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以用手指轻轻按压,或者艾灸,帮助胃脘部暖和起来,消化好了,气血自然就顺畅了。至于关元穴,那可是个“长寿穴”,经常按摩或者艾灸,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改善气短、乏力等症状特别有效。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哎呀,这穴位按摩听起来好复杂啊,有没有什么简单点的办法?”嘿嘿,当然有啦!除了专业的针灸和按摩,咱们还可以试试中医里的“懒人养生法”——那就是“伸懒腰”和“深呼吸”。伸懒腰的时候,全身肌肉都得到了放松,气血也跟着流动起来;而深呼吸呢,更是能够直接作用到心肺功能,让呼吸更加顺畅。
咱们从“藏俞五十穴”说起,这其实是指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的背俞穴,加起来大约有五十个,它们就像是五脏在背部的“小秘书”,负责传达和接收身体的各种信息。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心情不爽,去按按肝俞穴,就像是给“小肝秘书”打了个电话,让它赶紧告诉肝老板:“嘿,老板,该放松放松啦!”
接下来,“府俞七十二穴”,这里的“府”指的是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七十二个穴位遍布全身,它们就像是六腑的“私人助理”,负责处理各种吃喝拉撒的琐碎事务。比如,胃俞穴,就是你吃撑了时的好帮手,按一按,就像是给胃发了个“慢慢消化”的指令。
再来说说“热俞五十九穴”,这些穴位就像是体内的“灭火器”,专门对付那些因为内热过盛引起的各种问题。比如你上火了,牙疼得要命,这时候找找合谷穴、曲池穴这些“热俞”,一按下去,嘿,那股子火气就像是找到了出口,嗖嗖地往外冒,整个人都清爽多了。
“水俞五十七穴”则是体内的“水库管理员”,它们负责调节体内水分平衡,比如你喝水喝多了,或者排不出去,水肿了,这时候就可以找这些穴位帮帮忙,比如肾俞穴、膀胱俞,按一按,就像是给身体开了个“排水口”,多余的水分自然就排出去了。
头上那“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听起来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神秘阵法,其实它们就是头部的一些重要穴位,比如百会穴、太阳穴,这些穴位不仅能让你的头脑更加清醒,还能缓解头痛、失眠等小问题。就像是给大脑装了个“按摩器”,一按就舒服。
中膂两旁的十个穴位,就像是守护脊柱的“十勇士”,它们默默无闻地保护着我们的脊梁骨,让我们能够挺直腰板做人。至于“大椎上两傍各一”的穴位,那不就是风池穴嘛,脖子酸了累了,按按这里,立马就松快多了。
还有那些“目瞳子浮白二六”、“两髀厌分中二穴”(大概是环跳穴)、“犊鼻二穴”(膝盖下方的膝眼穴)、“耳中多所闻二穴”(听宫穴)……每一个穴位都像是身体上的一个秘密开关,轻轻一按,就能开启不同的健康模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水俞”啊,其实就是咱们现在说的那些能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穴位,它们散落在身体的各个角落,就像是身体里的“小水库”,负责调节水分的进出,保持身体的湿润与平衡。想象一下,夏天出汗多,这些“小水库”就忙着放水降温;冬天干燥,它们又忙着蓄水保湿,多智能啊!
而“热俞”呢,指的就是那些能够散热、调节体温的穴位,它们大多位于气穴之中,就像是身体里的“空调出风口”。当你感觉热得不行,或者身体里有“邪火”的时候,刺激这些穴位,就能让热气顺畅排出,身体自然就凉快舒服了。
至于“寒热俞”,听起来就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它指的就是能同时调节寒气和热气的两个关键穴位,现代咱们一般称之为“阴阳调和穴”,通常位于两腿的关节附近,比如膝盖两侧。这两个穴位就像是身体的“温度调节器”,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变,它们都能帮你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让你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接下来,提到的“大禁二十五”,这可是个严肃的话题,指的是身上有二十五处穴位是绝对不能随便乱扎的,它们要么位置敏感,要么功能特殊,一不小心就可能出大问题。比如天府穴往下五寸的地方,就藏着这么几个“禁区”,咱们平时按摩、针灸可得小心避开。
说到这三百六十五个穴位,哇塞,简直就是人体上的一幅壮丽星图!每一个穴位都对应着一年中的某一天,或者是某种特定的生理机能。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巧合,更是古人对生命奥秘的深刻洞察。想象一下,如果你每天都能按照身体的节奏,去照顾这些小小的穴位,那是不是就像是在给自己的身体做了一场全年无休的spa呢?
黄帝陛下好奇地问:“我已经知道了气穴和游针的位置,那孙络和溪谷这些经络系统,它们也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吗?”岐伯老先生微微一笑,解释道:“孙络啊,就像是身体里的毛细血管,虽然细小,但数量众多,加起来也有三百六十五个,正好对应一年中的每一天。它们的作用可大了,不仅能排除体内的奇邪之气,还能促进气血的顺畅流通。如果气血在某个地方堵住了,卫气散了,营气就会溢出,时间一长,气就虚了,血也稠了,外面就会发热,里面就会觉得没力气。这时候啊,就得赶紧疏通,别犹豫,找到那些堵塞的地方,一针下去,让气血重新流动起来,身体自然就舒服了。”
黄帝陛下听了,连连点头,说:“好啊,这道理真是浅显易懂,又深刻无比!您再给我说说那溪谷之会的奥秘吧!”
岐伯伸展了一下筋骨,答道:“哎呀,你身上的那些大块肌肉聚集的地方,就像是大地上的山谷,咱们称之为‘谷’;而那些小块肌肉交织的地带,就像是山间细流汇聚的小溪,咱们就叫它‘溪’。”
现在,咱们戴上探险帽,拿起放大镜,一起深入这奇妙的身体世界。在这些溪谷之间,有着一条条隐形的通道,它们可不是普通的路哦,它们是气血运行的高速公路,也就是中医说的“荣卫”之道。荣,指的是营养身体的血液;卫,则是保卫身体的阳气。它们手拉手,在溪谷间穿梭,不仅滋养着每一寸肌肤,还与大自然中的“大气”(可以理解为身体内外的环境能量)进行着亲密的交流。
但是呢,这和谐的美景有时也会遭到破坏。比如,当外界的“小恶魔”——邪气(可以理解为病毒、细菌或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悄悄溜进咱们的身体,它们就会开始捣乱,让气血变得拥堵,就像高峰期的交通一样,堵得让人头疼。这时候,你会感觉身体热热的,肌肉也开始变得松软无力,就像被高温烤过的。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在身体里形成“小池塘”,里面装满了坏东西,最终可能变成“脓包”,不仅侵蚀着咱们的骨髓,还可能让皮肤外面也遭殃,变得坑坑洼洼,就像是月球表面一样。
更糟糕的是,如果寒气长时间在咱们的溪谷里“安家落户”,那就更麻烦了。想象一下,冬天的时候,小溪结冰,水流不动了,是不是感觉很僵硬?咱们的肌肉和筋脉也是这样,一旦寒气入侵,它们就会卷缩起来,胳膊肘、膝盖这些关节就像被冻住了一样,伸不直了。长期以往,不仅里面骨头会疼,外面皮肤也会变得麻木不仁,这就是中医说的“骨痹”和“不仁”。这种情况称之为“不足”,意思就是身体里的正气不足,被大寒之气给压制了。
不过别担心,咱们的身体可是个聪明的系统,早就准备好了应对之策。你知道吗?在咱们的身体里,有三百六十五个神奇的“穴位”,它们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个小开关,正好对应着一年中的三百六十五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