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0-270  [综]天生女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天生女配》 260-270(第1/15页)

    第261章 安娜·卡列宁娜

    又一日——

    书店老板在莫斯科清冷的空气中打开了店门,他按照惯例将新进书籍的名字写在了挂在门外的告示板上。

    一名手拿公文包的律师从街道一侧匆匆而来,连日的冷空气让他将外套紧紧裹在身上。

    路过书店时,出于对文学的兴趣,他的视线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告示板上的文字,在那一连串的书刊名称里面,唯有《罪与罚》这个名字,一瞬间就跃进了他的眼中。

    他停下脚步,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告示板上的内容。

    果然没有看错,就是他熟悉的那部《罪与罚》。

    令他不解的是,在那诸多书籍名称后,告示板上额外补充有两行字——

    “平装书籍,价格优惠!”

    “精装本赠书签一份!数量有限,赠完为止!”

    律师的眼里充满了疑惑,他走入店内:“老板,外面的告示板上写的是什么意思?”

    书店老板热情地拿起两本装帧不同的书给他介绍:“这种就是精装本,你应该不陌生。而这种……就是平装本,相应的这种价格也更实惠一些。哈哈,每周报社的老本行嘛,毕竟它本来就是靠着廉价的《每周早报》打出的知名度,现在又搞出这一套也不奇怪。”

    老板做了一个“你懂的”眼神:“精装本虽然贵一点,好吧,是的确有些贵,但是它有赠品!当然,仅限每周出版社的那些书籍。”

    律师心中不以为意,他太清楚这些商家为了赚钱耍的小伎俩了。想从这些商家手中占便宜?做梦吧!

    “我买一本精装的《罪与罚》。”作为一个保守派人士,他还是要了精装本。

    早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尉还为《彼得堡文集》供稿的时候,他就是他的忠实读者了。后来正是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又成为了《每周早报》的报社忠实读者。可以说,对方每一部正式出版的小说与文集,都能在他的书架上找到身影。

    然后律师特意强调道:“不要赠品。”

    别以为他不知道,这些商家早就把赠品的成本算在售价里面了,但他们绝不会主动告诉你,其实可以不要这所谓的赠品,这样就能更便宜一些。

    别看只是一张书签,这些老板说不定能为此直接涨上一成的价格!

    他心底暗骂道,那些外邦商人带来的坏风气。

    老板的面色有些古怪,但也没有拒绝。

    当律师将卢布交给老板后,老板动作麻利地从书架上找到律师想要的《罪与罚》。

    老板说:“你真的不要书签吗?这上面可是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哦?”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夹页中抽出一张书签。

    律师皱着眉头,问:“签名?”然后他的眼睛随着老板的动作慢慢睁大。

    等等!

    只见书签上面用靓丽的蓝色墨水,流畅地写着一个名字。

    签名写得极为随性,然而他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尉的名字!

    “我要签名!”律师立马改口。

    老板遗憾地把书签递给了他。

    律师把书随手往腋下一夹,他郑重地拿着书签,他迎着阳光,蓝色墨水似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墨水之下是钢笔笔尖在纸面上留下的一道道流畅的书写凹痕。

    那是文学的力量留下的刻印。

    书签上还用黑色的油墨印着一行摘自《罪与罚》的句子——

    人是从错误中得到真理的。

    ……

    自从平装书被大量投向市场,鲍里斯一直绷紧着心弦。

    身为文学部编辑,他一直统筹着这次平装书印刷贩售等相关事宜。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想,是不是大家都在心底暗暗地嘲笑平装书这个想法,就像那个装帧设计大师一样,虽没有明说,但对方分明已经在心中默认了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他的心中一直压抑着一股火,他想要用书籍的实际销量来证明自己没有走错方向。

    前几天时,两种版本的书籍的销量一直在平稳增长,这个趋势已经让鲍里斯松了一口气,这已经证明了平装书的出现并没有影响到精装版的销售。

    等到了第二周,精装版书籍的销量以各家书店老板都未曾见过的恐怖势态迅猛增长了起来。

    不断有人写信到报社内部,询问:“书签上的签名真的是作者自己写的吗?”

    以至于《每周早报》不得不在新一期的文学版块里特地开辟了一个栏目,郑重地声明:凡是书签上的签名,皆为各位作者的亲笔签名,请广大读者放心购买。

    鲍里斯审阅了一遍这篇声明,说:“好,就这样刊登出去吧。”

    而与此同时,平装书也以一种鲍里斯未曾想到的方式,从它们被大量印刷出来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内,风靡了莫斯科、彼得堡城区的各所学校。

    近些年,莫斯科内的学校数量几乎翻了一番,教育的大门以前所未有的友好姿态,向中下阶层的学子们敞开了怀抱。

    出生于市民、工人家庭的学生往往没有经济来源,那些从每周只上一天的“星期日学校”转型而成的全日制中小学,甚至还凑不齐一个图书室。环绕在这些学生身边的书刊,总是逃不过老三样,教科书、圣经以及街边书摊随手买的廉价报。

    但再艰难的外在条件都无法抹杀一个学生对书籍的向往。

    不知道是哪个学生第一个将平装本小说带到了学校里,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初等学校里还好,他们大多是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