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0-200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贫穷,加上基础教育条件不佳,竹林庄的青少年,初中正常毕业都算文化程度平均水平以上了。他们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平时又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便在村里偷鸡摸狗,调戏别人家的大姑娘小媳妇。

    总之,用四个字形容他们,“人嫌狗厌”。

    尤其是其中一位名叫科顿克的老人,在家乡时开一家小卖部,被乡里的小年轻骚扰得不胜其烦。

    运夏市的青少年要克制许多,可是,科顿克老人已经对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形成了难以改观的偏见。

    所以,当他看到一群中学生大呼小叫地来到剧院前台,参加公开日活动时,科顿克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反感。但同学们并没有感受到老人的抵触情绪——毕竟,和这么多小孩相处了一个上午,有些厌倦、不耐烦,也是人之常情嘛。

    剧院领导告诉马老师和10班学生,剧院为此次公开日活动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无论是一点大的小孩子,还是像10班同学这样的大孩子,亦或是马老师这样的成年人,都可以自由使用。

    当10班同学到场时,古阿子老人正在给孩子们展示编织竹篓的过程。他的双手在竹条间上下翻飞,给孩子们看得眼花缭乱。

    编完了一个竹篓,老人停下来,笑眯眯地对在身边围观的小孩子们说:“你们想不想学这竹篓是怎么编的?那就跟爷爷一起拿起竹条吧。这些竹条,是我们玉罕族聚居地特产的竹子制成,韧性极佳,不易折断。相信你们平时都用过筷子吧?把竹条拿起来摸摸看,这些竹子,和你们用的筷子相比,能感受出区别吗?”

    孩子们懵懵懂懂,无法感受出太多区别。

    10班同学也在老人身旁静静围观。有的同学好奇地拿起了桌上可以随便取用的竹条等器具,学着老人的样子编织东西。

    斜眼看到身边的这群高中生,科顿克老人心里就不太高兴了。他觉得,他们都是群玩世不恭的“兔崽子”,让他想到了家乡那群令人生厌的青少年。

    听着老人对玉罕族聚居地特产竹子种类的介绍,林鹰好奇起来。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了两根竹条,在手里把玩。他将它们前后弯曲,好像在试着手里的竹子是不是真的像老人所介绍的那样,韧性比普通竹子更强。

    没想到,不远处却传来科顿克的一阵呵斥:“那边那个大朋友,拿竹子瞎玩什么呢?别给我掰断了!”

    林鹰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老人叫的是自己。直到旁边有人提醒,他才一脸懵逼地放下了手里的竹条,心里却有些不服气。

    他看着那些小孩子,心想:他们凭什么能随便把竹条拿在手上把玩,他就不行了?

    科顿克老人的徒弟知道师父的脾性,生平最讨厌青春期小少年了。若说有什么比青春期少年更讨厌的,就是一群青春期少年。

    这些孩子总是不羁的、冲动的,让老人颇为不悦。

    科顿克继续呵斥:“你多大?人家小朋友多大?你轻轻一掰,这竹子就断了。竹子断了还怎么用竹条编东西?”

    林鹰看着小孩们身边,一根根断了的竹条散落一地,感觉很是无语。

    不能这么双标吧?林鹰心想。他算是10班比较安分守己的孩子之一,被人骂了,哪怕心里不爽,也第一时间就把竹条放了下来。

    没想到,原本坐在桌边跟着老人编东西的一个小男孩忽然站了起来。他看上去只有三四年级的样子。

    小男孩拿起林鹰刚刚丢下的那根被他弯了两下的竹条,然后双手紧握,只听“咔嚓”一声,那根林鹰没掰断的竹条应声而断。

    现场众人看的目瞪口呆。没想到,那科顿克老人一点没生气,还笑呵呵地说:“小王同学,不要淘气了。来,我们坐下,继续编竹条!”

    那小王同学听了这话,眼中没来由地闪过一丝得意神色,用挑衅的眼神看向林鹰,好像在说:“你看看,我掰竹条,人家老爷爷就不说我。怎么样?我厉害吧?”

    见林鹰等10班学生大惑不解又愤怒的样子,小朋友还更得意了,居然再次拿起手艺人放在一边的一根竹条,“啪”地一下,再次掰断。

    这下,温云茵坐不住了,忍不住说道:“爷爷,这不公平吧,我同学只是上手感受了一下竹子的韧性,这孩子都掰断那么多竹条了,你只把我同学训的跟个孙子似的,这小孩就什么事儿都没有!”

    老手艺人强词夺理,不由分说地,也把温云茵冲了一顿:“你还狡辩,要不是你同学做了个不好的示范,起了个坏头,小人家小朋友至于有样学样吗?”

    温云茵都快气笑了:“#@$%∓*……我狡辩?!明明是你……”

    冲突一触即发,本来还在大剧院另一个角落看着儿子做手工的马老师听见动静,连忙赶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陈潇等几个年轻人素来了解这个老头的脾气,连忙上前劝架。

    陈潇是古阿子的徒弟。由于朱家荣的缘故,他对今天到来的这10班学生颇有些好感。

    他拦在了科顿克和林鹰中间,向林鹰眼神示意:这老头脾气古怪,别跟他计较。

    见有人帮自己说话,林鹰心情稍微好了一些。走到一边,他有些委屈地对陈潇抱怨道:“我真的只是好奇。我早就听说过玉罕族人对竹子的喜爱,也读过一些有关玉罕族编织工艺的资料,这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

    温云茵也在一旁帮腔:“就是啊!小朋友掰断了两根竹子,我们只是在这随便看一看、摸一摸,都没对竹条造成任何损坏就要被骂,这是什么道理啊!”

    另一个年轻人好说歹说,把科顿克劝到一边去,又批评了一通那个连续掰断两根竹条的小男孩。

    见事态平息,陈潇的心情也放松下来。听了林鹰的话,他感到有些好奇:“同学,你也研究过玉罕族的文化?”

    林鹰不以为意地说:“是啊,小时候就在百科全书上看过,说咱们国家有个很神奇的少数民族,人口稀少,甚至都被归在一个大类民族中,没有成为一个被单独承认的民族。但他们的生活习惯很独特,最擅长制作并使用竹制品,房屋建造、饮食习惯、休闲娱乐、文化传统等等,都和竹子有着密切的联系。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读到这一段,一直记在心里。长大之后还特地去搜了一下,才知道这个民族自称玉罕人。”

    顾凯兴插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