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7、227  六零年代机修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在得这一举动,犹如在平静湖面上投下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报社那边,一开始对这种“小人物举报”并不上心,毕竟那时候信息传播慢,且涉及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报社也不敢轻易下笔。可是在得不是那种轻易放弃的人,他带着材料,三番五次地往报社跑,还找到了一位在报社做编辑的老同学帮忙。

    这位老同学姓赵,是当年在县里读高中时的同学,后来考进市里报社,也算混得不错。赵编辑见在得说得有理有据,手里还有证据,便动了心思,决定先写一篇“内部调查”的稿子,看看有没有人回应。

    稿子一发,果然引来了关注。省教育局那边很快派人下来调查,而苏皎月被顶替的事,也终于浮出水面。

    原来,那封录取通知书,确实被一个有背景的知青给截了。那人家境优越,父亲是市里教育局的一个副职,平时在知青点里也横得很。听说苏皎月成绩好,又报了师范,便动了歪心思,让家里人托关系,把她的名字换成了自己女儿的名字。

    事情一查出来,那副职当场就被停职调查,而冒名顶替的女生也被取消了入学资格。苏皎月的录取通知书,重新被补发,三月初也顺利收到了。

    可这事儿还没完。

    在得原本只是想帮苏皎月讨个公道,却没想到,这件事在市里引起不小震动。不少知青开始议论纷纷,说这年头,连大学录取都能被人动手脚,那我们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有没有希望?

    一时间,市里教育系统风声鹤唳,不少人开始自查自纠,生怕被牵连进去。而苏皎月的名字,也被人记住了,有人说她命好,有人说她运气好,可更多人知道,是她背后有个肯为她出头、敢为她出头的男人。

    在得也因此,在市里出了点小名。

    可他并不在意这些虚名。他只在乎一件事??苏皎月能不能顺利入学。

    三月,首都的春风吹得人暖洋洋的。

    在得和苏皎月一起踏上了前往首都的火车。

    临行前,袁有红特意从阳市赶来送行,还带了几个酱菜坛子,说是老家带来的,让两人在首都也能吃上点家乡味。

    “你们这一去,就是首都的人了。”袁有红一边说着,一边把坛子塞进在得的行李里,“首都那边冷,你们记得多穿点,别感冒了。”

    在得点头:“知道了妈。”

    袁有红一愣,随即眼角湿润。

    “你这孩子……以前都不这么叫我的。”

    在得笑了笑:“以后就这么叫了。”

    苏皎月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

    火车缓缓驶出站台,车窗外的景色一点点后退,仿佛把过去的一切都留在了身后。

    车厢里,苏皎月靠在在得肩上,轻声问:“你说,咱们在首都,会不会很难?”

    在得轻轻握住她的手:“难是肯定的,但只要咱们在一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苏皎月点点头,闭上眼睛,靠在他肩上,心里却踏实得很。

    首都,他们来了。

    而命运的齿轮,也在这一刻悄然转动。

    ??

    阳市。

    袁学学在沈洋家住了下来,一边治病,一边采药。

    沈洋的病情,比想象中复杂。他原本只是发烧,后来因为延误治疗,引发了脑炎,导致神志不清。袁学学用了几副药,总算让他的神志恢复了一些。

    “老头子,您真是神医!”沈洋的妻子感激得不行,“我们找过好几个医院,都说没希望了,您这一来,孩子他爸居然能认人了。”

    袁学学摆摆手:“哪有什么神医,不过是见得多了,知道怎么治罢了。”

    沈洋的妻子还想说什么,却被袁学学打断:“你们家这房子,通风不好,以后得注意。我这把老骨头,也不是天天都能来。”

    “那您打算什么时候回老家?”

    袁学学叹了口气:“等这病彻底好了再说吧。我这孙女,还指望我给她做饭呢。”

    原来,袁有红和阮子柏已经把学学接来了阳市,住在铁路家属院附近的一间小屋里。

    袁学学每天早上都去院子里遛弯,顺便采点草药。有时候还能碰到以前的老同事,大家一见是他,都惊讶得不行。

    “袁老,你不是下乡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袁学学笑着说:“老了,想家了。”

    “那你现在是退休回来的?”

    “不是,是偷偷跑回来的。”

    大家一听都笑了。

    可没人知道,袁学学心里其实挺苦的。

    他这一辈子,为了治病救人,吃了不少苦。年轻时候在医院,后来被打成右派,下放到乡下,一去就是十几年。如今好不容易回来,却发现这座城市已经变了模样。

    但不管怎样,他还是回来了。

    ??

    西北农场。

    郭庆格接到在得寄来的信,信里说他已经考上首都信学,准备三月报到,还说苏皎月也顺利入学了。

    郭庆格看完信,心里五味杂陈。

    他抬头看了看天,天边的云很淡,像极了当年在阳市的天空。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候,也曾有过梦想,也曾想过要上大学、要做大事。可如今,一切都成了泡影。

    文有呢?

    她现在在农场,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虽然条件艰苦,但她从不抱怨。她每天干活都很认真,还主动帮别人补习功课。<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