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六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  泪湿红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春日入长安,科举梦起时
    天宝某年。
    暖春,微风轻柔地拂过,带着温润的气息。
    青春壮志的杜甫,身姿挺拔,脊背如松。他毅然背起装满书卷与梦想的行囊,告别故乡熟悉的街巷,以及亲友关切的目光,踏上了赴长安赶考的漫漫征途。
    彼时,他的心海似翻涌的浪潮。对未来的热切憧憬,如汹涌的波涛;背井离乡的忐忑,又似暗涌的潜流,相互交织。尽管深知前路漫长且充满未知,但长安犹如高悬的明灯,散发着令人无法抗拒的光芒,令他义无反顾地前行。
    杜甫乘坐的马车,由一匹矫健的枣红骏马牵拉。马蹄声错落有致,车轮与土路缓缓摩擦,发出沉闷的辘辘声。
    车帘半卷,窗外的山川宛如徐徐展开的绝美画卷,每一处景致都令人陶醉。
    连绵的山峦,犹如大地坚实的脊背。有的郁郁葱葱,翠意盎然,洋溢着蓬勃的生机;有的被云雾轻柔环绕,如梦似幻,仿若仙境。
    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水流轻拍着岸边的石块,似在低声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望着眼前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杜甫的心弦被轻轻拨动,一阵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他不禁想到,这些壮丽的山河,承载着无数百姓的生活,可如今却有诸多疾苦。他一路走来,见过太多饥寒交迫、面容憔悴的百姓,这让他越发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沉重。此次科举,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前程,更是为了能给这些处于困境中的百姓带来希望,守护这大好河山,让天下苍生都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变得愈发坚定,仿佛已看到自己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为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福祉出谋划策的场景。
    马车内,与杜甫同乘的是一位年长的商人。
    商人见他一路沉思,眼神中透着对未来的期许与不安,便笑着搭话:“年轻人,看你这模样,是去长安赶考吧?”
    杜甫闻声,迅速回过神来,脸上露出谦逊的笑容,恭敬地回应道:“正是,老先生。我一心向往长安,期望能凭借科举谋得出路,为国家效力,实现自己的抱负。”
    商人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感慨的神色,说道:“长安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城中的大明宫宏伟壮丽,飞檐斗拱,尽显皇家威严,站在宫前,你便能感受到那股磅礴的气势。朱雀大街更是热闹非凡,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它还是文人墨客、能工巧匠汇聚的宝地,无数才子都渴望在那里崭露头角,留下自己的声名。”
    商人稍作停顿,目光望向远方,接着说:“每年科举之时,长安就像被注入了一股活力,变得更加热闹。各地的学子怀揣着梦想,为了踏入仕途纷纷奔赴而来。但你要知道,科举之路充满艰辛,每年落榜的人不计其数,你可得做好充分的准备。”
    杜甫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坚定地说:“我既然已经踏上了这条路,就绝不会轻易放弃。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马车一路颠簸。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长安那巍峨的城墙映入眼帘。
    城门口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仿佛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满载货物的马车交错穿梭,骡马时不时发出响亮的嘶鸣声。
    行人脚步匆匆,有的神色焦急,似有要事在身;有的则悠然自得,享受着这繁华都市的热闹。
    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新鲜瓜果,不甜不要钱!”“上好绸缎,莫错过!”
    正值春日,长安城内繁花似锦。微风轻柔拂过,街边的桃花、杏花纷纷飘落,宛如雪花般轻盈,给热闹的朱雀大街铺上了一层淡淡的花毯。
    空气中弥漫着花香与各种食物的香气,那是烤羊肉的醇厚香味、刚出炉的胡饼的麦香,还有各种香料混合的独特气息,它们交织在一起,勾勒出独属于长安的繁华与烟火气。
    杜甫在城门口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这时,一位热心的路人走上前来,笑着问道:“小哥,看你像是初来长安,是在找住处吗?”
    杜甫连忙道谢,礼貌地说:“正是,不知能否麻烦您指点一下,哪里有便宜些的客栈?”
    路人伸手指向城内,热心地说:“沿这条街一直走,有不少客栈。不过长安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你可得多留个心眼儿,小心为妙。”
    杜甫感激地点头称谢,心中涌起一丝对这座陌生城市的警惕。
    初入长安,杜甫囊中羞涩。
    在偏僻的小巷中,他寻得一家简陋的客栈。
    客栈的外观略显破旧,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走进客栈,狭窄的院子里摆放着几张破旧的桌椅,角落里有一口古井,井沿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他的房间狭小局促,仅能容下一床、一桌和一缺腿椅子。
    客栈老板带着他看房时,脸上堆满了朴实的笑容,说道:“客官,小店虽然简陋了些,但胜在便宜又安静,最适合读书备考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杜甫微笑着回应:“多谢,这里对我来说足够了。”
    夜晚,客栈里昏黄的烛光轻轻摇曳,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杜甫就着这微弱的光芒诵读经典,时而眉头紧锁,认真斟酌书中的字句;时而展眉舒颜,灵感突发,奋笔疾书。
    他深知科举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唯有全力以赴,奋力拼搏,才有可能在这人才济济的长安崭露头角。
    虽偶尔会被焦虑情绪笼罩,担心辜负家人和自己的期望,但他总会在心底给自己打气,紧紧握住笔杆,仿佛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决心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