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三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  泪湿红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长安街头的忘年交
    长安的夏日,炽热难耐。
    日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朱雀大街。
    街边的茶摊,是人们躲避暑气的一处小天地。
    杜甫身着一袭青衫,安静地坐在茶摊角落。
    手中捧着一杯清茶,眼神却透着几分凝重。
    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似是在这繁华热闹中思索着什么。
    这时,李逸从街那头匆匆走来。
    一眼便瞥见了茶摊边的杜甫。
    他心中猛地一震,眼中瞬间燃起惊喜与激动的光芒。
    李逸本就对杜甫的诗作痴迷不已,此刻竟能在此偶遇,简直如同做梦一般。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快步走到杜甫身旁,微微躬身。
    声音中满是崇敬:“敢问您可是杜子美先生?我久仰大名,对您的诗作钦佩已久,每一首都拜读再三,深感其中深意。”
    杜甫闻声,抬起头来。
    温和地微笑着,眼中带着几分谦逊。
    点了点头,示意李逸坐下。
    李逸受宠若惊,连忙在杜甫对面坐下。
    他一开始还有些拘谨,但杜甫的亲切随和让他很快放松了下来。
    开始滔滔不绝地与杜甫交谈起来。
    从杜甫早年的游历诗作,到那些深刻描绘民间疾苦的篇章。
    李逸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见解虽稍显稚嫩,却也不乏独特之处。
    这让杜甫不禁对这个年轻后生刮目相看。
    当李逸听闻杜甫刚完成一首震撼人心的新作时。
    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他再三恳切地请求杜甫让他拜读。
    双手抱拳,微微躬身,言辞中满是真诚的渴望:“先生,我实在是太想领略您新作的风采了,恳请您成全。”
    杜甫被他的真诚深深打动,便从袖中取出诗稿,递予李逸。
    李逸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诗稿,仿若捧着稀世珍宝。
    他逐字逐句地读着,脸上的神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转为深深的震撼。
    读完后,他激动得眼眶泛红。
    猛地站起身来,声音颤抖却又充满力量:“先生此诗,必将震动长安,让更多人看到这世间的真相!这诗中对百姓苦难的描绘,对世道不公的揭露,定会如惊雷般响彻这片天地!”
    自那以后,李逸便时常前来拜访杜甫。
    他们一同漫步在长安的街头巷尾。
    穿梭于热闹的集市与幽静的小巷。
    有时,他们会在城墙上看落日余晖洒在长安的屋脊上。
    有时,又会在曲江池畔,听着潺潺流水,交流对诗词的见解和对时事的看法。
    在一次次的交谈中,他们的情谊愈发深厚,渐渐成了忘年之交。
    李逸出身富贵之家,平日里与一些文人雅士常有往来。
    在一次诗社聚会中,众人围坐一堂,茶香与墨香交织。
    李逸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将杜甫的新作拿给大家看。
    众人传阅后,顿时炸开了锅。
    年长的儒士张衡,抬手轻轻抚了抚胡须,示意安静。
    随后,他缓缓站起身,神色庄重,眼中满是钦佩:“杜子美真乃当世豪杰!以笔为剑,直刺世道不公,这般勇气与担当,实乃吾辈楷模。其胸怀天下,心系苍生,方能写出如此振聋发聩之佳作,真可谓‘诗圣’之才!”
    张衡曾在官场任职,因不满权贵的腐败而辞官。
    他对杜甫的诗,有着更深的共鸣。
    此刻,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仿佛在回忆那些被黑暗笼罩的岁月。
    旁边一位年轻书生赵宇,面露羞愧之色。
    连忙站起身,双手抱拳,恭敬地拱手附和道:“先生所言极是!吾等久居长安,沉醉于这表面繁华,却不曾想民间疾苦竟至如此。杜兄此诗,如当头棒喝,让我等羞愧难当。日后定当以杜兄为榜样,关注民生,为天下苍生发声。”
    赵宇本是个热血青年,却在繁华的长安城中迷失了方向。
    杜甫的诗让他重新找回了初心。
    此刻,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心。
    众人的讨论愈发热烈,对杜甫的诗作赞不绝口。
    然而,这些赞美之词很快就传到了权贵们的耳中。
    在一处豪华府邸的宴会上,丝竹声声,歌舞升平。
    美酒佳肴摆满一桌,权贵们推杯换盏,沉醉在奢靡的氛围中。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