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成为嬴政的重要心腹 完成度10%  黎筝扶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这是黎筝手头上能拿出来的最高杰作,但嬴政翻来覆去的看了半晌,也没从里头看出半点名堂。

    嬴政有些迟疑:“邹爱卿,这“白纸”有何用途?”

    黎筝从袖口处摸出一块墨条,和装在身上,沉重了一路的小墨砚。

    拜托嬴政身边的侍从取来一些清水。

    小孩捏着用狼毛做成的毛笔,沾了墨水,在白纸上书写起来。

    她曾练过书法,一手漂亮的字迹随着毛笔的几下起落,快速的在白纸上显形,不但优美好看,记录的速度更是远远超过需要使用小刀刻写的竹简。

    不一会儿,一句朗朗上口的诗词便在跃然纸上。

    扶苏喃喃念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搔数百年。”

    “彩!彩!好句啊!真是好句!”

    一个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中年人快步走近,头凑到扶苏边上,目光两下一扫,当场便鼓起掌来:“好一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搔数百年!好一个风骚!小公子当真是好文采!”

    嬴政本该更先关注优越性显赫到完全可以代替竹简,让他进行更为快速办公的白纸本身,视线却不由自主的逗留在那行诗句上。

    他心里道了句果真是天才所为,不仅实力过人,还文采非凡。

    嬴政轻笑着调侃道:“没想到邹爱卿小小年纪还读过《离骚》。彩!”

    他好好品鉴了一番这手字迹,又细细寻味这半句诗中的内涵,心中不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黎筝扶苏》 8、成为嬴政的重要心腹 完成度10%(第2/2页)

    升起校考小孩的念头:“爱卿也知晓孤向来爱才如命,求贤似渴,既然爱卿觉得江山代有才人出,那么,当代的人才都有哪些?还是说,指的是爱卿本人?”

    黎筝正在思考怎么把这句诗的上半句或下半句憋出来,是往下嫁接“俱往矣,还看今朝”呢,还是往上衔接“大江东去,浪淘尽”。

    思来想去,总感觉都不大合适的时候她突然被cue。

    小孩霍然抬头,这便是上课走神被老师点名的感觉吗?

    她急急思考,“才人”两字若指的是自己便太过骄傲自负了,黎筝必然不能这么说。

    片刻,小孩拱手道:“臣句中的才人,自然指的是宵衣旰食,早朝晏罢,励精图治的大王!”

    悄悄抬头往上瞟了一眼,见得到夸奖的嬴政并未流露出自满的神色,黎筝知晓,这位千古一帝对自己的回答还未满意,于是又道:“还有写出《孤愤》《五蠹》的韩非,出身赵国的姚贾,领军打仗的李信等人。”

    嬴政还以为小孩会随口说两个名字来搪塞自己,没想到,还真的言之有物。

    “《孤愤》?《五蠹》?好,寡人会找来看看。赵高,把邹爱卿所言的几个人都记下来,等处理完今天的奏折,就将这些才人传唤来,寡人一一与他们谈话。”

    黎筝脑袋一懵。

    找来看看?

    如今的嬴政竟然还没看过韩非子的著作,没有拍着腿表示“能见此人,死也甘心”吗?

    那她岂不是加快了韩非步向死亡的命运?

    不对,此世既然有她在,或也可以保下韩非也说不定。

    小孩干咳一声,将话题重新拉回白纸上。

    “不知大王对这白纸感觉如何?”

    黎筝将手中的毛笔递给嬴政:“要不要试写一二?”

    嬴政颔首,接过笔,学着黎筝先前握笔的模样在纸面书写。

    虽然是初次使用毛笔以至于字迹稍显歪曲,但整体上要比使用竹简轻松许多。

    “彩!这白纸当真是好物!赵高,传寡人旨意,将白纸推广到秦国各地,以后大臣上报奏折也都要使用白纸!”

    走笔流畅,字迹黑白分明,比之竹简,看起来更为赏心悦目。

    嬴政龙颜大悦,立时挥手,封赏作出巨大贡献的黎筝为百户候。

    【任务:成为嬴政的重要心腹完成度10%】

    121在系统版面上给黎筝发了一束大大的烟花。

    “恭喜宿主,晋升为百户候!”

    百户候是小,得到君王的赏识与重视才是大。

    黎筝淡然行礼领赏。

    “只要能让大王更好的办公,臣便满足了。”

    黎筝有意看了赵高一眼,接着道:“大王,这纸除了办公之外,还有别的用处。”

    小孩本不打算将别的东西一并拿出来,毕竟现在的白纸产出量稀少,用来写字都要不够用了,更别说拿去制作别的东西。

    但既然赵高非要与她争辩,就一并展现到世人眼前好了。

    嬴政书几后的身子整个前倾,目光灼灼的盯着小孩:“竟还有别的用处?”

    对嬴政略一拱手,黎筝道:“是,此物还可以用来制作灯笼、窗户、屏风等等。”

    此言一出,扶苏、嬴政、赵高,还有因为听到诗句而跑过来叫好的丞相王绾都露出了迷惑不解之色。

    生了两撇小胡子的王绾道:“何为灯笼?何为窗户?”

    战国时期,因为没有纸,丝织品性质又不佳,所以并没有灯笼一物,使用的灯具,还是非常原始的陶制豆(承载物)、青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