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9章 年冬训 20  游泳队的小海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泳梦逐光:林芷琪的破茧之路
    在国家游泳队的训练馆内,林芷琪站在泳池边,水汽弥漫,她紧攥着记录前四周训练情况的本子,指尖泛白,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忐忑。上次200米蛙泳她游出2分10秒30的成绩,100米蛙泳则是一分钟,可对追求极致的她来说,这些数字还远远不够。
    “郑教练,您看看我整理的训练记录,好多问题我都想不明白。”林芷琪走到正查看训练计划的郑珊教练面前,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郑教练接过本子,认真翻看,时不时在关键处停顿,思考片刻后,抬起头,眼中满是赞许:“小芷,你这记录做得细致,进步也明显,能看出下了不少功夫。”
    林芷琪微微松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欣喜:“我按照您说的,加强腿部力量训练,感觉蹬腿更有力了,可200米后半程速度还是会掉。”
    郑教练指着本子上的数据,耐心分析:“后半程掉速,一是体能分配不合理,前100米别冲太猛,保持稳定节奏,为后半程蓄力;二是手臂划水节奏乱了,连贯性不够,影响推进力。”
    林芷琪边听边在本子上记录,眉头微微皱起,思考着改进方法:“教练,我转身时总感觉时间浪费多,有什么办法能快点吗?”
    “转身是关键,要利用好触壁反作用力,减少停顿。手臂动作要快,配合身体扭转,转身前最后一次划水和蹬腿力度、角度也很重要,下周着重练。”郑教练详细解答。
    林芷琪认真点头,又问:“出发反应时间我一直比国外选手慢,该怎么提升啊?”
    “这需要多方面训练,专门的反应训练强化神经反射,多参加模拟比赛适应紧张氛围,减少心理压力。训练时多做出发专项练习,提高起跑速度和协调性。”郑教练给出建议。
    交流结束,郑教练决定为林芷琪制定全新训练计划,助力她在个人项目和接力赛中取得突破。
    个人项目训练:力量与技术的双重雕琢
    力量与体能强化
    每周一、三、五的清晨六点,当城市还在沉睡,力量训练室里已响起林芷琪的呼吸声。她站在深蹲架前,深吸一口气,双手紧紧握住杠铃,缓缓下蹲。大腿的肌肉紧绷起来,每一块纤维都在用力,汗水顺着额头不断滑落,滴在脚下的地板上。“小芷,膝盖保持稳定,不要内扣,注意发力的节奏。”郑教练在一旁密切关注着她的动作,及时纠正偏差。林芷琪咬紧牙关,努力按照教练的指导调整姿势,每一次深蹲都像是在与自己的极限对抗。一组深蹲结束,她的双腿微微颤抖,但稍作休息后,又立刻投入到下一组训练中。
    完成深蹲训练,林芷琪紧接着来到卧推架前。她平躺在卧推架上,双手握住杠铃,缓缓向上推起。杠铃的重量压在手臂上,肌肉的酸痛感不断袭来,但她没有丝毫退缩。她的眼神坚定地盯着天花板,心中默念着动作要领,一下又一下地重复着推起、放下的动作。每一次推起,都伴随着沉重的呼吸声,那是她向自己体能极限发起挑战的呐喊。
    力量训练结束后,林芷琪顾不上休息,便踏上了长跑之路。冬日的寒风如刀割般划过脸庞,她却步伐坚定地奔跑在训练场上。一开始,她的呼吸有些急促,脚步也略显沉重,但随着路程的推进,她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比赛时的场景,想象着自己在泳池中奋力冲刺的画面,这成为她坚持下去的动力。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在寒风中很快变得冰冷,但她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持下去,提升自己的耐力。
    技术精细雕琢
    周二、周四和周六,泳池成为林芷琪的战场。她站在泳池边,做好热身准备后,一个漂亮的入水动作,迅速没入水中。她开始进行25米、50米的短距离冲刺练习,每一次划水都全力以赴。手臂在水中快速地划动,溅起层层水花,腿部有力地蹬水,推动着身体向前飞驰。“手臂再伸展一些,划水的幅度要更大,这样才能增加推进力。”郑教练站在泳池边,拿着秒表,眼睛紧紧地盯着她的动作,稍有偏差便立刻大声提醒。林芷琪听到教练的指示后,立刻调整动作,努力让自己的手臂伸展得更远,感受着划水时力量的变化。
    在呼吸训练环节,林芷琪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她尝试在不同速度和强度下练习呼吸技巧,起初总是掌握不好节奏,频繁呛水。每一次呛水,都让她感到一阵难受,但她没有放弃。她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调整呼吸的时机和方式。一次又一次地在水中练习,她逐渐找到了呼吸与划水之间的完美配合。当她终于能够在快速游动的同时,保持平稳的呼吸时,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成就感。
    接力赛专项训练:团队协作的默契磨合
    4×200m自由泳接力赛
    每周二、周四下午,林芷琪与接力队友们准时相聚在泳池边。教练首先讲解本次训练的重点和战术安排,根据每位队员的特点,详细地分配棒次和任务。林芷琪作为第二棒,她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一棒的基础上,稳住节奏,缩小与对手的差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交接棒训练开始,林芷琪与第一棒队友反复磨合起跑姿势和起跑时机。泳池边,两人全神贯注,一次次模拟交接场景。第一棒队友快速游向池边,林芷琪则在出发台上做好起跑准备,眼睛紧紧盯着队友的动作。当队友触壁的瞬间,林芷琪如同离弦之箭般跃入水中。一开始,他们的配合并不默契,要么起跑过早,要么交接棒时出现失误。但他们没有气馁,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练习,不断调整起跑的反应速度和交接棒时的精准度。经过无数次的磨合,他们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交接棒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男女混合接力赛
    男女混合接力赛对团队协作和战术配合的要求更高。教练根据男女队员的优势,制定了独特的战术策略。林芷琪与男队员们一起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在训练初期,由于男女队员的体能和速度存在差异,他们在配合上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男队员在前半程速度较快,女队员在后半程需要迅速适应节奏并保持稳定发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模拟比赛。在模拟比赛中,他们尝试不同的战术策略。有时,先让爆发力强的男队员在前半程全力冲刺,拉开与对手的差距,女队员在后半程则稳扎稳打,保持优势;有时,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他们采用保守战术,先保存体力,后半程再发力冲刺。每次模拟赛后,大家都会围坐在一起,认真分析比赛中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建议,共同探讨改进的方法。通过不断地沟通和协作,他们逐渐形成了默契,对战术的执行也越来越熟练。
    突破自我:林芷琪的第五周测试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紧张的冬训有条不紊地推进着,眨眼间便迎来了第五周的测试。对于林芷琪而言,这次测试是检验新训练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