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0-180  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 170-180(第5/20页)

    “小吕同志的确是有两把刷子,你这写的是什么字?”

    “问就是天道酬勤。”

    “……”周瑜刚想提醒,她已经嘴快随便说了一个,好在章局也没认出来是什么字。

    之后又等了大概十分钟,那位历史教授姗姗来迟,脸上带着几分看小辈的傲慢。这个小辈从去年开始在圈子里就颇有名声,找回了诸多文物,好几个博物馆的馆长都靠她拿业绩,过于神奇了点。

    也就导致哪怕是考古圈/历史圈里的人,更加是怀疑的态度。他们有的人考究一辈子,一件重大文物的追回/鉴定/修复都未必能碰到,老祖先们留下的宝贝太多了,也因为多,评级难度也就高。时间久远的古董,在古代人眼里也是古董,盗墓行径自古就有,也导致越古老的墓剩余的文物越少。

    但这个平平无奇的小辈,半年不到的时间追回的文物居然都是汉末的,而且都涉及到历史重点人物。物凭主贵,历史赋予的价值远远高于本身的价值,不管是随葬的丁夫人陶俑,还是被盗的白玉美人像,都对历史研究有着重大作用。

    怎么就全给她碰上了?

    这一趟要查几年前的纵火案,居然还疑似和传国玉玺有关?!过分了,过分了啊!传国玉玺一出,天底下有哪个文物能匹敌的?

    哪怕是良渚文明时期的有着六千到七千年历史的玉琮,都未必比得上传国玉玺!

    教授几乎要咬碎牙,都不想自我介绍了,只简单打了个招呼。

    “吕同学,你好。”说完就坐下只与章局聊天,两人认识很久,涉及到文物的案件以前也有请过这位教授帮忙,更不用说这次可能涉及到传国玉玺。

    章局将吕思彤刚才所说陈述了一边,说她对三国时期东吴的两名年轻将领颇有研究。

    “呵呵。”教授平淡笑了笑,眼里尽是她班门弄斧的意味,要说做学问这事,可不是有天赋就行的,更多的是时间累计,是岁月的沉淀,她一个小年轻看着才二十出头,敢说颇有研究?

    要知道,他堂堂A大历史系教授都只敢对外说“略懂一些”。

    “是吗,你都研究到了些什么?”教授的语气病不客气。

    吕思彤也听出了点意思,知道自己这么一个普通学生,在教授看来肯定是“关公面前耍大刀”、“鲁班面前耍斧头”,注定是要“贻笑大方”的。

    不过,sorry啦,关公和鲁班都是人家的门客捏~

    获得俗语失灵的效果!

    吕思彤挑挑眉说:“一般般啦,也就研究到周瑜皮鼓有多翘……我是说,周瑜军中的鼓是什么材质的我都知道!”

    “牛皮。”教授冷笑一声,既是说她吹牛皮,也是说鼓的材料就那些,不难猜。

    吕思彤也冷哼一声,说:“你尽管问,我不仅有问必答,我还直接给你演周瑜,就是研究得这么透彻。”

    在对方疑惑这句话什么意思的时候,周瑜再次附身。

    无奈摇摇头,与这位学者简单拱手作揖,说:“阁下若有什么困惑,直言便是。瑜若能说,必会应答。”

    “……”教授愣了一下,她对历史研究到底怎么样还不确定,天才肯定是真的天才,这演技,这仪态、说话的语气,瞬间就换了个人,一种儒雅感十分直观地展现在面前。

    不不不,用演技已经不能形容了,简直像是请上身了!

    教授肃然起敬,就连称呼都换成了“您”。

    教授问了很多自己这些年研究三国历史时困扰的问题,以及一些被后世阴谋论的历史点,他发现尽管对方没有说出任何的文字记载出处,但自己竟轻易就被说服……身为一名历史系教授,治学要严谨。

    “你说的很有道,但有出处吗?不能仅仅凭推测,就说是历史研究,历史虽是历史但也是现实,现实是不讲逻辑的。”教授很认真地说,比如哪个写历史文的作者安排主角打仗前一晚敌军遭遇了陨石雨,肯定是要被骂死的。

    可历史上真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所以过于性的推测,未必是最接近真相的。

    周思彤沉吟一阵,说:“应当是有记载,只是尚未发掘,不是推测。按照如今的考古能力,今后会证实的。”

    教授心里竟是一种遗憾,他没有觉得这小辈在忽悠,对方的言语谈吐都那么地真诚,谈话这么一会儿的时间,就将他心里的高傲卸掉。如果换了别人说出这样的话,肯定直接大骂了,没有记载就是杜撰,对历史研究是纯负面的!

    教授还在感慨,却见眼前的小辈有些陌生,脸还是一样的脸,神态又和刚才大为不同。

    她坐姿也变得更豪迈些,一手撑在膝盖上身体略微前倾,说:“阁下问了周郎那么多,不问问我孙伯符?”

    教授哭笑不得,又惊又喜,天才真的天才,留在历史圈是娱乐圈的损失,进了娱乐圈是考古圈的损失。

    一旁章局也是看得目瞪口呆,这下算是明白为什么她能协助破获那么多案件了,知识储备实在惊人,模仿本事也是一绝,当线人卧底非常合适。

    等教授和孙思彤也讨论完,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

    从一开始的轻视傲慢,到现在谦卑地低着头,老教授再次回想起年轻时所学的: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活到老,学到老。

    “您……收徒吗?今天说的这些,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你虽给不出具体史料出处,但我读过一些史料能够作为佐证。”

    此时孙策也已经分离出来,与周瑜相视一笑,估计小吕又要头疼了。

    “呃……”吕思彤想了想还是拒绝了,故作深沉地说,“我才疏学浅,文学研究这个东西难免会带着自己的观点,我不能误导你。这样吧,加个好友,有什么问题仅供参考。”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