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0-230  穿到北宋当权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正用到正地儿的并不多。

    他知道前些□□廷从江南富庶之地查出不少亏空,西北是贫瘠,可这边因为备战能调动全国的物资,真查下来怕是比江南更严重。

    不过没关系,他是清白的就行。

    官家都把抄家计划的始作俑者派到西北了,离贪官人头落地的日子还远吗?

    苏景殊搓搓胳膊,把狄大将军带来的所有人都认了一遍,实在受不了外面的冷风,于是催着狄青和他一起去客厅。

    武将系统有狄将军在没人敢找他麻烦,他接下来只需要考虑如何打入文臣群体。

    西北的文臣排外吗?他的坏名声传到这里来了吗?

    不确定,探探再说。

    扫黑除恶计划的主要推行者是他们家王叔父,虽说有人猜到主意是他出的,但是没有官家的点头只有主意也是白搭,所以他的仇恨拉的远不如老王高。

    有人猜事情和他有关,只要官家和老王不回应那些人也只能猜猜。

    官场上的人惯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出门在外也不会把心里想的写在脸上,至少刚见面的时候能保证表面的友好。

    清查亏空不归他管,他的任务是让这边的达成“将相和”的境界,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搞社交,趁现在还没开始打仗赶紧缓和缓和,这样将来开始打仗再闹矛盾好歹能有所顾忌。

    西北官场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当年陕西路一分为二变成秦凤路和永兴军路,京兆府身为原陕西路的治所很多时候也要管秦凤路的事情。

    两边分开还没几年,秦凤路以军务为主,政务方面很多时候秦州的衙门都没法做主,像粮饷供应之类的事情还得和京兆府这边打招呼。

    他只在登州当过官,和京兆府大部分官员相比理政经验非常不足。

    登州虽穷但是依旧是朝廷完全掌控的地方,只要海上没有威胁,平时需要头疼的只有地方贼匪作乱,遇到大案直接上报京城就行。

    京兆府不同于其他地方,这边的衙门不受逐级上诉的约束,只要证据确凿的案件甚至可以当堂判死刑。

    别处严重到能要命的案子可能好几年都出不了一例,西北这边却很常见,叛国投敌、私吞军饷、勾结番邦,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

    要是所有案子都得上报到京城才能做决定,有些该判死刑的罪犯运作到京城就有继续逍遥法外可能,直接在京兆府砍了可以省不少事。

    也更有威慑力。

    边地汉番混住,番邦部落聚居在大宋境内算是大宋的百姓,但是那些外族人经常不服管教,朝廷的一贯做法是在他们的聚居地设村寨继续让他们的部落首领管辖,部落里的番人惹事由首领担责,能管成什麽样首领自己看着办。

    多在地方历练是有用的,不亲眼所见根本不知道地方的水有多深。

    狄青正了神色,“西北军政分家,我能给你讲的只有军中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220-230(第3/31页)

    政务方面还得你自己去摸索。”

    西北河北各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这边军政分家分的彻底,路设转运使司主管下去内府、州、县财政赋税与谷物的转运事务,又设经略安抚使司负责军政事务。

    按照政务来分,当年的陕西路只分为永兴军路和秦凤路。

    按照军务来分,陕西路则是分成永兴军路、环庆路、鄜延路、秦凤路、泾原路、熙河路六个防区,各路皆设经略安抚使主管军政,一般都由治所知州兼任。

    这六个防区内所有屯戍之兵的军政事务皆归路都部署或都钤辖掌管,临近边界的极边地带为都巡检辖区,都巡检统辖戍边之兵,而由边镇各军转化的本路屯兵则归路钤辖、都监等路分兵官统领。

    边镇屯戍之兵与原本各州戍兵并不在同一体系,路都部署或都钤辖之下的州钤辖、都监等兵官仍掌领本州戍兵。

    都部署通常由文官知州、知府兼经略安抚使兼任,武官只能担任副都部署,不被文官针对的话偶尔还能兼任经略安抚副使。

    苏景殊听的皱起眉头,“兵力划分如此杂乱,外敌入侵时怎麽调动?”

    狄青道,“以经略安抚使路为先。”

    军政民政的划分本来就乱,陕西路虽然从一路分成了两路,但是直到现在转运使依旧只有陕西转运使一位。

    经略安抚使路分成六路,主管军政的经略安抚使却只有四位,秦州知州李师中兼任秦凤泾原两路经略安抚使,熙河路刚设置没多久,虽是设路但并不在朝廷的掌控范围内,现在还只是个空架子。

    本朝文武不和是常态,在京城只能看到文臣拼命打压武将,边关不一样,这边需要武将卖命,即便文臣各种打压也不耽误他们和文臣斗的你死我活。

    武力不是万能的,但是在边关这种简单粗暴的地方,拳头大就是硬道理。

    他狄青以武将的身份破天荒的进了枢密院已经被朝中文官骂的不知道今夕是何年,後来出任京兆府知府并兼任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又是劈头盖脸的骂,知情的知道他是当了个以往只有文人有资格当的管,不知情的还以为他要起兵造反。

    可惜只要官家态度坚定,文臣再怎麽反对也没用,如今不光他以武将身份进了枢密院,坐镇鄜延路的经略安抚使郭逵同样以武将的身份任过枢密副使。

    有第一个第二个就会有第三个第四个,他们拦的过来吗?

    他不光是京兆府知府并兼任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他还是大宋的平西统镇大元帅,必要时候整个西北都归他管,官家都能信他那些人操的哪门子的心?

    “必要的时候整个西北都归您管,也不怪有人不放心。”苏景殊嘀咕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您联合西夏反攻京城,京城那几十万禁军挡得住您吗?”

    “也是。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