局的友情往往会在我们的心中留下遗憾和困惑,让我们难以释怀。而一个明确的结局,即使是令人悲伤的告别,也能够让我们在情感上有一个可以依托的终点,从而更好地将这段友情珍藏在记忆深处,继续前行。
    四、人生旅程与目标导向的体现
    从宏观的人生角度来看,我们对结局的追求反映了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和对人生完整性的期望。在人生的漫长道路上,我们设定了各种各样的目标,从短期的小目标如通过一次考试、完成一个项目,到长期的大目标如追求事业成功、组建家庭、实现个人理想等。这些目标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导航灯,引导着我们不断努力奋斗。而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阶段性的结局,它们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了节奏感和成就感。
    当我们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前行时,内心充满了对实现目标那一刻的期待,也就是对结局的渴望。这种渴望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例如,一位运动员为了赢得奥运会金牌,可能会经历多年的艰苦训练,期间面临无数的挫折和挑战。但正是对金牌这一结局的执着追求,使他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当最终站在领奖台上,手捧金牌的那一刻,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运动目标,也体验到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结局所带来的巨大荣耀和满足感。这种对目标结局的追求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推动着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我们也期望在人生的尽头能够有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回顾一生,我们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有所回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家庭、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种对人生终极结局的思考和期望影响着我们在各个阶段的决策和行为。例如,有些人在晚年时会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或撰写回忆录,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富有意义的句号,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然而,人生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并非所有的目标都能够顺利达成,也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如自己所愿的圆满结局。当现实与我们对结局的期望产生差距时,我们可能会陷入迷茫、失落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之中。
    五、对结局追求的反思与超越
    尽管我们对结局有着强烈的渴望,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发现,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结局。生活是一个连续不断、充满变化和意外的过程,许多事情可能会以一种模糊、开放或未完成的状态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过度执着于结局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困扰。
    例如,在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试图强行给一段感情或友情定义一个结局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矛盾和伤害。有时候,关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难以预测的过程,接受这种不确定性并学会在其中相处可能比追求一个明确的结局更为重要。同样,在面对一些人生挫折或未达成的目标时,我们如果不能释怀于没有得到的结局,就可能会陷入自我否定和消极情绪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此时,我们需要学会反思自己对结局的过度追求,认识到生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中的体验、成长和感悟。
    从哲学的层面来看,佛教的“无常”思想提醒我们,世间万物皆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流动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包括所谓的结局。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加豁达、超脱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不被对结局的执着所束缚。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也启示我们,不要刻意地去追求某种特定的结局,而是顺应自然规律,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专注于当下的生活,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瞬间的美好,而不是总是将目光投向远方的结局。
    在艺术创作领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常常挑战传统的叙事结局模式,以一种更加开放、多元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呈现故事和表达思想。这些作品鼓励观众和读者自己去思考、去解读,没有一个固定的、明确的结局。这种创作理念反映了人们对传统结局观念的反思和突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的结局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像欣赏这些艺术作品一样,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发现其中蕴含的独特魅力和意义。
    我们总想要一个结局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文化、情感和人生哲学等多方面的原因。结局对于我们而言具有重要的认知、情感和价值意义,它满足了我们对秩序、意义、情感寄托和人生完整性的追求。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生活并非总是如我们所愿地呈现出清晰明确的结局,过度执着于结局可能会限制我们对生活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体验与理解。通过反思和借鉴不同的哲学思想与艺术理念,我们可以尝试在追求结局与接受不确定性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以更加从容、智慧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境遇,让我们的人生旅程在对结局的思考与超越中焕发出更加深邃而绚烂的光彩。无论是在故事的世界里,还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