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课学习下课实验的生活实在是无趣/压力大,主动放弃离开。
但是到了现在,这批人再想要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的能力已经追不上从一开始就在全力冲刺的同学了。
能力不足,又怎么可能再得到第二次机会呢?
鲁信抱着一叠资料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
他现在已经是顾成风亲口认可的项目负责人了。
知识储备上或许会因为时间短而差一点,但是资历已经慢慢积攒了起来。
这些年的时间里,他经手完成了大大小小七八个子项目,重要程度也在逐渐上升。
从大三那年开始,鲁信所接触的项目就已经达到了机密级别。
这个级别,也是星空学院里面,学生们能够接触的最高等级。
更高级的绝密实验,则是全部由老师们来完成,或者是由星空学院和科学院共同组建的实验组来完成。
以鲁信他们的能力来说,如果想要再往更高级去,最顺畅的一条路就是进科学院。
顾成风也跟他谈过,以他的天赋,等到明年星空学院可以招收研究生之后,他希望鲁信成为自己的研究生。
不过这也不影响他未来进入科学院,因为本身他们这些从星空学院毕业出去的学生,都会是科学院关注的重点。
都是人才啊!
谁舍得放过呢?
当然,这一批过渡期一年期间还要留在学校的学生也不是白白给老师们干活。
他们是有自己的补贴的。
包括成为研究生之后。
补贴数量不一定很高,但也足够他们生活。
因为参与的项目等级越来越高,鲁信在学校里出现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尤其是到了大四之后,专业课程减少,公共课全部结业,剩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写毕业论文了。
长期宅在宿舍和图书馆的学生们自然很难见到常年蹲在底下实验室里面的鲁信。
鲁信已经很少会在白天离开实验室了,大多数都是因为出门吃饭或者给老师们送资料、出去申请材料之类的原因。
不过他今天心情很好,因为这一次,他要跟着顾成风一起去首都参加一次学术讲座。
讲座的主讲人就是顾成风,鲁信作为目前为止他唯一看上的学生,自然是要跟着去帮忙的。
像他这样接到“出差”通知的学生不止他一个,星空大学里的许多学生都发现,自己专业里的知名学神们竟然舍得从实验室/图书馆里出来了。
这也是会议安排中的一环。
星空学院走上台前,很多事情不需要继续遮掩,那么就有一些技术可以公开了。
之前保密是为了避免学校和学生陷入危险,但是现在大家都已经安全了,就不需要再顾忌这一点。
技术的公开对学校里的师生们也是有好处的,至少有的东西他们可以分担出去,节省一部分的工作量。
即便是四年过去,能够参与到实验中的学生数量也才只有六千出头,而新一批的学生还在等待高考。
老师们对于这种不影响研究进度,并且可以减少大家工作量的事情乐见其成。
这也是鲁信他们这批学生,第一次跟着老师们外出,见识外面的世界,和学界大佬们进行交流沟通。
师生们忙碌着自己的工作,阮星回也没有放松的时候。
她正在整理海外招生的计划书和要求。
海外学生背景和来历都比较复杂,其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也无法完全确定。
但是星空学院要走上世界舞台的话,对外招生就是必要的一步。
学生背景复杂,可以提高基础门槛,以降低符合条件的学生数量,从而降低背景调查的难度。
心思难辨,那就对核心机密项目进行保密,即便是水平足够,也不允许他们参与这一部分的项目和实验。
至于如果他们真心实意地想要学到最顶尖的技术,那就要看他们的具体表现了。
即便是对他们有所保留,星空大学里的知识也比他们能在别的学校里学到的天花板更高一层,总归是不会让他们亏太多。
阮星回在写这份计划书的时候精神恍惚了一下。
她突然想起来,三四百年前,好像先辈们也是这样,背负着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前往一个未知的国度,去寻求更好的救国之路。
时间,让彼此的立场发生了一次倒转。
可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 【正文完】(第4/5页)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阮星回摇了摇头,顿住的笔尖重新动了起来,继续写计划书。
两天后,海内外都在关注的星空大学官网,终于挂出了记者会上承诺的对外招生须知。
公告刚一发出来,就有蹲守的学生发现了。
来不及看上一眼,立刻转发到自己的各种群里,然后才认认真真阅读起了上面的内容。
【《关于星空大学面向海外招生的须知》
1、思想道德水平符合学校要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