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年代3  位面收集功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哼,我哪惹事了,你看我的脚都起泡了。”刘玉莲不情愿的撅了撅嘴。
    “嘘嘘嘘!你小声点行吗。”
    “我……”
    “好了,别说了,我们快跟上。”
    刘玉莲话还没说完就被拉着赶上前面的队伍。
    大队长看了一眼落后几步的刘玉莲摇了摇头:又是个不安分的。
    其他知青都在讨论以后的生活,舒国剑眼睛四处看个不停,心里还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
    三刻钟后,一行人来到了岭下大队中的祠堂前,大队长舒昌丙指了指祠堂道:“这里就是知青点了,怎么住你们自己跟老知青商量,你们明天可以休整一天,后天跟老知青一起上工。
    你们放好行李过来大队部领补助粮。”
    舒国剑对这里可熟了,这就是老祠堂,前世小时候经常在里面躲猫猫,记得里面有几条暗道,还在暗道里捡到几个铜板。
    舒氏祖上曾出过大官,祠堂也是那个时候建造的,所以祠堂古香古色的很有年代感。
    占地面积至少有三亩地,前些年破四,旧闹的厉害差点被那些激 进分子给拆了,还好族人团结,全族大大小小的人拿着武器挡在了祠堂院墙外,也幸好有几个族人在镇上当警察,有警察一起阻挡才得以完整保全下来。
    祠堂虽保存了下来,但祠堂阁楼上存放的古籍字画都被搬走了,就连祖宗们的牌位都被移到了一个小暗室中。
    张志杰推开院门大声招呼道:“里面有人吗。”
    “谁呀……欸,是新来的知青是吧,快进来吧。”在院中翻地的卢耀森放下锄头迎了上去。
    “是谁呀。”
    “是新来的知青吧。”
    在房间听到动静的知青都走出来看查看情况。
    张志杰挥手道:“有人在,都快进来吧,你们好,我们是今天新来的知青。”
    “这次来了几个,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去年过来下乡的,卢耀森来自海市。”
    “卢知青你好,我叫张志杰来自临安省,以后多多关照。”
    后面进来的知青也上前各自介绍了一下。
    “张知青,这里分前后院,男知青住前院,女知青住后院,这扇门是通往后院的,前院有三间房一个厨房,还有一个小房间你们都能住下,不过这个房间有些漏水,要你们自己出钱找人来修修。
    吃饭吗,我们都是一起吃的,要不要跟着一起吃你们自己考虑,
    刘知青我带你去后院。”
    “谢谢。”
    舒国剑发现院子和祠堂中被一堵墙隔开了,也可能是为了保护祠堂不被破坏吧,
    知青们住的房间还是以前作为族学的教室,现在就成了知青们的安置点了。
    舒国剑没在关注太多,提起包袱小跑进了小房间,环顾房间的环境,里面的床像东北的长炕一样,只是这里的是用木板打的,这样一个床能睡七八个人。
    舒国剑来到靠窗的位置把行李放在床上,现在还早可以回家看看。
    “欸,舒国剑你已经选好床位啦。”
    “志杰,我选好床铺了,我出去看看,等会儿去拿救济粮能帮我一起拿一下吗。”舒国剑悄悄的塞了五颗大白兔奶糖在张志杰手中。
    “欸,国剑……这……”
    “志杰,麻烦你了哈。”
    “行,帮你一起拿回来。”
    “谢谢志杰。”
    舒国剑挥挥手就离开了,走出知青点快步往前世家的位置走去,十五分钟,一脸茫然的看着一片空地。
    这才想起前世的家,是爸妈结婚后分家建的房子,那现在应该都在大伯那里。
    想到这些转身去了老房子那里。
    “欸,小后生,你是谁呀。”
    “我是舒国剑。”
    “没听过这个名字,你哪家的。”
    “呃,我是新来的知青。”
    “新知青啊,这么巧,你也姓舒。
    “是啊,你先忙,我去村里走走。”
    “好好。”
    没走多远又遇见了几个村里人,都好奇的询问着,原本十五分钟的路程用了半个小时。
    好不容易走到老屋前,院子用篱笆围了起来,爷爷舒昌茂和大伯舒开讯在院子里的自留地翻地,奶奶朱云凤拿着装着辣椒和豇豆种子的簸箕在一旁指挥着。
    舒国剑站在篱笆墙外感慨不已:爷奶好年轻哦,不,奶奶不年轻,按时间来看奶奶朱云凤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岁了,生了七个孩子,但养活的只有五个。
    由于生孩子没有养好身体,受损严重,头发已花白了大半,看上去就是五六十岁的老妇,奶奶本来就比爷爷大几岁,也难怪会有人说奶奶像爷爷的妈。
    前世自己记事开始奶奶的头发就是全白的,结结实实的卷在脑后特别利落。
    欸,院子里只有这几人,那大姑,二姑,二伯和爸去哪了。
    探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