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章 那在哪里?  墨燃丹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禁宫就在响水巷的西北侧,护城河如玉带绕翡石,一架马车自东偏门入内,银甲侍卫伸手拦下,疾风修完《门房之道》,改修驭马之术,化身马夫埋头恭恭敬敬递上名帖。
    侍卫看了眼帖子上的“薛”字,冷脸陡变向阳花,自身侧掏了封粘得死死的折信,透过马车的帘子,递给山月:“是夫人吧?薛御史交待过了,您进去若遇事纠缠不清,便将这名帖交给六司向尚宫,她自会找路子帮您解决。”
    宫门一关,便是隔绝,若遇险境,手里捏个保命符当然更保险。
    只是,薛枭的手这么长?竟伸得进内宫六司?
    山月诧异,手伸出车帘接下,笑道:“劳您费心——”。
    心里却想,昨日薛枭在家时,怎么不给?
    侍卫看穿山月疑虑,压低声音笑眯眯:“因您入宫时辰不定,今日十五,六司值班的掌事姑姑每一个时辰一换,薛御史交了三封折信给我,您若午时入宫就给您向尚宫的名帖,若未时就给崔尚仪的,若申时就给谭尚衣的。”
    山月出门时,薛枭早已出府,他确实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启程入宫,只知道授课是下午,便备好了午时、未时和申时分别对应的值班姑姑
    有时候薛枭做事,经不得深想,一深想,就让人忍不住多想。
    山月下了马车,疾风被留在禁宫二门。
    良家子并不在东西六宫之中,反而六司女官所在的十二巷。
    巷道青砖黛瓦,古朴平实。
    山月跟随前来接应的嬷嬷,沿着红墙,不急不缓地朝里走。
    偶尔路过的外宫女侍,衣着简朴,麻衣乌裙,素面朝天。
    前头引路的嬷嬷慈眉善目,话很少,一口的京腔,只说了:“暂定初八、十五上丹青课,太后的意思是上三个月先看看进展,入秋就该放这批良家子当值了。”
    是京腔,不是吴侬软语。
    山月本欲开口打听松江府良家子,想了想,还是住了口,一边走,一边低着头,思索昨日薛枭在侧水畔讲的那些往事。
    大魏朝后妃大多出身平民,太宗皇帝祖训“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进者弗受”,良家便指无过错的清白之家,非下九流出身皆可应选,商贾之女、乡绅之女、小官小吏之女、进士之女,无所谓门楣均可报采选名录。
    而选入宫闱的良家子也不是一开始就当后妃的,需在六司习规矩、明礼仪、受任官职并履职一段时间后,若能入皇帝眼便由女官转为妃嫔,若不得眼亦可在宫中任职之后或一路青云直上,或受恩出宫好好过小日子。
    这个规矩好处有三,一是防备有实权的外戚干政,“马夫皇帝”魏太宗本就是从士族手里夺下的江山,怎么可能放任后代再次慢慢被士族稀释、蚕食?
    二是,可遴选出一批可“以民间所见朝夕陈说,使九重之上知闾阎情苦”的上谏之妃;
    三是采选为女官后转妃嫔的规矩,能让一批真正有才学、能干事的女子充盈后宫,从而养育出下一代实干为上的后嗣,这套规矩一直运行得不错,甚至史册中出现了“后妃多出民间,勋妻大臣不得立,于国家有益”的赞誉。
    但这现行的规矩,在先帝昭德朝被打破——昭德帝是个有理想、有文化的风雅青年,喜欢的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偶尔种种竹子盘一盘玉竹,尤其对丹青一脉非常有见解,既爱潇洒狂狷的水墨丹青,也爱精致奢靡的烫金工笔,延申下至,自然也爱价值不菲的澄心堂纸、顺滑稀有的狼毫笔、触而生暖的和田玉镇纸还爱精致繁复的灯、古朴却昂贵的檀木、烫金的青砖、一两金的茶
    其原配季皇后,原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其父为京畿一带崇山书院山长。虽说也通晓书画,但季皇后通的书是四书五经,晓的画是佛像神光,属实太过正经,与昭德帝的爱好有种南辕北辙的错位——就像错的钥匙对上了错的锁。
    当书香门第出身的季皇后都满足不了昭德帝的灵魂出口时,阖宫上下平民出身、朴实的良家子,自然也契合不了昭德帝风雅的爱好。
    昭德帝很苦恼。
    上朝,朝臣“叭叭叭叭叭叭”正经得很;
    下朝,后妃“叭叭叭叭叭叭”也正经得很。
    他的身边,到处都是一本正经的太傅大人。
    他跟后妃说:“蝉鸣有时薄如翼,似光似尘终入土。”
    后妃说:“嘚嘚嘚,蝉鸣确实烦死了,明天我就拿粘竿给它们都捅下来!绝不能叫这讨厌的蝉打搅圣人读书——”然后话锋一转:“圣人这几日读书了吗?读了什么书?有注解吗?有体悟吗?有想法吗?想法和朝堂相关联吗?”
    
    他的后宫,到处都是讨厌的太傅大人!
    昭德帝无助,无助到有时候看季皇后那张脸,都觉得她马上两腮要长出花白胡须了。
    平民出身的良家子领会不了他的爱好,但尊贵富裕了几百年的士族,却领会得很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登基六年,昭德帝父皇为其定下的太傅身亡之后两年,昭德帝身边出现了第一位出身士族的妃嫔,紧跟着就出现了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多数来自于江南,其中最得宠的就是皇六子荣王之母、武安侯嫡长女王氏。
    随着这群贵女入宫,宫闱中,盛行了一甲子的平实之风被打破。
    细细算来,也就是这个时候,“青凤”初见雏形,随着后宫的失守,出身江南士族的官员亦慢慢占据朝堂实权之位。
    “柳夫人,善育司到了。”引路嬷嬷低声说,打断山月的回想。
    山月敛眸,自袖中摸了一个香囊递到引路嬷嬷手中。
    嬷嬷笑着推拒:“您是刘幺娘教出来的,自己人,不需这些身外物套近乎。”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