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反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除了要给弘昼和小格格留一点儿,剩下的银子她也舍不得便宜别人啊。所以, 嗯, 正直的说一句,她真不是为了赚钱来的,她就是为了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改变。
再者, 纺织厂才刚开始生产, 若是将布料都给了九阿哥, 耿文华那两个铺子不就是白准备了吗?
所以, 给是要给的,毕竟这样才能最大面积的铺开自己的路。但也不能全给, 而且,价钱方面,也不能是九阿哥说了算。
趁着中午没开饭, 她就开始和九阿哥商量起来这合作的事情,胤禛算是见证人。
将每个月提供多少布料,颜色,厚度,重量,这些细则通通给定下来。
午饭之后,直接去书房签订协议合约。
九阿哥乐颠颠的拿着协议书走人,耿文华就忙去叫了纺织厂那边管事来:“另外修建房屋,就按照之前这个来,在后面起房子,再招聘纺织女工。”
另外呢,需得对外发出公告,要收购棉线,麻线,各种线类,也包括蚕丝。
纺织嘛,绸缎不就是蚕丝纺织出来的吗?
纺织厂并不一定就必须纺织棉布,生意大了,什么样的布料都是能试一试的。
她有正经事儿做,就将胤禛给冷落下来了。幸而这庄子上还有个养殖基地,从孵化到饮食,一应俱全,所以胤禛也是有些事情可忙的,并不止于真闲的只能站在那里等耿文华回头。
那养殖场的事情,若是想要大规模的推广,还是需得稍微花费些力气的,朝廷是可以帮忙修建孵化室的,但还是那句话,朝廷也没多余的钱,并不能光做那赔钱的事儿。养殖这东西,谁也不敢保证就是肯定会赚钱的,中途万一有个传染病什么的,那可是整个养殖场都要赔进去的。
所以呢,还是得看民间百姓自己的想法。有愿意冒险试一试的,反正这庄子上的什么东西都是透明的,大家直接来问,来请教就行。若是不愿意冒险,那就只买个三五只,回去自己养一养,死了也不会赔太多。
倒是耿文华很早之前提过的民间畜牧站,胤禛是真的思索了起来。若是有一个朝廷的机构,专门为百姓解决这些牲畜的事儿,确实能保障百姓养殖的利益的。
但是,问题就来了,上哪儿找那么多精通畜牧问题的人呢?如何确保他们是有真本事的呢?
难道朝廷还要再举办一个,类似于科举的考试,进行筛选,然后再给与官职吗?
可这个考试,又该谁来负责?总不能让太医院来吧?
或者,朝廷可走访民间,寻找这方面有才能的人?
胤禛的想法,耿文华暂且是不知道的。怎么说呢,纺织厂这个东西,她是投入了很大的希望的,这东西所带来的影响后果,不光只是赚钱来养活印刷铺子这一条,还有改变大清的经济构造——她始终记得历史书上的那句话,明朝因为纺织业的发展,是有资本主义萌芽的趋势的。
当然 ,她肯定没这个本事来引导社会的发展,再者,资本主义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出现转型,对社会必然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若是在大明昙花一现的东西,在清朝出现了长久的影响,这个社会会走往哪个方向,她也不敢保证。但肯定不会更坏,一旦慈禧再说出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之类的话,民间百姓,或有反抗之力,耿文华也知道这点儿是她……想当然了些,反抗这种词,并非是看你有钱没钱的,而是看你有没有骨气的。
可钱是人的胆量总还是有些道理的。
改变社会的属性这点儿,耿文华是不敢奢想的,她就是,将曾经萌芽了,但又被扼杀了的东西,给再次拿出来,让它有机会再发芽一次而已,至于它长出来之后能不能存活,中间会不会发生变异,又会不会被人连根拔起连盆端走,耿文华是不去想的。
再有一点儿呢,她想给明清两朝,备受压迫欺负的女人们一个机会,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一个反抗命运的机会。
她不敢说自己是救世主,她能做的,可能就是对眼前所能看见的这一片,伸手所能触摸到的这一片,伸一伸手。她能改变的,可能也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160-170(第9/25页)
只是十来个,二十多个,最多最多一百多个女人的命运的。
但勿以善小而不为,谁能说这一百多个女人不算人呢?
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要觉得自己能力小,就什么也不去做。说不定这一百个女人被改变了命运,她们又影响了身边的人,一个人改变十个,这一百个,就又能改变一千个了。
若是她什么也不做,没有这一百个,那哪儿来的一千个?
纺织厂是耿文华十分看重的心血,她甚至找了胤禛要人:“现在纺织厂的巡逻都是些庄子上的人,应付周围百姓大约还可以,但若像是之前那样,九阿哥带人来庄子上……”
幸好九阿哥那天不是来做坏事儿的,他要是来破坏纺织厂的,只要让人冲进去,抓两个人打死,那耿文华这纺织厂就算是完蛋了。
或者,若是有人深更半夜来放一把火……晚上下班时候来劫掠几个女工……给羊毛线浇上一桶油……
“我也不敢求王爷将正经侍卫给我些,就那些战场上退下来的,有几分本事,为人正直的,还请王爷给我寻找一些,十来个也好,二十来个也行,三五十也不嫌多。”
反正纺织厂现在是一边开工一边建造,说不定哪天,这一片就能形成一个村镇。
因为有人就必然有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人群,人群多了,自然也就会形成村镇了。
到时候她完全可以仿照现代那个有名的村子,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的人,生老病死都有纺织厂负责,大到孩子成家买房子,小到孩子上学,全都可以是厂里出钱负责。
嗯,这个就是社会主义的雏形。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