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五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  泪湿红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乱世山林的生死较量



    随着行程推进,他们进入一片广袤的山林,那山林仿佛是一个神秘的巨兽,等待着他们的闯入。



    这日,一家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四周树木高耸入云,将天空遮蔽得严严实实,偶尔透过枝叶缝隙洒下的几缕阳光,在铺满落叶的地面上投下斑驳光影,仿佛是破碎的希望。



    空气里弥漫着潮湿腐朽的气息,脚下的落叶软绵绵的,踩上去发出“簌簌”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这片山林的神秘与静谧,那声音仿佛是来自远古的低语。



    正走着,忽听一声低沉咆哮,打破了山林的寂静,那咆哮声仿佛是山林的怒吼。



    杜甫心猛地一沉,忙示意家人停下脚步,屏气凝神,目光警惕地搜寻声音来源,那眼神仿佛能看穿黑暗。



    只见不远处,一只身形硕大的野猪从灌木丛中钻了出来,它浑身长满粗糙黑毛,两颗长长的獠牙从嘴角刺出,在昏暗光线里闪烁着冰冷光泽,那獠牙仿佛是两把利刃。



    “都躲我身后!”杜甫压低声音,将家人护在身后,顺手从地上捡起一根粗壮树枝,紧紧握住当作武器,那树枝在他手中,仿佛是他最后的防线。



    他深知野猪性情暴躁,受惊吓或感到威胁时,极易发动攻击,这对毫无防备的一家人来说,危险万分,每一秒都可能是生死关头。



    那野猪瞪着血红双眼,死死盯着杜甫一家,嘴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威胁声,不断用蹄子刨着地面,扬起一片尘土,随时准备冲过来,那尘土仿佛是战争的硝烟。



    杨氏吓得脸色惨白,紧紧抱住年幼孩子,身子止不住地颤抖,那颤抖的身躯仿佛是寒风中的落叶。



    宗文虽强装镇定,可握着母亲衣角的手也微微发颤,那颤抖的手指泄露了他内心的恐惧。



    “别怕,有爹在。”杜甫轻声安慰家人,眼睛却一刻也不敢离开野猪,那眼神仿佛是与野猪的对峙。



    他清楚,此刻任何慌乱举动都可能刺激到这头猛兽,每一个动作都关乎着家人的安危。



    僵持片刻,野猪突然前蹄一蹬,如离弦之箭般向他们冲来,那速度仿佛能冲破一切阻碍。



    杜甫心提到嗓子眼,猛地挥动手中树枝,朝野猪大声吆喝:“走开!”



    同时,他将家人往身后推,试图引开野猪攻击,那用力的一推,饱含着他对家人的爱。



    野猪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脚步顿了一下,可很快又调整方向,再次冲了过来,那愤怒的眼神仿佛要将他们吞噬。



    杜甫握紧树枝,瞅准时机,狠狠朝野猪头部打去,那树枝带着他的愤怒和决心,重重地落在野猪身上,发出沉闷声响。



    但这一击并未让野猪退缩,反而彻底激怒了它,野猪发狂般咆哮着,速度更快地朝杜甫撞来,那咆哮声仿佛能震破山林。



    杜甫躲避不及,被野猪撞了个趔趄,摔倒在地,那摔倒的瞬间,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相公!”杨氏惊恐呼喊,那呼喊声仿佛是绝望的尖叫。



    “爹!”宗文也跟着大叫,声音里满是对父亲的担忧。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宗文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捡起地上一块石头,用尽全身力气朝野猪扔去,那石头带着他的勇气和对父亲的爱。



    石头不偏不倚,砸在野猪背上,野猪吃痛,愣了一下,攻击势头稍缓,那一瞬间,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



    杜甫趁机从地上爬起,再次举起树枝,与野猪对峙,此时,他身上已沾满泥土,手臂也被划破几道口子,鲜血顺着手臂缓缓流下,但他眼神坚定,没有丝毫退缩,那眼神仿佛是不屈的火焰。



    或许是感受到杜甫一家的顽强抵抗,又或许是攻击多次无果让它有所忌惮,野猪在原地转了几圈,发出几声不甘的吼叫后,最终转身钻进了茂密灌木丛,消失不见,那消失的背影,仿佛是黑暗的退去。



    杜甫一家紧绷的神经这才松弛下来,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那喘息声仿佛是对这场战斗的诉说。



    每个人脸上都写满劫后余生的庆幸与疲惫,那脸上的表情,是苦难的见证。



    杜甫看着惊魂未定的家人,心中五味杂陈,这场与野生动物的惊险遭遇,让他们本就艰难的逃亡之路,又多了几分生死考验,每一分考验都刻在了他们的生命里。



    稍作休息,杜甫强撑着疲惫身体站起身,望着眼前这片因战乱而满目疮痍的山林,心中不禁涌起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感慨,那感慨如汹涌的潮水,在他心中澎湃。



    曾经,大唐盛世,山河壮丽,百姓安居乐业,可如今,却因这场叛乱,陷入无尽的黑暗与混乱,那黑暗仿佛要将一切美好都吞噬。



    他想到那些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百姓,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心中满是悲愤与无奈,那悲愤和无奈,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



    “大唐啊,你曾是那般辉煌,四方来朝,万民归心。如今却遭此劫难,百姓受苦,山河蒙羞。”杜甫喃喃自语,眼眶微微泛红,那泛红的眼眶里,满是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百姓的同情。



    “我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只能在这乱世中带着家人四处逃亡,无法为国家尽一份力,实在有愧于国家的培养。”



    宗文不解地看着父亲,问道:“爹,国家会好起来吗?”



    杜甫摸了摸宗文的头,目光坚定却又带着一丝忧虑,说道:“会的,吾儿。虽然如今国家深陷困境,但只要民心不灭,总会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只是这过程,不知还要让多少百姓受苦。”



    说罢,杜甫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咱们继续赶路吧,得尽快找个安全地方落脚。”



    家人默默点头,搀扶着彼此,拖着沉重步伐,缓缓朝着山林深处走去,那步伐里,满是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安全的渴望。



    他们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危险无处不在,可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有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那力量,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