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章 致命一问  知否之盛家庶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双膝跪地,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过得异常缓慢,犹如度日如年。半晌过后,上方才传来一个如洪钟般威严、似古钟般低沉、像耄耋老人般沧桑的声音:“众卿平身。”
    “谢陛下!”再次深深施礼后,众人这才如蒙大赦般起身。起身之后,众士子如雕塑般规规矩矩地站在原地,挺着笔直如松的脊梁,却不敢有丝毫僭越。尤其是站在最前面的盛长栒,他目不斜视,眼神宛如老僧入定般,目光依然落在脚下前方三步的地方。
    “众爱卿皆乃我朝之栋梁,朕观诸位爱卿,皆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实乃我朝饱学之士。今之殿试,朕依惯例,出策问十则,望尔等悉心作答。以一个时辰为限,择优而取三甲,依次定名。”
    上首官家大手一挥,其后内侍如游鱼般贯出。只见内侍们颔首低眉,有的手捧笔墨纸砚,有的拿着坐垫矮桌。他们个个训练有素、动作利落,不一会儿就将所有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众士子们谦逊有礼,依序躬身入座。待跪坐好后,陛下身旁的贴身内侍带领着另外两名内侍官开始分发殿试试题。他们手捧着一叠黄色卷轴,步伐稳健地走向士子们。每一桌前都放上一卷,想来这便是决定士子们命运的殿试试题了。
    待一切准备就绪,内侍点香计时,殿内众人急忙打开卷轴审题作答。
    盛长栒打开卷轴,只见上书,一问:戊不学孙吴,丁诘之,曰顾方略如何尔。
    二问:丙为令长,无治声,丁言其非百里才。壬曰君子不器,岂以小大为异哉。
    三问:私有甲弩,乃首云止槊一张,重轻不同,若为科处。……
    ……
    这些题目都是相当的接地气,考验士子为官后处理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的是具体的行政能力。
    思忖片刻便有了答案,提笔开始作答: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
    ……
    一题答曰:孙吴知令,方略唯术、仗术顾略,故小子先唯术而后顾略……
    二题答曰:君子不器、非君子无方、先声达人,方以夺人、无声则无威、无威亦无德,则令障焉!丁言实也!……
    三题答曰:取千金为寇,一文岂不为盗耳……
    ……
    十题答曰:敕许充侍、以观其行、令许做行、以观其思。行思有悔、自惭有渐。可免死乎!
    ……
    洋洋洒洒,堪堪半个时辰这才放笔。
    盛长栒放笔之后,用余光左右看看,发现他人还在作答,有的甚至还在思忖。恭敬的挺直腰身端坐着,目光低垂静静地等待着时辰结束。
    只等线香燃尽,这时候内侍官高唱“时辰到,闭”
    众人纷纷停手放笔,内侍官将考卷一一收回。先传阅内阁几位首辅大臣,其中就有段小侯爷的父亲。众士子起来站起,立于殿中,等待陛下与各位大臣的评判。
    过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各位大臣似乎有了决断。将一个折子加试卷递给内侍官,内侍官捧着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看了折子,又把所有试卷过了一遍,对着几个大臣问了几个问题,拿起笔写了什么,这才又挑出了几份试卷单独摆放。
    放下试卷后,将折子递给给了内侍官。然后一个眼神,内侍官心领神会。小心翼翼的接过,看了起来,随后立马高声唱道。
    “新科进士唱名者觐见”内侍官停顿一下继续高声唱道“嘉佑六年,壬寅科一甲头名盛长栒,小字谨怀。祖籍扬州府宥阳县,曾祖太公、祖探花,父竑朝奉大夫。觐见”
    内侍官停顿,盛长栒立马行大礼,三跪九拜之后,这才躬身说道“臣盛长栒见过陛下”
    盛长栒躬身行礼的时候,只见上首的皇帝又拿起了他的试卷,仔细看了起来。
    只见上首官家忍不住频频点头,“小小年纪字写的倒是不错,自成一派。文章也好,风骨词汇俱佳。不错!不错!”放下试卷盯着盛长栒“模样倒也俊秀,比你祖父更甚。”
    “陛下过奖”盛长栒谦卑有礼,不卑不亢的躬身道。
    “朕对你祖父还有些印象,他是天禧年间的探花。那年朕刚被立为太子。先皇也曾夸赞他容貌与文采俱佳,乃是栋梁之才,那年他被先皇钦点探花,比你也大不了多少。”
    “你父亲也是进士出身,朕对你也有所耳闻,都说你是我朝文曲星下凡。小小年纪就很是了不得,有了小三元的美名。后来接连中试,成了解元郎君。今年你会试的卷子朕也阅过,文简意赅,还能句句言名要害。看的朕都热血沸腾,还直指朕当政的弊端,仁慈有余军力孱弱。文章词句之间,大有复我河山之意。朕看后和众位臣工都非常满意,钦点会元一甲头名。观你的文章可见其志高远,你可曾学过兵书?”
    “回禀陛下,臣从幼时就和长兄及其好友研读兵书兵法。书房更是挂有燕云十六州的堪舆图,每日查看提醒臣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文官清流,不想你却喜兵事,难道你就不怕被天下学士不齿?”
    “臣不以为然,凡我朝男儿,有志者与饱读之士。都应以收复燕云十六州,匡扶河山为己任。我朝泱泱学子,读书习文,本就应该做定世报国的有志之臣。更何况老子曾云:佳兵者不详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臣乎?”
    “更何况臣以为天下学士都应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臣清流也要懂变通,知谋略,懂兵法,如此才有定世安邦之才。”
    “好!好!好!”皇帝对盛长栒很是满意,他虽然是一代仁君。施政也多为仁政,很少动用兵戈。但是那个皇帝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抱负,若不是如此他也不会力排众议钦点了盛长栒这个会试一甲头名。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