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9章 族谱  穿越逃荒之我带全村奔小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这个世界真是有点疯狂,若是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莫日根和高公子才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而汾城等人则是破坏两国和平的罪魁祸首。
    只可惜这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一位想占领中原地盘,奴役百姓,另外一位,则是想要无上的权利,这两人要是真联合在一起,必然会有利益冲突,最终还是会龙虎斗。
    高公子眼泪汪汪地不愿离去,伤心得随行属下都莫名奇妙,就连贴身侍女都不解地问道:“公子为何这般伤怀,回国之后,你便是太子之尊,何必留恋在此地当质子的日子。”
    高公子没有说话,只是擦干眼泪,在手下的帮助下跨上马背,而莫日根倒也仗义亲自出城相送。
    “此去一别,怕是再无相见之日,望陛下千万保重。”
    “高公子勿念,沿途多有地雷之物,务必小心!”
    两人依依不舍地道别,若是章小林在此,必然会猜测高公子是不是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是当质子当出感情了吗?
    高公子走出老远,回首仍望见莫日根挥手作别,心下酸楚,叹道:“若他不是北国皇帝就好了!”
    而莫日根手下的万户,面有不豫之色,“主子,为何不把高公子留下,怎可放虎归山?”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偌大的楚国,单靠外力是打不倒的,还得再加把火,而高家父子便是那把火。”莫日根漫不经心地说道。
    万户看向高公子的背影,颇为赞同,“听说楚国人最擅内斗,且让他们斗着去吧。”
    而高公子回京后的日子也确实不好过,他知道自己老爹得位不正,明里暗里肯定会招人嫉恨,但他没想到第一个敌人, 竟会是自己的亲弟弟。
    “为什么?”高公子捂着肚子蜷缩在地,他不过是吃了一盏茶而已。
    而他的好弟弟则笑嘻嘻道:“因为我也想当皇帝啊,凭什么你就可以结交大臣,而我却只能吃喝玩乐,做父亲眼里的顽劣儿子。”
    高公子都听愣了,想想自己数九寒天还得早早起床,背书写字,而他却可以吃吃喝喝,赖在被窝里享受温暖,到底是谁该羡慕谁?
    而且父亲那般宠爱于他,好吃、好喝的从未落下他那一份,怎地还会有不满?
    “做个闲散王爷不好吗?而且是你自己不肯吃苦读书,怎地怨我?”高公子真得很想敲开他脑袋看看,里面是不是装得都是水。
    “王爷哪有皇帝好,”高小衙内哈哈大笑,"我以前也以为爹最爱我,从不让我吃一点苦头,说什么读书怕累,骑马怕摔,结果我就成了这番模样,哈哈,我就是爹手里的玩物,开心了就逗着玩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计之深远,那才是大爱,而不是像高太师那样毫无原则的溺爱,溺爱不是爱,它剥夺了子女辨明是非的能力,以致于小衙内不知道什么是对错,只知道一切都要顺着自己的心意来。
    高公子趴在地上,抬头看他,“这就是你要杀我的原因?你还是不是人?”
    “没办法,你太优秀了,只要你还活着,我就没有任何机会。”高小衙内蹲下身,仔细看了看他的脸, ”这药真不错,都看不出中毒的症状出来!”
    当然看不出来,因为高大公子压根儿就没有中毒,他站起身来,拍拍衣服上的灰尘,笑道:“我的好弟弟,你既然知道读书重要,为什么不多读点呢?”
    说来说去,高小衙内还是懒,明知道自己处境艰难,却不肯下苦功, 一味地责怪别人,就算凭着歪门邪道上位,怕也会被朝堂上的老狐狸们玩得团团转。
    此时门外走进一队禁军,兴国帝满脸痛心疾首道:“我自知你一向顽劣不堪,原也不指望你成材,却不想竟如此狼心狗肺,今天你敢下毒害你大哥,下回焉知不会弑君?”
    高小衙内早已惊得呆了,他觉得自己的计划很好啊,到底是哪里出错?
    兴国帝挥手,一位时常和小衙内厮混的公子哥便低头哈腰地走来,他腆着脸对小衙内解释,“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我怎敢隐瞒不报,对不住了高兄,咱家上上下下可有几百口子呢。”
    狐朋狗友, 高衙脑海里突然冒出这个词,这么多年,他请客、喝酒的银子可没少花,怎地还没把人心捂热呢。
    高公子看他可怜,便对兴国帝道:“父皇,念在我们兄弟一场,从轻发落吧。”
    兴国帝看着瘫倒在地的小儿子,说不心痛是假的,好歹也是看着他长大的,以往的快乐时光似在昨日,到底不忍心杀他。
    长叹道:“养不教,父之过,我不杀你,只是这个家也容不下你了,这便启程去老家守陵吧。”
    高衙内面如死灰,老家不过就是一座小村,没有京城的繁华,而且作为守陵人,这辈子只能靠着族田种地过活,未来的日子想想就很无趣。
    但好死不如赖活着,没有声色犬马,可还有小桥流水呀,总体来说也不算太惨。
    且说没过多久,汾城军和北军的战争便有了结果,汾城军虽说人数不占优,但凭着火枪和火药的功劳, 吊打北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口气收复了雁城、台城两座城池,只是由于之前被屠的原因,北国人一走,只留下两座空城。
    两城空空荡荡,少不得还要从外地迁入人口,重新恢复生机。
    收复城池后,所有军士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修好城墙,以免北军又重新杀过来。
    潘知府看着残破的雁城,不无感叹,原本繁华的边城,不过短短时日,便变得无比残破,再想恢复原貌至少得要数十年的水磨功夫。
    辛将军走了过来,对潘知府道:“大军休整一些时日,便要北上,此处你看安排谁来接手比较好。”
    “还是我来吧!”潘知府不敢将如此重要的雁城交于旁人,相较于已经成熟的汾城,雁城则是一穷二白,更需要有经验的人来管理,得有长远眼光,以避免日后重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