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李明夷全神贯注地观察着眼球表面,手指随即夹住薄而利的刀片,小心翼翼在角膜边缘的位置垂直做下一个切口。
刀片并没有立刻完全切入,而是精准地停留在大约二分之一的深度。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全角膜,他将手术的入口选定在角膜与白色巩膜交界的部位,但直接切开眼球可不行。
微型齿镊辅助提起切口边缘,李明夷将刀片调整为斜行的角度,夹持刀片的手指紧绷地发力,以类似剥离的手法向内推进切口。
林慎几乎屏住呼吸,眨也不眨地盯着那只手,看着这片眼膜像薄薄的萝卜片似的被切开。
“线。”
低沉的声压向他传递下一个指示,林慎强压下紧张的目光,立刻将准备好的持针器递上。
三根缝合线被李明夷留置在被切出的一点眼膜上,以备操作后的收尾工作。
截至目前,手术的切口只完成了2/3.
但还算顺利。
在一年半前,李明夷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要靠一片刀片做出一台眼科手术的切口。
但也幸好——他还有一片手术刀片。
再便捷的板层刀、再先进的辅助技术,归根结底也只是让这几刀下得更快、更准。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仪器比一个外科医生的手更灵活、稳重。
“准备切开。”
李明夷简单向林慎示意一句,再次调整刀片的角度,彻底穿刺入眼。
林慎下意识闭了闭眼。
但和想象不同的是,并没有太多眼球内的液体从切口迸出。
他虽没做过眼科手术,但猪眼是吃过的,一旦被咬出口子,里面饱胀的眼液就会立刻炸开。
林慎不可思议地盯着眼前这道细小而复杂的手术切口,随即领悟出了其中玄妙——如果直接切开眼球,里面的眼液肯定会马上炸出;但像这样曲折进刀,切口就像一个斗折蛇行的隧道,可以最大限度地抵消冲击力。
而这还只是手术的开始。
切口做好后,李明夷才慢慢掀开角膜瓣,小心仔细地推开、切断阻碍的虹膜。
完成这个步骤,被称为晶状体的小小圆囊终于暴露在手术野中。
本该如水晶般清透的结构,现在已经完全被白障充斥,被细细的韧带悬挂在眼睛中央。可以想见,即便是用金针拨障,要彻底拨开这些白障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晶状体镊。”
林慎赶紧递上,同时接过主刀手中的小型齿镊,代替助手维持手术野。
换上更精细的晶状体镊,李明夷用其夹住已经完成白熟的晶状体前囊膜,将之稍稍提起。
手腕紧绷得如一把弓,青筋浮在医者冷白的皮肤上。
可他的动作却是极轻微的,只是左右摆动这把镊子,使晶状体周围的悬韧带离断。
和需要撕膜的其他术式不同,囊内摘除术目的在于整个取出晶状体。未免污染手术野,最好不要损坏这层表膜。
随着他的动作,林慎可以清晰看见白色晶状体的下缘从瞳孔中慢慢升起。
“斜视钩。”
他几乎连呼吸也不敢大口,一听对方开口,一只手还在僵持地持镊,另一只手已经向侧旁的器械盆伸出,几乎是靠感觉找出那个器械。
接过斜视钩,李明夷以之轻压下方角膜,帮助晶体娩出。持着晶状体镊的手则持续着精准的力量,慢慢向上提拉。
整个白色的晶状体慢慢上升,经过瞳孔,最终从切口离开眼球。
至此,遮蔽着一只眼睛的障碍被彻底摘除。
光线再次穿透略显空荡的瞳孔。
现在,留置的缝线就起了作用。在清理手术野、填入适量代替液体后,三个缝线拉合,准确地将眼膜回置到原来的位置。
林慎这才后知后觉地明白过来。
眼睛和肚皮、手臂不同,每个结构都需要精确地回到原来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光线的通道,所以提前留置的缝线也有定位的功能。
从切口的开放方式到缝线的放置,处处细节都在为病人的视力恢复考虑,绝非简单粗暴地一摘了事。
这就是李明夷自信自己的手术可以比金针拨障术更成功的原因。
“还有一只眼睛。”
冷静的声音马上把林慎从手术成功的喜悦和松懈中拉回现实。
一边的摘除完成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80-90(第7/20页)
,还有另一只眼珠需要同样的处理。
而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时辰。
林慎在闷热的口罩中慢慢呼出一口气,打起精神配合下半程手术。
比起两个医者的紧张,站在四个角落里监督的几个士兵却越发觉出一种沉闷与无聊。即便已经到了入冬的十一月,一身厚重的手术衣也压得人胸闷不畅。
更别提这个闷葫芦似的手术医生。
除了必要的交流,几乎没听他说过任何多余的话。
实在无聊。
慢慢地,瞌睡爬上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