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0章 臣必不辱命  重生归来,姐妹互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头紧锁,思虑万千,偶尔瞥见身边侍立的太监轻敛的眼神,心中也增添几分焦虑。
    次日朝堂上
    古元德踱步上前,呈上厚厚的奏疏,双手高举。
    声若洪钟“陛下,臣斗胆进言!赫沙城若失,敌军将长驱直入,民生涂炭,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我们怎能坐视?”
    他语气深沉,似早已料到皇帝的顾虑。
    又继续道,“臣知国库吃紧,然不妨对物资分配严加审计,决不让一分银钱、一匹布帛浪费于无用之地。
    如此,方能既保边疆稳固,又不损耗国力。”
    玄安帝静静听着,目光深沉。
    他知道古元德是一片忠诚,但朝廷的内耗以及耗费之巨,依然让他踌躇。
    古元德见状,又毅然说道“臣,愿誓死担保,若边疆失守,臣当负全责!”
    沈廷之上前,神色严肃且略带忧虑“陛下,边疆一旦动荡,势必牵动全国。
    地方会怀疑朝廷的决断,朝野亦会人心惶惶。”
    他语速平缓,却带着压抑的急切,“不若见机行事,以保大局为重,绝不可失去北疆。”
    玄安帝的眼神闪烁,沈廷之的言辞切中了他的顾虑。
    沈廷之又道“臣只愿陛下莫让一时的犹疑,伤了国本。”
    何敬之神色凝重,满面愁云,声音低沉地说道“陛下,若朝廷削减对边疆的支持,必会动摇军心。
    军中久已传闻士气低落,若再有异动,恐怕不安甚于外敌入侵。”
    他一字一顿,“臣虽不才,也能预见,这一举措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哗变风险。”
    玄安帝闻言,深深叹了一口气。
    边疆稳固乃是安邦定国的基石,可朝中的反对之声,也不可置若罔闻。
    萧季走到御前,微微躬身,语气柔和却充满隐忍“陛下,臣以为,北疆之事不必急于一时。
    国力应积而后用,何不‘以静制动’,待局势稍稳,再做决断?”
    他语调平和,却分明暗示着“稳重”之道。
    玄安帝思索良久,心中不禁暗暗揣测,萧季的意见是否有可取之处?
    太监垂手低头,眼角微不可察地一瞥,似乎也在揣摩皇帝的反应。
    周显然上前,神色自若,借军中纪律为由。
    轻轻言道“陛下,兵多反扰。
    臣愚以为,若边疆兵力过于庞大,反而易生内乱,恐成不稳之患。”
    玄安帝闻言,若有所思,心头却微微一沉——这套说辞是否别有用心?
    他心中一片迷茫,目光中闪烁着深深的矛盾。
    散朝后,玄安帝独坐殿中,四周寂静无声。
    烛光微微摇曳,映得他面色阴晴不定。朝中大臣分歧严重,让他备感煎熬。
    他想到北疆将士的艰苦,想到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又不禁忧虑国库的空虚。
    身边的小太监轻轻递上一杯茶,低声道“陛下可要稍事歇息?”
    玄安帝默默点头,心头沉甸甸的。
    夜色笼罩了皇城,萧季府邸的正堂内却灯火通明。
    几位朝中反对派的核心人物聚集在此,彼此眼神交汇,气氛严肃而压抑。
    萧季端坐在堂上,目光锐利如鹰。
    声音低沉却透着冷意“各位,陛下已然被支持派所动,如此下去,我等怕是无立足之地了。”
    他说着停顿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但若在此时趁势而上,或许还能扭转局面。”
    周显然点头附和,轻声提议“户部如今多有贪污之嫌,不如对支持派进行一番‘合规审查’。
    看他们是否洁身自好。”
    言罢,他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萧季满意地点头,将目光转向堂下,“周兄此计甚妙,立刻行动。
    务必在刑部找几个可靠之人,务必找到他们的破绽。”
    萧季深知,若要扩充势力,必须先将那些态度摇摆不定的官员拉拢到自己阵营。
    朝会后,他悄然邀请几位立场不明的官员至府中密议。
    这些人皆为中层要职,虽尚未步入重权核心,却掌握了不少实权。
    萧季首先看向京兆府推官程明正。
    微微一笑“程大人若肯支持我等,日后在京兆府的升迁,当会水到渠成。”
    京兆府主理京畿事务,掌管京师治安与行政。
    程明正深知自己欲入京兆府尹一职已久,却苦于人脉薄弱,迟迟未能如愿。
    萧季话音刚落,程明正心中顿时一动。
    略作思忖,微微拱手应道“若萧公有所嘱托,程某自当竭力相助。”
    他虽话语含蓄,却目光坚定。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