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皇帝的心思  红颜殇:深宫权谋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诗词。嫣儿也会适时地向皇帝进言一些关于民生的想法,她说道:“陛下,民间的百姓最希望的便是能安居乐业,轻徭薄赋可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舒心,也更能彰显陛下的圣德。”皇帝深以为然,于是下令让户部重新审核赋税政策,适当减轻百姓的负担。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边疆的战事突然吃紧,敌军屡屡进犯,边关的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来。皇帝为此忧心忡忡,日夜在御书房与大臣们商议对策。嫣儿见皇帝如此操劳,也想为他分忧。她想起自己在民间结识过一些擅长武艺的奇人异士,于是向皇帝提议:“陛下,臣妾认识一些能人,或许他们能在战场上助陛下一臂之力。”皇帝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他让嫣儿尽快安排这些人进宫。
    嫣儿赶忙写信,差人送出宫去。不久之后,几位武艺高强、精通兵法的壮士来到了皇宫。皇帝亲自召见他们,一番交谈之后,发现他们果然不凡。皇帝任命他们为军中将领,带领大军前往边疆抗敌。
    在这些壮士的带领下,边疆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士兵们在他们的训练下,战斗力大大提高,敌军几次进攻都被击退。皇帝龙颜大悦,对嫣儿也更加敬重,他在朝堂之上对大臣们说:“嫣儿虽为女子,却有识人之能,心系国家,实乃朕之贤内助。”
    可朝中也有一些大臣对嫣儿开始心生嫉妒。御史大夫王大人向皇帝进谏:“陛下,嫣儿姑娘毕竟是女子,过多干预朝政恐有不妥,还请陛下斟酌。”皇帝听后皱起了眉头,他知道这是守旧大臣的迂腐之见,但也不好公然驳斥,便说道:“嫣儿此举不过是为朕分忧,并非干预朝政,朕心中有数。”
    然而,王大人并没有就此罢休。他联合了一些保守的官员,暗中收集嫣儿的“罪证”,企图扳倒她。他们编造谣言,说嫣儿在民间时与一些江湖势力勾结,此次引进那些壮士是别有用心,想要在军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这些谣言开始在京城中悄悄流传,后宫中的一些妃嫔听到后,有的为嫣儿担忧,有的则幸灾乐祸,想趁机夺回皇帝的宠爱。嫣儿很快也听到了这些谣言,她心中委屈,但却镇定自若地对皇帝说:“陛下,臣妾问心无愧,这些谣言必然是有心之人编造,陛下只要彻查,定能还臣妾清白。”
    皇帝紧紧握住嫣儿的手,安慰道:“嫣儿,朕自是相信你。朕定会揪出背后造谣之人,让他们付出代价。”皇帝下令让自己的心腹太监小李子去调查此事。小李子领命后,悄悄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和宫廷内外展开调查。
    经过一番探查,小李子终于查到了御史大夫王大人的头上。皇帝大怒,他没想到自己的臣子竟然如此不择手段。他在朝堂之上,当着众大臣的面,将王大人弹劾嫣儿的阴谋一一揭露。王大人吓得瘫倒在地,连连求饶。皇帝斥责道:“朕本以为你是忠君爱国之臣,没想到你却为了一己私欲,诬陷忠良。朕念你多年为官,免去你官职,回乡养老去吧,若再有不轨之举,定不轻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经此一事,嫣儿在宫中的地位更加稳固,那些原本对她有意见的妃嫔和大臣也不敢再有小动作。皇帝为了弥补嫣儿受的委屈,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宴会上,皇帝当着众人的面,赏赐给嫣儿许多珍宝,并宣布嫣儿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嫣儿受宠若惊,她向皇帝行礼谢恩后说:“陛下,臣妾不求荣华富贵,只愿陛下龙体安康,国家繁荣昌盛。”皇帝看着嫣儿,眼神中满是爱意和敬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和嫣儿的感情愈发深厚。嫣儿不仅在后宫继续营造和谐的氛围,还时常提醒皇帝关注民间疾苦。在她的影响下,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兴修水利、开办义学等,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多年后,皇帝和嫣儿站在皇宫的城楼上,看着京城的繁华景象。皇帝感慨地说:“嫣儿,多亏有你在朕身边,朕才能成为一个好皇帝,这天下能有今日之繁荣,你功不可没。”嫣儿靠在皇帝的肩头,微笑着说:“这是陛下圣明,臣妾只是尽了绵薄之力。”他们的爱情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一段美好的传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皇帝渐渐老去,身体也不如往昔那般硬朗,而嫣儿也不复年轻时的美貌,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有丝毫褪色。
    皇帝开始考虑立太子之事,他的几个皇子各有所长,也各有拥护者。朝堂之上,大臣们为了各自支持的皇子明争暗斗,这让皇帝感到十分头疼。嫣儿看出了皇帝的烦恼,她劝慰皇帝道:“陛下,立太子之事需慎重,但陛下也不必过于焦虑。皇子们的品性和才能陛下心中自有考量,只要遵循祖宗之法,以国家社稷为重,定能选出合适的太子。”
    皇帝听取了嫣儿的建议,他开始更加细致地考察皇子们的言行举止、治国理念和品德修养。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二皇子虽然不是最聪明伶俐的,但为人忠厚善良,对待百姓有着深切的同情和责任感。他还时常到民间去了解民生百态,对国家的治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皇帝有意立二皇子为太子,但这一决定遭到了大皇子的强烈反对。大皇子自恃是长子,母妃又是朝中一位重臣的妹妹,一直认为太子之位非他莫属。他开始在暗中策划阴谋,企图陷害二皇子。
    一天,二皇子被人诬陷在御花园中对一位宫女行不轨之事。宫女哭哭啼啼地跑到皇帝面前告状,皇帝听闻十分震怒。嫣儿却觉得此事有蹊跷,她请求皇帝给她一些时间去调查。皇帝信任嫣儿,便同意了。
    嫣儿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宫女是被人收买的,背后的主谋正是大皇子。嫣儿将证据呈现在皇帝面前,皇帝大发雷霆,他对大皇子的行为感到失望和痛心。大皇子见阴谋败露,只得向皇帝求饶。皇帝念在父子之情,没有过重处罚他,但也明确表示太子之位与他无缘。
    最终,皇帝正式立二皇子为太子。二皇子感激涕零,他深知这其中嫣儿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嫣儿尊敬有加。
    随着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嫣儿几乎寸步不离地陪伴在他身边。她亲自照顾皇帝的饮食起居,就像他们初遇时那样温柔和深情。
    皇帝在最后的时光里,常常回忆起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欢笑、那些忧愁、那些共同为了国家努力奋斗的岁月。他对嫣儿说:“此生得你相伴,朕之幸也。若有来生,朕愿与你做一对平凡夫妻,不再受这宫廷束缚。”嫣儿握着皇帝的手,眼中噙满泪水,轻声说道:“陛下,此生与您相伴,臣妾亦无悔。”
    终于,皇帝驾崩,整个皇宫沉浸在悲痛之中。二皇子继位,尊嫣儿为太后。新帝年少,初登大宝,面临着诸多挑战。嫣儿虽悲痛于皇帝的离去,但她深知自己的责任,于是振作起来,辅助新帝治理国家。
    朝堂之上,一些老臣看新帝年幼,便想趁机揽权。嫣儿察觉到这一情况后,她以太后的身份召见这些大臣,温和而坚定地说道:“陛下虽年少,但聪明睿智,且有先帝庇佑。本宫相信陛下定能成为一代明君,诸位大臣皆是先帝倚重之人,如今更应忠心辅佐陛下,莫要做些不该做的事。”
    在后宫中,嫣儿也以身作则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