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一章 安茹服饰  山有蝉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在五角场的北面,有一条将文艺气息和现代创造力融合得恰到好处的小马路。
    它以“大学”二字为名,长度只有700米,一头连接着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另一头连接着企业云集的创智天地。
    大学路的车道相对狭窄,人行道的宽度却达到了八米,并被分成了三个层次:建筑前的户外餐饮区、步行空间和设施摆放区。
    沿街的每个店铺都用自己的方式为街道做出了贡献,通过招牌、花草、遮阳篷、外摆区个性化设计和不同的色彩,创造出室内和室外空间上的连续性。
    而且大学路上的这种连续性并不只局限于一个平面,错落有致的七层小楼贯穿街道始终,彩绘玻璃、外墙涂鸦、挑空天台等等元素构筑出了丰富的垂直业态。
    这种类似于巴黎左岸的开放式街区在2009年的上海并不多见,与矗立于陆家嘴的金茂大厦一样,大学路的设计也出自som建筑设计事务所之手。
    每到黄昏时分,一些从ibm、甲骨文、emc2大厦走出来的年轻白领向西穿过天桥,而从上海财大、复旦大学走出来的教授和学生们,则是在国定路拐弯,两股人流在大学路上不期而遇。
    他们的目标是这里所聚集的100多家食店、40多家咖啡馆、10余家私人影院,还有书店、艺廊、美甲店、桌游室等。
    马路两旁的墙满是流光溢彩的招牌,每家店铺都尽其所能变得富有魅力,不同的店铺设计师在这里施展才华——在大学路上分辨一家店铺,不需依靠门牌号,它一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和标记。
    这里同样是创业者的“乐园”,很多大学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就重新在大学路上安了“家”。
    没啥启动资金的,就选择藏在小楼里的“孵化器园区”,如果运气好拿到了融资,则可以在沿线的soho租个小办公室。
    而杨守安的情况则是介于两者之间,虽然没有什么“天使投资人”,但这些年在制衣厂的经历让他也算攒下了一笔可观的积蓄,于是跟着中介风风火火地跑了三四天,最后选定了一间三楼的小屋子当做公司的根据地。
    没错,在乘坐客轮离开大山后的第九个年头,这个云阳村的“野孩子”终于实现了当初的“豪言壮语”。
    和周清茹,还有阿四,三个人一起创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公司的名字很简单,就叫安茹服饰,取自杨守安和周清茹两人名字里的最后一个字,但有趣的是拍板做这个决定的人反而是阿四。
    他嚷嚷着“自己就喜欢低调”、“四这个字寓意不好”、“做了十几年电灯泡有些累了”等等诸如此类不着边际的理由,总而言之就是完全不考虑“安茹”以外的选择。
    不仅如此,阿四还“婉拒”了杨守安和周清茹要拉他一起到上海来开拓市场的提议,坚定地表示自己要留守广州的制衣生产线,为安茹公司打造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起初杨守安完全不理解阿四为啥要这么做,制衣厂的车间经过几轮改造,早就已经形成了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根本不需要浪费一个“公司创始人”盯着。
    安茹既然选择将公司成立在上海而不是广州,除了有照顾周清茹可以不用和叔叔婶婶分离的“私心”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长三角地区的创造力和国际化特色。
    之前几年的传统制造业危机让杨守安记忆犹新,也让他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想要把安茹服饰做大做强,局限于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田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把视野扩到更远的地方。
    而作为首席设计师,周清茹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安茹服饰想要摆脱和“低端制造”划等号的局面,就必须主动去拥抱外面的世界,服装设计如此,公司和品牌的发展亦然。
    所以当阿四表示自己不能来上海后,杨守安和周清茹都很是诧异,两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苦口婆心地劝说,却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还是杨守安着急发了火,才“逼迫”阿四说出了实情,原来他已经计划在年底的时候和原先制衣厂车间的小丽正式结婚领证了。
    老婆是本地人,以后两人的小家也会安在广州,所以虽然心里很想和伙伴们一起到上海打天下,但肩上多出来的这份名为家庭的责任,最后还是让阿四决定留下。
    不过他看到杨守安和周清茹情绪有些低落后,立马故作轻松地开起了玩笑,说现在已经是2009年了,早就不是当初他们去下隔壁村都要大半天的时代了,上海和广州之间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遥远,真要有什么事情,坐个飞机,两三个小时也就到了。
    话说到这份上,杨守安也只好衷心地祝福阿四能有一个美满的婚后家庭生活。
    然后自我安慰这样安排也不一定是坏事,以后安茹“铁三角”就各司其职,他专心在上海开拓市场,周清茹负责自主品牌服饰的设计,而所有和生产相关的活就统统交给阿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过在公司正式成立后,杨守安要做的第一件事却并不是找客户,而是在老雷提供的制衣厂股权转让书上签字盖章。
    其实在北京奥运会后,老雷就已经有了彻底退休享清福的打算,只是他名下那么多的资产怎么处理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像店铺、自建楼这些不动产还相对比较好脱手变现,但制衣厂可不行。
    这家厂子在杨守安、阿四等人的管理下,已经比七八年前发展壮大了好几倍,不仅车间、仓库遍布在康乐村的角角落落,光是员工就近百人,他们的背后还有各自的家庭指望着这份工作养活,岂能说关就关。
    最后还是慕慧娴“做了主”,直接说服老雷把股份拿出来,用远低于市场行情的友情价把制衣厂整个转让给了杨守安。
    彼时安茹公司正在筹办期间,原定的计划是和制衣厂谈一个长期代工的方案,来解决后续的生产问题。
    杨守安他们甚至还打算和老雷卖卖惨,说说这些年自己为厂子做的贡献,以此来争取相对低廉的代工价格。
    可没想到世上还真有“想打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这种事情,安茹连工商注册都还没走完呢,就直接拥有了一整条非常成熟的生产线。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