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立下科举志踏上济世途
听到这番话,杜甫的思绪瞬间飘回到一路游历的所见所闻。
那片广袤无垠的田野里,烈日高悬,骄阳似火,百姓们头戴破旧斗笠,边缘泛黄。
他们衣衫被汗水湿透,紧紧贴在瘦弱的背上,却仍不知疲倦地挥舞着破旧锄头。
每一下挥动,都伴随着沉重的喘息,豆大的汗珠从布满皱纹的额头滚落,重重砸在干裂的土地上,仿佛在为生活奏响一曲艰辛而顽强的乐章。
远处,山峦连绵起伏,在日光映照下轮廓愈发清晰,天空中,几朵白云悠悠飘荡,见证着百姓们的辛勤劳作。
“百姓们如此辛苦,在这烈日下艰难求生,我怎能坐视不管?我必须有所作为,改变他们的命运。”
杜甫心中一阵揪痛,眉头紧锁,满是对百姓的悲悯。
还有那嘈杂闷热的工坊,匠人们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他们粗糙的双手布满厚厚的老茧,指甲缝里嵌满污垢,但操作起工具却熟练灵活。
他们眼神中透着对技艺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坚守与不屈。
在这一瞬间,杜甫仿佛穿透现实迷雾,看到百姓们饱含期待的眼神,那里面有对吃饱穿暖的渴望,对家人平安的祈愿,更有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他更看到了大唐如锦绣画卷般的未来,城市车水马龙,贸易繁荣;乡村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但这一切美好,都需要有人去守护,去拼搏奋斗。
杜甫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如汹涌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不由自主地握紧拳头,指关节泛白,手臂青筋微微凸起,脸上满是坚定神色。
此时,窗外阳光格外灿烂,似在为他的决心喝彩。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杜甫身上,给他镀上一层金色光辉,仿佛是上天给予的鼓励。
身旁的学子注意到他的变化,惊讶地张大嘴巴,问道:“兄台,你这是……”
杜甫转过头,目光坚定,眼神中燃烧着炽热火焰,说:“我已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科举踏上仕途,改变这一切。”
清瘦学子好奇追问:“你打算如何开始呢?”
杜甫目光坚定,微微抬起下巴,说道:“先深入研读经典,同时密切关注时事。若有机会,多去民间走访,了解百姓真正需求。孔子周游列国,了解各地民生,我们也应如此,才能真正为国家出谋划策。”
圆脸学子担忧地说:“可这会不会太难,万一……”
杜甫打断他,眼神坚毅,说道:“不尝试,永远不会成功。哪怕前路荆棘密布,我也绝不退缩。古有匡衡凿壁偷光,为的就是获取知识,我们如今有这般好的条件,怎能轻易言弃?”
另一位高个子同窗凑过来,微微摇头,感慨道:“可天下之大,百姓众多,我们又能改变多少呢?”
杜甫目光炯炯,向前踏出一步,回应道:“哪怕只能改变一小部分,那也是有意义的。只要人人怀揣这份志向,大唐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清瘦学子不住点头,眼中满是敬佩,说道:“杜兄所言极是,那咱们就携手共进,为这目标努力。”
杜甫微笑着伸出手,与同窗们紧紧相握:“好,愿我们都能不负初心,为百姓,为大唐,闯出一番天地。”
立下志向后,杜甫只觉内心澎湃,对未来充满无限期许。
他深知前路漫漫,充满挑战,但那颗炽热的报国之心,让他无所畏惧。
此后,杜甫一头扎进经史子集之中,昼夜苦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要点。
他时常与同窗探讨时事,分析天下局势,力求对国家现状有更深刻的理解。
每逢有机会,他便深入民间,与百姓们一同劳作、生活,亲身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
他将这些经历化作笔下的诗句,用文字记录下时代的沧桑与百姓的期盼。
时光流转,杜甫在这条科举与济世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不断磨砺自己,只为那心中永不熄灭的宏愿。
每一次挑灯夜读,每一回民间走访,都是他向梦想靠近的坚实一步。
自从在州学立下宏伟志向,杜甫便如同被梦想的火焰彻底点燃,一头扎进苦读的浩渺海洋。
家中那间狭小逼仄的书房,不过几丈见方,仅能容下一桌一椅。
四周墙壁因岁月的侵蚀泛黄,水渍留下的斑驳印记,恰似历史的沧桑笔触,却成为了他的精神圣地,承载着他为梦想拼搏的日日夜夜。
他深深明白,唯有在此处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才能一步步靠近心中那遥不可及的理想。
黎明前的黑暗浓稠如墨,整个世界万籁俱寂,唯有偶尔传来的犬吠打破这份宁静。
天际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曙光如同一把利剑,奋力穿透厚重云层。
窗外的树枝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似在为即将到来的光明欢呼。
微光透过窗棂的缝隙,轻柔地洒落在那张饱经岁月打磨的旧书桌上。
杜甫身着一袭素色长袍,端坐在桌前,身姿笔挺如松。
他双手稳稳地捧着泛黄的经典古籍,纸张因反复翻阅而微微发皱,却满是千年智慧的沉淀。
他轻声诵读,声音虽不大,却坚定有力,每个字都像是从灵魂深处迸发而出。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