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0章 岁月变迁,  轮回的年轮【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罗鸣扬回到富郡县,看了以前的郡主府旧居一眼。
    这里已经被别人,修成了一座大酒楼,他转身去买了一些吃食,背上。
    去城外找到了拉客的车牛,车老板看有客人,忙上前问他:“老爷子,你上哪里。”
    “连云山,税粮官道茶棚。”
    “哟,老爷子,几十年没回家了吧!”
    “差不多,四十年了吧!”
    “怪不得,老爷子,现在已经没有税粮官道茶棚了。”
    “那里现在叫,连云山驻马店。”
    果然,到了茶棚这儿,以前的官道边,现在这里修了一栋,二层小楼。
    可以在这儿住店,停马喝茶,还有炒菜,小吃面食,糕点之类 。
    后面有一个院子,专门供客人进山,不方便带走的马车停放,只要给停放费就行。
    二楼的栏杆上,一块招牌,挂着驻马店三个字。
    罗鸣扬进了驻马店,老板忙迎了出来,“老爷子,要吃点什么。”
    “给我来一笼素包子,一碗素面。”
    “好的,老爷子,你稍等。”
    罗鸣扬吃过饭,又买了一些糕点,启程走上羊肠小道,这一路走来,地理面貌,都有所改变。
    很多人很多事,都已经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罗鸣扬来到上山的路口,正准备往山上爬。
    一个小少年,从山上下来,背篓里装着一些红苕。
    因为家里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上山找吃的。
    却迷了路,东走西转,几天了,他也不知道,走到了哪里。
    结果一天晚上,他看到了一处地方,有灯光,他摸了过去,看到了一个隐蔽的山洞。
    里面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老妪看见他,没有害怕。
    只是让他进山洞休息,还给他煮了吃的。
    那是他,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老婆婆说:
    “这个叫红苕,产量很高的。”
    老婆婆带他去看了,红苕地,还给他讲解了,怎么种。
    让他以后,把这些庄稼,多种些出来,送往全国各地。
    让家家户户,都能种上,这样高产的粮食,让老百姓,少些饿肚子的人。
    他要回去,告诉村里人,这么高产的粮食,让大家都种上,就不会有人饿肚子了。
    在老婆婆的指点下,他找到了回家的路,下山来。
    却碰到,往山上爬的罗鸣扬,小少年好心的提醒,
    “老爷爷,你上山去吗?天太晚了,要不,你到我们村庄,住一晚吧!明天我也要上山。”
    罗鸣扬迟疑了一下,跟着少年又往村庄里走。
    这儿现在,已经没有蜿蜒的小河流了。
    这儿,现在不叫徐家湾了,是马鞍山下的吴家村。
    因为随着地形变动,以前村里人,房子背后的小山峰,现在就像一匹马的鞍。
    所以村里人,给取名马鞍山,进了村庄,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
    罗鸣扬看到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这就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
    几十年没回来,到处已经变了样,
    而且村庄里,看不到,一个熟悉的面孔。
    罗鸣扬向吴家老爷子打听,几十年前,这里的人,上哪儿去了。
    吴老爷子叹气,几十年前发大水,那洪水,简直就是要,淹掉整个大地的样子。
    到处一片汪洋,那天空,就像被砸了一个大洞,瓢泼大雨,下了一个多月。
    那一年活出来的人,十不存一,好多村庄,一个村庄,一个村庄,没有一个活人。
    活着的人,都逃走了,现在也不知道是死是活,我们也是后来,被迁移过来的。
    小少年好奇的问道:“老爷爷,你是哪儿的人呀?怎么会来我们这个连云大山里?”
    罗鸣扬听了,心里酸楚的很,苦笑道:
    “这就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几十年没回来,全部变了模样。”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真是罗鸣扬的现实写照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少年姓吴名子飞,家里的祖父叫吴实再,一家人听了,都对罗鸣扬更加的客气。
    第二天早上,罗鸣扬起来,在小少年家里,吃过煮的红苕块,留下一包糕点,往山上爬去。
    小少年带着自己的父母爷爷 ,拿上箩筐扁担锄头,也上了山,留下奶奶守家。
    罗鸣扬根据,脑海里的线索,在连云峰的山洞里,找到了,已经没有了气息的翠花。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