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太极殿
帝九尊不动声色开口,
“右丞相辞官,此乃国之大事,
丞相位高权重,关乎社稷兴衰,当慎之又慎!众位爱卿想好了再举荐!”
众臣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敢率先发声。
这时,一向以刚直着称的御史大夫出列奏道:“陛下,老臣以为礼部尚书赵大人德才兼备,为官多年清正廉洁,且熟知礼仪典制,
若任丞相一职,定能辅佐陛下治理国家。”
话音未落,吏部侍郎却站出来反对:“陛下,赵大人虽有其长,但于吏治之事稍欠火候,
臣举荐刑部尚书孙大人,其管理刑部之事井井有条,可见理政之能非凡。”
朝堂之上顿时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帝九尊微微皱眉,扫视着群臣,
“臣以为,吏部侍郎张大人德才兼备,为官数十载,政绩斐然,且深谙用人之道,可担丞相重任。”
一位身着朝服的中年官员上前一步,恭敬地拱手说道,眼神中透着几分笃定。
“张大人虽有才干,但行事过于刚直,恐难以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
依臣之见,户部侍郎李大人更为合适。李大人长袖善舞,精于筹算,近年我朝赋税充盈,
李大人功不可没,且其为人圆融,上下皆有口碑。”
另一官员不甘示弱,言辞恳切地举荐着。
一时间,殿内议论纷纷,
诸位朝臣各执一词,或激昂陈词,或低声私语,皆为这丞相之位争得面红耳赤。
有的引经据典,列举往昔贤贤之德;
有的则着眼当下朝局,分析利弊得失。
而那御座之上的帝九尊,目光深邃,不动声色地审视着这一切,
手中的御笔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敲打着龙案,似在权衡,
又似在等待着什么……
这时,帝九尊朗声道:“丞相之位,此乃关乎朝纲国本之要事,亟待众卿共商举荐贤能,以辅朝政,保我朝之昌盛。”
语毕,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吏部尚书率先出列,手捧笏板,
恭敬道:“臣以为,翰林学士王大人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且素有清正之名,
于国之典章制度、政令文辞皆了然于胸,若任丞相,
必能为陛下分忧,整饬朝务。”
话音未落,兵部侍郎紧接着拱手进言:“王大人虽才高,但于军政事务稍显生疏。
臣举荐定国秦将军,其久历沙场,威名远扬,镇国守土,功绩赫赫。
今边境渐安,若将军入朝为相,必能以其坚毅果敢之姿,震慑朝堂,亦能统筹军事民生,稳固国之根基。”
一时间,殿内诸臣纷纷举荐,各抒己见,
或举荐文臣雅士,或推举沙场良将,
皆言辞恳切,力求为这丞相之位觅得最佳人选,
以佐君王,共兴朝纲。
大臣们面色凝重,纷纷进言。
“陛下,丞相乃文官之首,位高权重,其一言一行皆为百官表率。”
一位老臣上前一步,声音沉稳而有力,
“丞相当协理陛下处理朝政,上至军国大事之决策,下至州县琐事之监管,皆需其统筹谋划。
凡官员之任免奖惩、政令之推行实施,皆经丞相之手梳理调度,使之有条不紊。
其犹如中枢之轴,运转着朝廷这部庞大机器,稍有差池,便可能政令不畅、吏治紊乱,进而影响国家之根基与运势。
故而,此位需德厚才高、睿智沉稳之士担当,方能保我朝之昌盛,固陛下之江山。”
帝九尊点头同意,
太师缓缓出列,手持笏板,向帝九尊深施一礼后,
神色恭敬而诚恳地说道:“陛下,老臣以为,丞相之职至关重要,
关乎朝纲之稳、政令之畅。
今臣提议恢复先皇之制,设左右两位丞相,实乃为我朝之兴盛着想。”
“左丞相可主内政,其当精于吏治民生,整饬朝纲,使百官各司其职,政令通达于四方郡县。
如此,则国内可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农桑兴旺,仓廪充实,为我朝之根基筑牢坚实之石。
右丞相可理外交军事,应对边陲之安危,纵横捭阖于诸国之间,保我朝之疆土无虞,扬我国威于四海。”
帝九尊微微颔首,目光扫视过朝堂上的众臣,
沉声道:“太师所言,甚合朕意。左右丞相之位,关乎社稷兴衰,需德才兼备、忠君爱国之士担当。
今既议此事,众爱卿不妨直言,推举两位可堪此重任之人,详述其才略功绩、品德贤能,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