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7章  重生后我娶了温润小公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清查藩王田产?”郑紫晟眼中一亮,“此事可行吗?藩王们怕是不会轻易答应。”
    “有陛下的旨意,再加上户部与宗人府联合督办,谅他们不敢公然违抗。”公孙璟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当然,需得讲究策略,先从侵占民田的藩王查起,以安抚民心为由头,其余藩王自然不敢妄动。”
    公孙承沉吟片刻,点头认可:“此计稳妥,既不会引发藩王叛乱,又能充实国库,比开海禁稳妥得多。”
    沈明远虽仍觉得开海禁是良策,但见两人达成共识,也不再坚持,转而笑道:“还是阿璟有办法,不像某些人,只会躲在别人身后吃鸭腿。”
    彭渊正啃着第二只鸭腿,闻言动作一顿,含糊地说:“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我这是为西北边防做准备。”说完迅速啃完鸭腿,擦了擦嘴,起身道:“我吃好了,你们慢慢聊,我去院子里消食。”不等众人回应,便一溜烟跑出了正厅。
    公孙璟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真是长不大。”
    郑紫晟失笑:“他这是怕我们再把政务推给他,故意躲着。不过也好,让他多些时间琢磨军务,西北战事还得靠他。”
    公孙承哼了一声:“若他能把这份机灵用在稳重上,我也不用日日操心。”话里虽带着不满,眼底却没了怒意,反而多了几分关切。
    院子里,彭渊靠在海棠树上,望着天边的晚霞,嘴角却悄悄勾起。方才席间的争论他听得一清二楚,漕运、盐铁、海禁、军饷,桩桩件件都关乎国本。他并非不懂,只是不愿掺和朝堂上的尔虞我诈。武将的职责是守土安邦,至于朝堂谋划,有公孙璟和沈明远在,足够了。
    第二日清晨,国子监的论道如期举行。讲堂内座无虚席,学子们个个精神抖擞,手中捧着精心撰写的论赋,等待着彭渊的点评。然而日上三竿,也不见彭渊的身影,倒是沈明远带着两个侍卫,搬着一个半人高的乌木箱子走了进来。
    “彭将军今日有军务在身,不能前来。”沈明远站在讲台上,朗声道,“不过他托我带了这个箱子过来。”他指了指身边的箱子,箱子正面刻着“论策箱”三个篆字,箱顶开着一个狭长的投送口,“凡是对自己论策有信心的学子,可将文章投入箱中,此箱会由禁军直接送往宫中,由陛下与帝师亲自审阅。”
    此言一出,讲堂内顿时炸开了锅。
    “直接送进宫?陛下会亲自看我们的文章?”
    “彭将军这是唱的哪出?昨日还与我们争论,今日就不来了?”
    “这箱子会不会有猫腻?万一我们的文章石沉大海怎么办?”
    议论声中,一个身着青衫的学子站起身,朗声道:“沈大人,彭将军此举,是否意在避开当面点评,以免得罪人?”
    沈明远瞥了他一眼,认出是昨日与彭渊争论最激烈的江南学子周彦昌,淡淡一笑:“彭将军若怕得罪人,昨日便不会直言你们论据空洞。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想让你们放下顾虑,畅所欲言。当面点评难免有失偏颇,由陛下与帝师审阅,更显公允。”
    周彦昌仍不服气:“可我们如何知晓陛下真的会看?万一只是走过场呢?”
    “你若不信,大可不必投。”沈明远语气冷淡,“机会摆在面前,要不要把握,全看你们自己。”说罢,他示意侍卫将箱子搬到讲堂中央,“投策时间为一个时辰,过时不候。”
    学子们面面相觑,终究没人愿意放弃这个直达天听的机会。片刻后,有人率先走上前,将手中的论赋折叠好,投入箱中。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很快,学子们排起长队,纷纷将自己的心血之作投进论策箱。
    周彦昌犹豫了许久,看着身边的同窗一个个投完策,终究还是咬了咬牙,将自己熬夜修改了三遍的论赋投了进去。他虽对彭渊的缺席不满,却不愿错过让陛下看到自己才华的机会。
    一个时辰后,沈明远命侍卫锁好箱子,当众贴上封条:“封条上有陛下的玉玺印记,无人敢私自拆阅。三日后,陛下会在国子监公布入选名单,入选者将有机会在御书房与陛下论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消息传开,整个国子监都沸腾了。学子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着各自的论策,猜测着陛下会看重何种观点。有人佩服彭渊的巧思,避开了当面点评的麻烦,又给了学子们最大的机会;也有人抱怨彭渊行事跳脱,让他们心里没底。
    而此时的彭渊,正坐在镇国将军府的演武场上,看着亲兵们操练。沈明远派来的侍卫已将箱子送往宫中的消息传来,他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论道?当面点评?那多没意思。把论策直接送进宫,让郑紫晟和公孙承去头疼,既省了他的事,又能选出真正有见解的人,何乐而不为?
    “将军,您真不担心陛下怪罪您缺席论道?”亲兵队长赵虎挠了挠头,“听说国子监的学子们都在议论您呢。”
    “怪罪什么?”彭渊拿起一把长枪,掂量了一下,“我可是有军务在身,再说,我都把论策箱送进宫了,也算尽到责任了。”他猛地将长枪掷出,长枪精准地刺穿了五十步外的靶心,“至于学子们的议论,让他们议论去,等入选名单出来,他们就知道我的用意了。”
    赵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箱子真的能选出有才华的人?万一有人投机取巧,写些阿谀奉承的话怎么办?”
    “郑紫晟又不是傻子,公孙承更是火眼金睛。”彭渊收回长枪,拍了拍手上的灰尘,“阿谀奉承的话入不了他们的眼,只有真正有见地、有论据的论策,才能被选中。再说,能在国子监读书的,大多有些真本事,投机取巧的终究是少数。”
    正说着,公孙璟的贴身小厮匆匆跑来:“将军,公孙大人请您回府,说是陛下有旨,让您明日进宫议事。”
    彭渊挑眉:“进宫议事?什么事?”
    “小人不知,只听说与西北边防有关。”小厮恭敬地回答。
    彭渊心中一动,西北边防?难道是匈奴有了新动向?他不再多问,翻身上马:“知道了,我这就回去。”
    策马回府的路上,彭渊琢磨着明日进宫该如何应对。至于国子监的论策箱,他早已抛到脑后。反正最麻烦的环节已经交出去了,剩下的,就看郑紫晟和公孙承的了。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守好这大靖的江山,至于朝堂上的笔墨官司,还是让那些文官们去慢慢折腾吧。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