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0-210  八零夫妻人生小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黄纸慢慢被火吞噬,变成黑色的灰,便始终没有打扰城哥。

    他们买了很多这些金银箔纸回来,除烧纸,还祭了白酒。

    周长城其实很想哭,又觉得不该哭,他终究回来祭拜先人了,烧纸时,他在内心一直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我回来了,看到我了吗?人生真苦啊,要是你们在就好了。

    从山上下来,周善民极力邀请周长城和万云在家里住几天,还让他们最好留在庄上过年。他的堂大伯一家此时也过来了,从前有再多的恩怨,此时也说上了话,看周长城提着大包小袋到老支书家里,又觉得这个侄子应该到自己家里去,把年货也带上,但周长城没搭理他们。

    吃过午饭,天上出了一点太阳,山风也停下,显得没那么冷了,有人来周善民家里喊他们到池塘里去摸鱼。

    周家庄的村口有一口大池塘,村委每年都会往里面放鱼苗,一年放两次水,捞两回鱼,捞鱼的时候全村老小都会出动,现在已经没有饿死人的情况了,大家也不指着池塘里的鱼打牙祭,放干水抓鱼反而成了乐趣。

    周善民呵呵笑,让周长城和万云也去,又说已经给他们备下房间,让他们好好住几晚再走。

    盛情难却,回到县里也无事可做,周长城和万云两人也提了个桶跟着大伙儿一起去捞鱼,说好捞回来在老支书家里做鱼汤喝。

    周长城已经很久没抓过鱼了,万云倒是跃跃欲试,回到村里,心和行动会不受束缚,小时候做过的事,现在都想再做一遍。

    虽然现场很热闹,岸上和池塘里都是人,池塘边上也全是装鱼的桶和木盆,可天气毕竟还是寒冷的,田地里甚至还有没化开的薄雪,周长城不让万云下水:“水太冷了,你别去,就在这儿看着,别让人把我们的鱼拿走了。”

    倒也真让周长城抓了五条大鱼上来,当晚万云展现了一把自己的厨艺,一鱼五吃,把周善民家厨房的油都用完了,大家吃了个痛快,都赞长城的媳妇手艺好。

    可周善民的老伴儿私下说:“长城的媳妇太不会过日子了,放油跟放水一样。”

    周善民吃饱喝足,早已经在床上响起小呼,根本听不到老伴儿的念叨。

    当晚,周长城和万云就睡在周善民儿媳妇收拾出来的房间里。

    夜里,不到九点,整个村庄都安静了,黑夜里看不到灯火,没有电视机,更没有车子的咆哮声,只有自然的风声和不知名的虫鸣,连人声都罕见。

    在这里,时间过得很慢,一切如同从前的日子。

    天寒地冻,周善民的儿媳妇在他们房间里放了一盆柴火碳,周长城和万云两人挤在一起,睡得好极了,一个梦都没做。

    第二天,他们在鸡啼声中醒来,醒来后神清气爽,在城里的烦恼找不到村里来。

    周长城伸个懒腰,望着窗外已经白亮的天空,搂着怀里的妻子,对万云说了个决定:“小云,我想在周家庄多待几天,重新把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坟修好。”

    周长城小时候算是独生子,家里虽然穷,但过得安稳又幸福,所以往回看的时候,他想到家里人,全是他们的好处,他对温暖的家是很留恋的。

    可昨天看到先人的坟墓全是杂草,要不是自己这个后人记得,再有几年那块地方,就连是否埋人都无人知晓了,周长城想给故去的家人“盖个房子”。

    万云自然没有异议:“好,不过我们跟我姐说在县里住两天就去她那儿,得跟她说一声。”

    周长城跟周善民提出要修坟的事,周善民抚掌说这是大好事啊,于是就让人去村委把之前分在周长城那户的山田找出来,按着分田到户的政策,他是有两亩田和一座山的,现在这些山田是由他堂大伯一家在用,但如果周长城要回村里生活,这些山田还是他的。

    不过显然周长城是不会再回村里生活,周善民也几个老人家的意思是,如果要修先人的坟,最好还是埋在自己家的山上,又把他堂大伯喊来,堂大伯一听,不是要他把山还回来,也没太大意见,当着这么多村里长辈,他也不敢有意见。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要修坟和迁坟,都要找个会看日子的风水先生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200-210(第5/29页)

    看过老黄历,好在村里从来不缺这样的能人,因为周长城和万云不会在庄上待太久,那风水先生就给他挑了个四日后起坟的日子,赶在过年之前把新坟建好,这样阴间和阳间的人都能过个好年。

    周长城万云和那风水先生在山上走了一圈选地方,最后周长城选了一块较为较为平缓的坡地,他指着山下的小学,对万云说:“从这里看下去,正面对着的就是周家庄小学。让先人们听着朗朗书声,也是好事一件。”

    选新坟的那日路面很滑,风很大,万云站在半山腰上,感受着山里吹来的冷风,一股股冷气灌入她的胸腔和四肢,自山上往下看,山谷宁静,溪流淌水,田地平整,学校由两排平房组成,平房中间飘扬着一面红色国旗。

    山、水、田、学校,浑然一体。

    “这个地方就很好。”万云也同意。

    决定了要迁坟,时间就紧张起来,还有不到十天就过年了。

    周长城和万云回了县里一趟,先是打电话给万雪,说没那么快到市里去,想把周家庄老家的坟修一遍,万雪说他们两个是临时抱佛脚,怎么回去一趟要动这样大的工程,可跟孙家宁还是帮着想办法,让周长城去找在县里专门做小包工头的老邢。

    老邢是孙家宁的朋友,以前还派两个侄子给周长城和万云在家具厂的租房里刷过墙。

    老邢一口答应,给周长城找了水泥,还找了两个专门做阴宅的泥水工。

    这些事,老家自行有规矩,周长城不是那么操心,一切仰赖周善民给他主持,周善民也很尽力,他本就是热心肠的老支书,召集了十多个本家兄弟,开始给人安排活儿,挑水泥的、修山头的、买杂物的、带着周长城去刻石碑的。

    刚好是冬天,农闲时刻,大家无事可做,周长城买了烟酒茶,拿了一千块钱给周善民的两个儿子,请他们张罗这几日的饭菜,他和万云也上手捡石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