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月季的品种和颜色不少,大红的、粉的、橘的、紫的、玫红的。
花瓣晾干后,磨成细粉,不断过筛,留下最细腻的那一部分,既能调制香皂颜色,又能让香皂饱含月季清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特意留一些未完全磨成粉的花瓣碎,也能凝固在香皂里,美化香皂。
干旱缺水,日头又毒辣,为了省水,只能减少消耗,躺在床上。
晚上要放水,林小满便趁着午休的功夫在空间里忙碌。
好在她如今能靠着意念干活,只不过使用的次数多了会觉得乏力难受。
所有的花瓣都被林小满收集起来磨成了粉,按照品种分开装在罐子里。
可惜如今周老三的猪肉铺也不开了,她没办法买猪板油,做不了美容皂,只能把美容皂需要的材料先准备好。
林小满不止一次感慨她运气委实不好,作坊才刚开,刚刚有了订单有了起色,干旱来了。
雨说不下就不下,连着三个月临安府这一带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做不了肥皂,林小满又是个闲不住的,她便捣鼓起了月季嫁接和扦插。
这事她以前常做,有经验。
以后美容皂做起来,月季花势必要大批量种植,就靠着她空间里的这些,根本不够。
毕竟她空间的植物长势又不像她曾经看的小说空间里的植物,一茬一茬的收割。
如果要大批量种植,必须要有苗才行。
她这里每种月季也就一两株,正好收了一茬花瓣,月季也要修剪一番。
修剪下来的枝丫还能用,留下两个芽点,其中一个斜刀剪,插入土里,浇上水,让根部慢慢长出来,期间不能施肥,等根系稳固在才能少量施肥,否则小苗容易肥伤,反倒不容易长好。
刚开始预计没多少村民愿意种花,说不定还觉得她糟蹋良田。
想想也是,粮食在这里就是命。
赋税高,粮产少,就算有十几亩地,交完粮税后也仅够一家老小温饱。
至于提高粮产,林小满以前只是个小小的美食博主,除了养蚯蚓、堆腐熟土,没有其它高大上的办法。
不过这些还是后话,首先她要在空间里培育出一定量的月季苗才行,否则自家都不够种的。
接下来的日子,林小满把空间里修剪下来的月季枝都扦插了,后来实在是无聊,把手又伸向开的正旺的绣球。
扦插绣球的方式和扦插月季是一样的,都是采用又两个芽点的枝,枝条上方的芽点保留,芽点下的叶片减去一半,枝条下方的芽点出斜刀剪,然后插入土中。
期间,泥土的水份不能过多,否则根还没长出来,扦插的枝条就烂根发黑了。
也不能太干,不利于根系生长。
等扦插完成后,要换地方种植,然后保持土壤干湿循环,根系才能扎得更深。
她每日用意念放水,随着时间推移,原本放十桶水中间要不间断地休息,放完水就如同跑了五公里一样瘫成一条狗;后来,一口气放完十桶水,还能脸不红气不喘回房。
随着空间的利用率提高,林小满发现空间里的月季长势加快了。
八月初才修剪过的月季,到了八月中,已经有许多饱满的花苞。
扦插的月季、绣球的芽点很快冒出来往上串,目测有一掌高。
林小满“狠心”地把嫩顶掐了,促使扦插小苗发出更多枝芽。
——
中了童生的谢辞安和林耀文本应出发去县学,因旱灾县学不开,两人便在家读书。
林耀文有不懂的常去谢家讨教,一来二去,便和林惊蛰一样,每日下午都去谢家一起结伴看书。
林庄媳妇这下不高兴了,直骂林耀光是榆木脑袋。
看看人家耀文,都知道抱大腿。
后来林耀光被娘说烦了,便求着二哥与谢辞安说一声,也跟着去了。
现在缺水,家里的水都是紧着小辈,去谢家的三人都带着水囊。
好在谢家当初建房讲究,谢辞安读书的书房竟比一般房间还要凉一些。
这个夏日,冰凉冻不能卖,剩下许多木莲果籽。
为此,林小满总会做消暑的薄荷味冰凉冻给四人送去。
主要是为了犒劳林惊蛰,其余的就是顺带。
谢辞安倒还好,给林惊蛰讲授学问,林耀文、林耀光觉得受之有愧,可薄荷味冰凉冻味道实在太好了,既解渴又降燥,一碗下去浑身舒畅、耳清目明,甚至原本背不出的内容,再读几遍也能顺利背下来。
两人在明义堂读书,两文钱一碗的冰凉冻从未买过。
怪不得当初同窗几乎人手一碗,现在两人终于能理解了。
之后林小满再送来,林耀文、林耀光两兄弟不敢吃了,纷纷推辞。
林小满知道他们想什么,不在意地笑了笑,“今年闹灾,家里的冰凉冻卖不出去,你们不吃也是浪费。”
林惊蛰知道小妹又在睁眼说瞎话,什么浪费,木莲果籽早就晒干,只要保存得当,明年也可以做冰凉冻。
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