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到底是自己的儿子,虽然不看好孟氏,但就死马当活马医吧。
京城的大厨他们高攀不起,镇里县里的又没有合适的,让喜宝大嫂试试也好,就算不行也给一天的工钱,不能让人白忙活一趟。
到了中午晚一些的时候,仆人把孟氏请过来了。
陶夫人打眼一瞧就知道孟氏是个利落之人,头上包着块干净的青布,双眼炯炯有神,不卑不亢的样子看着像是有几分本事的。
陶夫人起了考验她的心思,给她出题:一鱼三吃。
没想到孟氏真给她做了板板正正的三道菜:香炸鱼骨,剁椒鱼头,水煮鱼肉片。
陶二一边吃水煮鱼,一边斯哈斯哈的说:“娘,就是这个!就是这个!”
原本觉得孟氏手艺只是儿子吹嘘,现下陶夫人跟陶老爷也不由得收了轻视之心,因为他们根本停不下来。
孟氏做的饭像是有魔力一般,吃了一筷子又马不停蹄地下第二筷子,等回过神来发现菜要见底了,特别是这个水煮鱼片,辣的他们直冒汗也不曾停下来。
陶夫人也很是满意,这手艺比之前的那些厨子还要好,见孟氏眼神明亮,大大方方的,对孟氏的好感又上升了一层:
“赵家大嫂,淮扬菜可能做得?”
孟氏笑着颔首:“能做的。”
———————————手动分割线—————————————————————
喜宝正在长生轩里学习其他的养生方子,今天要做玉容膏,顾名思义,就是用了会有像白玉一样无暇透亮的皮肤。
李伯总是能把一些有趣的方子找出来给她启蒙用,李伯知道,让喜宝觉得很有趣的东西她都会学的很好。
“哎对——慢慢搅~”李伯指导喜宝熬药,
“现在都融化了是不是?这时候再加各香末。”
今天要做的是药膏,比之前的美人丹要麻烦数倍,光是材料就有十六种,这些喜宝都得学会。
赵三郎跟李修也不去书房,在长生轩的空闲地方摆了两张椅子,坐着看书。
赵三郎已经放弃学养生方子了,他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就像他永远不懂些许,少许,微许,一点儿到底是多少量一样,他也分不清药材哪些是哪些,明明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东西,药性却天差地别。
他觉得自己学不来,读书死记硬背他总能背过。
但是每次做药师父都摇头叹气,语重心长的跟他说:三郎啊,把你的个儿分点给你的脑子吧。
李伯叹气道:“好好看书吧,来年试试乡试。”然后找出了历年乡试题目汇总大全,让他跟李修看。
接着对喜宝更是用心的指导了,毕竟能发扬光大他的成就的人,就只有喜宝一个了。
李修则是打小就学四书五经,平日里虽然也看,但自从来了这里后,就只是在那里闲散的看什么历代状元策论文章汇总之类的书。
赵三郎感觉要被他卷死,这么小的年纪就看策论了。人家比他优秀还比他努力,这人说的就是杨修这种孩子。
一个做药做得好,一个读书读得好,赵三郎觉得夹在这两个人中间被卷的头皮发麻,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能当二十四个用。
“好了,现在再怎么着?”李伯循循善诱的问道。
“现在待冷,然后再煮沸两次。”喜宝记忆力超强,看过一遍的方子马上就能记住,号称过目不忘。
“对~”李伯满脸都写着得意,有喜宝这样的徒弟,谁能不得意呢?
喜宝就趁着药膏冷却的功夫练字,她虽然认得字多,但是还不会写。
毛笔她用不好,不过好在现在有小修哥哥教她。
李修开蒙也是请的名师,练字也专门请了老师,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连李伯看了都说再认真练几年,李修的字就能有风骨雏形了。
喜宝在旁边听着好一顿羡慕,她决定也好好练字,以后家里过年用的对联什么的,也就不用买了,她自己写!对联可贵了!
过两天赵大郎又要去县城拿药,喜宝决定跟着,然后去买块陶石板练字,到时候拉上小修哥哥一起。
因为还没有陶石板,喜宝就先用白纸写字,依旧是写的一塌糊涂,李伯沉迷于话本子,就打发李修来带着喜宝练字。
经过这两天的相处,李修已经不像一开始那样,说一句话都会脸红了。
见喜宝不会控制毛笔,李修给喜宝讲自己运用毛笔的技巧。
喜宝专注听着,眼睛里似有星星似的,闪闪发亮,一副对知识崇拜的不得了样子,李修的脸又悄悄的红了。
不但喜宝听着,一旁看书的赵三郎也在悄悄竖起耳朵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虽然会用毛笔,但他写的字比幺妹儿也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说幺妹儿写字是一团黑点,那他就是鬼画符。
不是他不努力,只是农家子弟哪有几个能用的到毛笔的呢,他也没摸到几天,幺妹是控制不好轻重,他是控制不好方向。要是让他们两个摸索,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写出一张好字呢,故而现在有人愿意教自己是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小修哥哥,你也要考秀才吗?”
李修愣了一愣,然后摇了摇头。
喜宝好奇:“为什么呀?你明明学的那么好,为什么不考秀才呀?”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