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章小林看到这一幕,立刻有了主意,“里正叔,洞穴既然相通,洞口吹进来的风,必然会影响火苗,咱们可以根据风来的方向,找到出口。”
猎户眼睛一亮,“对,这是好办法,地底下本没有风,如果有的话,说明一定和外界相通。\"
有了新思路,大伙也顾不得继续休息,耽搁这么久,估计家人都等急了。
猎户把火苗挑高,带着大伙在钻过两处山洞之后,果见火苗被吹动,顺着风来的方向,兜兜转转中,终于看见黑暗中出现一点让人欣喜的亮光。
\"额滴娘,终于看见日头喽。\"
“洞鲶再好吃,我都不想来了,小命差点交代了。”
“不怕,不是说以后还要来熬硝吗?到时候该来还得来。”
村民嘴上议论纷纷,脚下却没停,加快步子追赶着前方小小的亮点。
引用一位诗人的话,“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村民在黑暗的洞穴待了这么久,早受够黑暗沉闷的环境,此时哪里还忍得住,不禁急着往外赶,却不想洞中乱石嶙峋,有几人乐极生悲,不小心崴了脚。
要不说章小林有先见之明呢,她的背筐里还准备了连跌打外伤药都有。
“大伙别急哈,反正洞就在那儿,也跑不了,谁还需要上药,这可是孙大夫的独门秘药。”
猎户弱弱地举手,“小林子,我……还有我……”
领头羊受伤,其他人自然走不快,大伙互相搀扶着前行,眼看着明亮的洞口越来越大,阳光也越来越刺眼。
直到走出洞口,大家下意识地闭上双眼,感受到阳光带来温暖,所有人紧绷的心情方才松懈下来。
\"额滴娘,终于走出来啦,洞里又黑又冷,还是有太阳好。\"
“哈哈,过几天烈阳高照,去地里锄草,晒脱皮的时候,你可就不这么说了。”
章里正忙着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一人,大惊失声,“大伙快互相看看,还有谁没出来?”
众人吓了一跳,互相看了看,纷纷迟疑道:“应该没有吧,都出来了,要不再数数?”
地下洞穴那么危险,真要把人落下,哪里还找得到。
章里正不放心地又数了一遍,然后愣愣地指向自己,“瞧我都老糊涂了,咋把自己给忘了呢?”
章小林打趣道:“叔,你这是姜太公封神---漏了自己哈!”
众人嘻笑着返程,领头的猎户大叔,有心将功折罪,忍着脚踝的肿胀,绕道往之前所说的小山走去。
要说这小山也挺奇怪,与附近常见石灰岩的山体不同,它颜色较艳,以章小林不专业的眼光来看,应当是花岗岩无疑。
想来这座山体,是被地质运动挤压抬升而起,别看露出地面的部分并不高,但地底之下必定是座巨无霸。
山体多裂缝,那是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体积发生了收缩,从而形成的原生节理。
小山的顶部较为平坦,自然界的雨雪霜露,通过山缝渗透至山体内部,滋养着山体中间唯一的大树。
有树就有水,章小林顺着裂缝往上爬,果见隐秘处有一掌心大小的小水洼,眼能看见,手却够不着。
虽说水洼不大,但可喜却是一眼活泉,溢出的泉水随着山壁往下漫流,最后渗入地里,白白浪费了好水,看着怪可惜的。
章里正仰头双手圈在嘴边喊道:“怎么样,有水吗?”
“有是有,但是不多,得想个办法把水引出来。”
取水对于章田村村民来说,毫无技术难度,毕竟靠着沪江,村民的生活和农业用水都需依托于此河开展。
为了利用好沪江水,章田村的水利设备,如水车、过山龙等,都由村民们开动脑力自制,而且材料也简单,所用皆是草本植物---竹。
村民们听说要取水,便自觉往四下寻去,砍来几竿细竹,用竹签捅穿竹节,在山壁上用绳子挽成“田路结”搭好竹架,将中空的竹筒和小水洼相接,不多时,便有涓涓细流从竹筒而出。
章小林将大葫芦原本的水倒掉,接了一些泉水尝尝。
口感不酸不涩,入口冰凉甘甜,感觉比一般水好喝多了,但她手里也没有检测设备,对于水的品质,只能从主观上判断---没毒。
至于能不能用来烹茶?这有待刘大娘点茶验证过后才知道。
不过泉眼不冒泡,无水花,显然属于下降泉中的溢流泉,水量受季节变化明显。
如果给茶坊供水,一来水量不大,供应不足;二来冬天恐怕容易断流,无法长期供水。
看来茶坊的中、下等茶只能用江心水或井水冲泡,而本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山泉水和上等茶才是最佳搭档,口感好不好另说,但价格一定是最贵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真勇半蹲着张嘴接着竹筒里流下的水,他一把抹去嘴角的水渍,笑着招呼众人:“快来,好喝得紧。”
闻言,村民纷纷掏出自用的盛水用具,大部分都是葫芦、竹筒之类的天然植物制品。
但也有少部份用的是猪、羊等动物膀胱做成的水囊。
村民都很自觉地排队,等着水慢慢流下,章里正看着这么多人巴巴等着那点子水,太浪费人力。
“腿脚不好地留下看着,其它人跟我回村抬水桶来,刘大娘还等着用水呢。”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