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赵青山眼角微红,动情道:“咱家也是有读书人了,也不算埋没你先祖的威名。”
喜宝一下子把脑袋探出来:“爹,先祖有什么威名啊?”
赵青山一哽,这不是气氛到了,他想烘托一下吗,不过他说的不算假话:“你先祖可是宰相,考中状元的。”
喜宝小嘴变成o形,宰相可是好大的官,喜宝财迷的搓搓小手:“爹,咱家有没有什么家传的宝贝呀。”
赵青山给气笑了,被喜宝这一问,再感动的氛围也没了。
索性长臂一捞,把喜宝抱起来:“哪能没有啊,先祖传下来了大大的宝贝,就是你不晓得。”
兰娘一瞧,就知道丈夫又要开始哄人了,众人好整以暇的看着他装模作样的哄喜宝。
喜宝果真相信,眼睛瞪老大,殷切道:“吔?是什么呀爹,能给我看看吗?”
“先祖传下来了聪慧能干的脑子呗,你看咱家哪个人不是又勤快又明达。”赵青山笑嘻嘻的把闺女往上托了托:“你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兰娘“噗嗤”一笑:“老祖宗净传下来些不实在的东西,不愧是宰相。”
喜宝一脸无语的看着她爹,她爹又哄她!她是小,又不是傻。
不过喜宝是个好宝,她双手搂着她爹,亲热道:“爹,我年后好好挣钱,叫以后你不但能有聪慧的脑子,还会有金贵的身子哩!”
把赵青山哄得心花怒放,抱着喜宝甩了好几个圈儿,其他人一阵起哄。
欢乐过后,赵家又开始想着怎样庆祝赵三郎考上秀才了。
若只按照好年头,三郎考上了是要在村子里办席面的,请相近的人来吃席。
若是不相近的人家则送些喜钱,再包几块饴糖就算过去了。
现在问题是家里的食材支撑不了办席面,饴糖也不好弄。
兰娘琢磨了一会,斟酌道:“她爹,要不咱们今年先不办席面,等明年春里再办?现在又没肉又没菜的,总不能吃清水煮白面吧?”
其实山下吃清水煮白面都是奢侈的,不是所有人家都像赵家一样,精面粗面随便吃的。
“明日就送喜钱吧,今晚再蒸点喜饽饽,挨家挨户送去,算是一番心意。”
“光有喜饽饽也不像个事儿,最起码也得弄两块糖块儿吧?”
兰娘白他一眼,没好气道:“还糖块儿,如今饴糖都不知去哪里找。”
糖块儿就是冰糖,价格高昂,清甜耐吃,可以入药。而平民吃的多是饴糖类的,甜度不高,算是点心的一种。
“娘,我能弄来。”喜宝小手举高高的,生怕兰娘看不到她。
“你去哪弄啊?别闹。”
赵三郎倒是想起来喜宝之前弄来的那些精盐精糖,不由面色一肃,又怕吓到喜宝,忙缓了神色道:“幺妹儿,你跟三哥讲,你是不是从私盐贩子那里买来的?”
喜宝摇头:“不是啊三哥,你就放心吧,没人会发现的。”
众人斟酌,喜宝这话说得玩味,不是盐贩子,手里却有盐,能与家里大量交易,却不会被发现,不会是盐行的人吧?
可大朝国实行盐引制度,盐引是一种类似于后世的购买许可证的凭证,盐引上详细记录了购买者的信息和允许购买的盐量。盐行的人是按照盐引办事,能在盐引上做文章的......
赵三郎觉得自己真相了,定是幺妹托了周主簿。
然而喜宝像是能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摇摇头:“不是周主簿,哎呀,三哥,你就别管了。”
看着他们一副不问清楚不罢休的态度,喜宝只觉头痛,突然,她灵机一动:“小修哥哥跟李叔不叫说的。”
“噢——”众人恍然大悟,早这么说他们不就明白了吗,定是李老爷把他的份额分给了他们。
“大郎,一会儿你先带着二娃去村里点两只鞭,有人问就说你三弟考上了。”
“嗯。”赵大郎应道吗,站在原地没动。
“现在就去,别等人家要睡觉了你再去。”兰娘催道:“快去放,放完了回来吃饭。”
等二娃跟赵大郎去了,兰娘又道:
“三郎准备准备,明日去拜访书院的先生,今晚等你师父回来还要给你师父磕头,你这次能考上,也多亏你师父,以后你出息了要好好孝顺他,你可明白?”
赵三郎正色道:“是,儿子谨记于心。”
这次的考题大多数都被师父给猜到了,平日里师父还会托人给他带书,即使他在书院不回来,也不曾落下过他。
“喜宝....”兰娘看着小闺女正挺着小胸脯等她给她下发任务,就忍不住先笑了起来。
“闺女,明日可能把糖给买来?”
喜宝脑袋里飞速的思考,这个糖应该怎样才能自然地到家不露马脚,她道:
“娘,今晚师父他们回来,阿大阿二还有阿峰都回来,叫人去县城打个招呼就行,明日一早就搬到咱们家山下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兰娘点头,今晚要熬夜蒸饽饽了,村子里一家一个大饽饽也要近百家的,家里的男人女人们要熬个大夜了。
几人热闹的讨论明天的事情,这时候赵二郎进了屋。
“爹娘,三弟,幺妹,我回来了。”赵二郎面带疲惫,带着一身秋风进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