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派了自己手下一名研一硕士生——黄教授组里资历最浅、地位最低的“牛马”——带秦添参观实验室, 顺便教她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刚念完高一、生物竞赛课学生、有药厂实习经历、对生物感兴趣……听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毕竟, 大学选择生物工程专业,并一路读到研究生的学生,谁不对生物感兴趣?
尽管秦添告诉他, 在药厂实习时就经常使用移液枪,可这位叫程凡的学长还是把她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小白, 硬是拉着她面面俱到地示范实验操作。
“在我们的DNA提取工作中, 要用到移液枪。我们实验室最常用的就是这款5~50微升的移液枪……”
把秦添当小白一样示范完移液枪的使用方法, 程凡得意洋洋地看着她。二十来岁的年轻男人, 谁不希望有个崇拜自己业务能力、满脸星星眼的姑娘呢?
他让秦添照着自己的示范动作,调节移液枪,抽取样本。
“这款P20,是我们实验室最高精度的移液枪, 可以吸取2~20微升体积的液体。可惜,我们实验室的一些工作所需的液体体积比这还少,比如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棕色小瓶。里面装的液体, 我们制作缓冲剂时经常要用到,但它的价格昂贵。用实验室的移液枪,一枪最少吸取2微升,可我们却要把这2微升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试管里。”
程凡指向实验桌上一瓶密封严密的棕色试剂瓶。
“——这就需要手感了, 我一般是这么操作的。”程凡将移液枪调节到了最小的2微升精度,戴上手套, 小心翼翼地用移液枪从深色小瓶子里取出2微升的液体,全部挤入第一个试管, 又拿来一支滴管,从第一个试管中抽取少许液体,注入第二个空试管。
“匀液体的过程可不能用移液枪。移液枪按多了容易损耗,所以只有在需要精准测量的时候用到它,匀液体就要用滴管了。”程凡郑重其事解释道。
见秦添听得不停点头,他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接着,程凡弯下腰,让视线和两个试管中的液体平齐,发现第一个试管里的液体水位依然较高,又取一两滴匀入了第二个试管。如此反复几次,才终于让两个试管间液体高度差达到了肉眼看不出的程度。
秦添跃跃欲试。用移液枪吸取液体的操作,她在制药厂也经常干,没什么稀奇的。
于是,按照程凡的指示,秦添依葫芦画瓢,从小棕瓶里取了2微升的液体。
和程凡的操作方法不同,秦添并没有把吸取来的2微升液体先全部注入同一个试管,而是往第二个试管中注入一部分,剩下一部分直接往第二个试管里滴。
程凡摇摇头,说:“你这样不行。先全部滴入第一个试管,再一点一点匀到第二个里,这是多年来我们做实验总结出的经验,最精准、最稳定的方法。”
一边说着,一边再次弯下腰来,却发现两个试管里的水位一模一样,和他示范时来回匀了几次的结果差不多,根本不需要继续调整!
程凡心中震惊,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新手的好运气而已。
当秦添又把同样的操作如法炮制两遍之后,程凡终于坐不住了。这好像不只是运气可以解释的了。
自己分配一次实验药剂就要用滴管来回匀两三次,而面前这个小姑娘分配了三次药剂,只匀了一次。
这操作手感,绝了!
“你挺厉害的。也许你在取用液体方面感觉特别敏锐吧。”程凡尴尬地清了清嗓子。
这姑娘在取用液体方面那么厉害,总不能样样实验操作样样精通吧?
比如他们实验室里,另外一项经常要做的工作是蛋白质定量光谱分析。
“首先要确保样品稀释得当。刚才我们用移液枪吸取药品进试管时,若是液体里气泡,并不需要太过在意,因为缓冲液到最后是要和别的药品混合在一起搅拌的,有点气泡问题不大。不过,蛋白质定量就不一样了,移液枪的角度和速度都要把控好,避免生成气泡——”
在移液枪操作上失了些面子,程凡想在蛋白质定量比色的操作上挣回来。不料,刚上了一些样品液,就挤出了气泡。
“咳咳,看到了没有?实际操作中必须避免像现在这样生成气泡,否则会影响最终的结果。”程凡忙不迭自己找补。
“上样时更要小心谨慎哦——或许你还不知道上样的意思——就是把样品液体注入比色皿,不能让液体粘附在比色皿的侧面,否则会导致测量出的浓度出现偏差。”
说到关键处,程凡闭了嘴,专心致志地将配置好的样品注入比色皿。
“咔哒”,他的手忽然抖了一下。怕什么来什么,一小滴液体附着在了比色皿的内壁上。
程凡有些无语,平时也不这样啊!果然,越想炫耀就越容易出错!
“唉,我今天状态不好,这种操作就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好在接下来的步骤很简单,将比色皿放入光谱仪、校准调节获得基准线,再调节仪器参数,就可以进行自动测定了,不需要更多的精细操作。”
一系列操作下来,20分钟过去了。程凡有理由相信,这么多步骤,面前的小姑娘再有天分,也不至于看一遍就能记得一清二楚。
再说了,这孩子是来勤工俭学的,自己展示这么多实验操作,只不过出于礼仪。到时候,她真正要做的工作不过是清洗实验容器、高温消毒、高压灭菌,这些都是技术含量极低的活计。
秦添站在实验台前稀释蛋白质样品时,对移液枪的使用一如既往精准,缓慢吸取液体,移液时手法极稳,看不见丝毫颤抖;配置液体时更是稳准狠,没有出现程凡所担心的气泡,更没有让一滴液体溢出,或者黏附在比色皿的内壁上。
程凡暗自叹服:他们实验室里也有一个手法极稳的大牛学姐。不过,学姐操作时能明显看出她的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秦添则不一样,使用起移液枪、滴管这些实验器具时,虽然同样谨慎,却稳健又自信,好像知道自己不会犯错一样,都不带犹豫的。
光谱仪秦添的确没用过,不过光谱仪的操作指南就在实验台上摆着。秦添对照指南,一步步去做。从注入空白样本衡量用于校准的基线,到将蛋白质样本放入光谱仪,她还注意调整了比色皿的位置,使光谱仪的光束精确对准样品液面的中心点。
有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