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章田村,这个原本不过是外来户开荒而形成的小村子,即便是祖籍汾城的本地人,也鲜少有人听闻过。
但随着风流道长回到北国,换回杜力夫的原名后,有关这个小村子的奏章,便一直放在北国皇帝的御案上。
而莫日根也才知道,那个将他玩得团团转,会使黑火药的女人,原来叫章小林。
他下旨命依仁台务必将此人活捉,实在不行,死的也要。
依仁台收到旨意,又得知残军往汾城逃跑后,竟然罕见地没有下令追击。
连失两员小将的部落千户非常生气,一大早就冲到主帐,“依仁台,为何不下令继续追击楚军,眼看着就要把他们全歼了。”
“急什么?”依仁台当下斥道:“难道你想昨晚的事情再发生一遍?”
千户气急败坏道:“不过是踩了就会炸的玩意,一会儿抓些楚国百姓在前面走就是。”
北国人少,各部落抓普通百姓当炮灰的技术也算无师自通,可惜这玩意会不会爆,不取决踩不踩,而在于谁去踩。
楚国百姓踩了没事,一旦北军踩上,立时就会炸飞,最麻烦的是死又不会死,平白给自己增加了一堆伤患。
昨晚那些中招的士兵,还在排队等大夫取钉子呢。
依仁台还要靠这些部落千户去管理部下,便暖语道:“暂时先别急,那批楚军不用咱们动手,自然有人收拾他们。”
他说的没错,此时大楚朝廷,早已收到台城失守的情报,关键这消息还是苟知府带着和谈使亲自送来的。
早朝之时,李太后垂帘听政,下面的官员分成两派,吵成了一锅粥。
一派以赵参政知事为主,要求严惩苟知府弃城逃跑的罪责。
另一派却道苟知府将高公子及其他大臣顺利带回,乃是大功一件,功过相抵,也就不追究了。
没有重臣坐镇的朝堂就跟菜市场一样,吵得李太后脑瓜子嗡嗡的,她怒拍凤椅大喝道:“够了,吵吵闹闹成何体统,眼下立新君才是头等大事啊!”
皇帝跑了的消息已经传到北国,如今民间谣言四起,再不立新帝,怕是不成了,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
只是在立新帝的问题,朝堂之上诡异地保持沉默,李太后想要一个年纪小好控制的,原高太师一党却偃旗息鼓,保持着观望态度。
而赵参政知事这一派也像个缩头乌龟,好像除了李太后上火外,没有任何人为大楚未来着急。
这种情况下李太后也坐不住了,以前她还能听高太师的,但现在却没有人搭理她。
她本是民妇,因缘际会被高太师相中,入宫做了假太后,本以为可以锦衣玉食,享尽人间富贵,但现在却如坐针毡,恨不得逃离这吃人的宫殿。
“新帝迎立乃是大事,不如待高太师返朝,再下定论。”
“我等附议!”
李太后叹了口气,“那就快点付赎金吧,不能再拖了。”
就连她一介女子也知道,大楚快完了,不是死在北国铁蹄之下,就是亡于党争。
难道傻皇帝已经预见到结局,这才跑了?如果真是这样,他倒是挺聪明的。
扯皮的早朝要结束时,高公子出班启奏。“辛将军领军无方,致无数大楚好儿郎战死沙场,理应捉拿下狱,诛九族!”
吃了败仗是得找个背祸侠出来,这也是大楚的传统技能了。
枢密院的官员们感激地看了高公子一眼,这口祸选得好。
“那就诛吧!”李太后也不太关心军事,反正战事不利是事实,领兵大将竟然还有脸逃,不诛他诛谁?
吏部员外郎小声地回禀,“那辛无病是刘琅从战场上收养的孤儿,没有九族!”
天煞孤星,这么干脆吗?那置皇家颜面何在,李太后怒道:“那个什么刘琅,有失教养之责,一并诛了。”
可李太后才说完此话,便见朝堂所有大臣都吃惊地看着她。
“都看着老身干嘛?”
高公子干巴巴回道:“太后想是记岔了,刘琅便是面涅将军,早已被诛过了!”
李太后惊得脸色都白了,她犯了大错,刘大将军被满门抄斩的事,当年闹得挺大,她亦有所耳闻,却没想到今日在这件事上露馅。
“老身都被你们吵糊涂了,此日早朝就到此为止吧,散朝!”众大臣行礼恭送。
待李太后的仪驾走远后,众大臣这才三三两两地往外走,而此时原高太师一党的大臣,都围在高公子身边嘘寒问暖。
“公子和谈辛苦了,不如下值后,咱们聚一聚,也算接风洗尘。”
此言一出,官员纷纷表示赞同,高公子不禁心下有些飘飘然,这些人是在向他投诚呢,“今晚府中设宴,大家都来。”
“那就这么说定了,老夫家里还藏着一杯好酒呢,正好带上。”
“你有酒,我可有美人呢,哈哈~”
如今大楚风气便是如此,谁家不养几个千娇百媚,歌喉婉转的家伎呢,这文人之间送茶、送美人可是风雅得紧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场的官员对此心知肚明,都是凡夫俗子,谁又能躲开酒色财气的侵蚀呢。
……
且说黑风寨中,太阳升起后,楚兵和镇民方才醒来洗漱,早有喽啰打听清楚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