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0-120  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北山学子

    一个时辰眨眼就过去了, 林泽全身心沉浸在题目上。

    “山长、教谕,学生的题已经答完,请批阅。”林泽从案前抬起头来,将两张墨迹初干的纸, 呈给两人。

    吴序做出请的手势, 杜安回礼, 落后半步。

    在两人看卷时,林泽默默坐在之前进来时坐的位子上。

    约莫半个小时, 低头闭目养神的林泽听见吴序道,“你这在治水的法子很是丰富,都是怎么知晓的?”

    “回山长,农田排水的法子是因为学生此前一直住在乡间, 同族人们聊天时得知。水土保护及河道整治、疏浚乃是书中所得。另外家师曾教导, 所学一切当有所用处,便举了县里水灾频发的例子、修筑堤坝、河道管理之法便是从老师那里所听得。”林泽温声道。

    这说的全是大实话, 林泽昨晚收到信后, 顺着线索打听一番,才敢相信这个题。

    他知道了送信的人是杜安日常带着的小厮, 才明白信件的用意。

    林泽也猜测过杜安可能是看在谢太傅的面上, 给自己放的水。不过有没有别的东西, 林泽不敢确定, 总之这事对自己没坏处。

    杜安默默松了一口气, 刚才看个开头, 没把他呕死。昨天都给题了, 八股还写能成这样,真让人气败。

    压着一股气往下看,越看越上心。因为林泽的文中, 提出的治水方法非常实用,甚至还给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案例。

    另外一道题,写的诗虽然没有特别出彩,但也属合格以上的范畴。

    这样综合评定下来,

    入学资格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果然,很快就听见吴序含笑道,“八股写作之法,你尚有些欠缺。不过北山书院在此道上颇有经验,不出一年半载,想必就能取得不小的进步。你准备一二,明日便入学地字班。一会让庭山带你去办理入学手续。”

    待林泽出去后,杜安觑了眼吴序地神色,方才煞有介事地感慨道,“真是承袭了老太傅那一脉的经世致用之道。”

    “嗯,不是庸人,进我北山书院能取长补短,日后有多大的造化,就看他自己了。”吴序将林泽答题的纸放回桌上,心里还是满意的。

    原以为是个要拖累北山书院名声的庸人,又因为要考虑背后的谢家,搞得吴序有些头疼。

    出这个题也是冒了一定风险的,因为无论答得如何,看在谢家的面上,吴序肯定要让林泽进书院。

    万一林泽真是个没有真才实学的草包,答得一塌糊涂。回头跟谢太傅那边说起这考核之题,那他今日的做法,就是故意刁难。

    既然都要给谢家这个人情,还非要出个差头,做得太不体面。

    尽管把县尊和教谕这两人拉上,一起分担可能出现的风险,吴序知道,自己还是主要责任人。

    一切的一切,是吴序非常在意北山书院的名声。他大半辈子都献给书院,无论如何,不允许有人破坏他的心血。

    林泽来到前院,温庭山见他,微笑道,“林师弟,一切可还顺利?”

    口气已经变得亲昵几分,称呼也换成了师弟,不必说,这人是知道林泽底细的。

    “有劳师兄挂心,山长说我明日可来书院学习。”林泽走过去,拱手道。

    温庭山听完,就知道后面自己要做的事,“那恭喜师弟,心愿达成。师兄带你去走一圈我们北山书院,熟悉熟悉你日后生活的地方。”

    “好的,辛苦师兄了。”林泽是后面才知道温庭山也是书院的学生,这位给山长处理许多琐事的师兄,是个货真价实的举人。

    温庭山边走便介绍道,“我们如今所在的地方是崇文阁,山长和先生们的住所在崇文阁后头的半学斋。书院目前有一百多人,其中举人三名为天字班,四十一秀才为地字班,童生七十三为人字班。秀才、童生所在班又分上中下,依照月考成绩定期更新。”

    林泽听完,对北山书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相当于一间小初高都包含在内的十二年制学校。

    每个学段还分重点班、次重点班、普通班。按月排名,竞争不知道有多激烈。

    “师兄便是三名举人之一吗?”林泽将话题往这位师兄身上带了带。

    按他所了解,书院中天字班的学长是相当于半个老师的存在,经常给秀才童生上课。

    温庭山方才三十出头的年纪,就考中举人,这是他极为得意的一件事。

    家学深厚,如今又在北山书院给山长当助理,经常能接触大儒、大家,可谓前途一片平坦。

    自然地,学院里知道他名头的人非常多,林泽现在问,他也不隐瞒,“我也是侥幸。师弟在地字班,若能在月考、岁考中名列前茅,进入地字号上等班,也可作为先生们的助教,给人字班的师弟授课。”

    林泽适时露出恰当的羡慕和向往,“真好~”

    温庭山笑了笑,两人继续走。从崇文阁一路往外走,松柏青苍处,来到一处大门前挂着‘成德室’的建筑。

    “这里是刊印、校对书卷的地方。等会往左转角处有一片枫林环绕着的地方是文庙,师弟入学后,我会带你去祭拜圣人。”温庭山朝文庙方向拱手行礼。

    林泽机灵地跟着他一块做,走了没多久,果然在曲径上,就瞧见一大片一大片火红的枫叶林。

    深秋时节,在蓝天、青山的映衬中,如火似霞的枫树林,为秋日的北山书院增添了一抹极致的意境美。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林泽不由在心里念起伟人这首诗,仅仅走了一段路,就感受到北山书院的一草一木都透着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之道。

    将建筑融于自然,又创造出更高的意境。通过移景、框景、分景、隔景等方式,依托四季不同来造景,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多变布局。

    听从谢太傅这个建议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