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三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  泪湿红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长安危局下的背井离乡



    争吵过后,杜甫独自坐在院子里,望着夜空,繁星闪烁,却照不亮这乱世的黑暗。



    他满心无奈,仰天长叹。



    他理解杨氏作为母亲的担忧,那是出于对孩子本能的爱与保护。



    可留在长安,无疑是坐以待毙。



    过了许久,杨氏走了出来,坐在杜甫身旁,声音哽咽:“相公,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可我真的害怕孩子们受到伤害。他们是我的心头肉啊,我怎能不担心。”



    杜甫握住杨氏的手,轻声说道:“夫人,我又何尝不害怕。但为了一家人的安危,我们别无选择。我向你保证,一路上我定会竭尽全力保护你们,平安带你们到鄜州。相信我,夫人。”



    杨氏靠在杜甫肩上,默默流泪。



    最终,她微微点头:“好吧,相公,我听你的。但你一定要说到做到,我们一家人的性命,都系于你一身了。”



    几日后,杜甫与友人王佑国、李逸风、张崇贤等人相聚。



    昏暗的屋内,烛光摇曳,仿若随时都会熄灭,正如他们飘摇不定的命运。



    王佑国眉头紧皱,满脸愁容,长叹一声:“如今这乱局,如乌云蔽日,我们拖家带口,究竟能去哪儿安身?这天下之大,竟似无我们容身之所。”



    李逸风也满面忧色,长叹:“是啊,听闻有些地方百姓连树皮都吃不上,饿殍遍野,凄惨至极。这世道,何时才能太平啊!”



    杜甫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吾听闻鄜州有山川可依,地势险要,或许能暂避风头。虽路途艰险,但或许能保家人平安。”



    张崇贤面露难色,摇头叹道:“鄜州路途遥迢,且一路兵荒马乱,我们拖家带口,老的老,小的小,如何去得?稍有差池,便性命不保啊。这一路,不知要遭遇多少凶险。”



    王佑国也在一旁摇头,忧心忡忡:“再者,谁能断言鄜州就必定安全?若贼寇亦至,我们岂不是自投罗网,羊入虎口?”



    杜甫皱起眉头,目光坚定,斩钉截铁地说:“然今长安城内,危机四伏,留于此地,危险近在眉睫。叛军随时可能攻入,我们毫无抵抗之力。鄜州虽有风险,但山川险阻,或可凭此保全家人。如今已无更好的办法,唯有冒险一试,方能求得生机。”



    此刻,他内心不禁再次咒骂这场战争,它让多少人像他们一样,被迫背井离乡,四处寻找那渺茫的生机。



    李逸风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杜兄所言极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上一拼,或有生机。总好过留在此地,坐以待毙。”



    众人听了,虽依旧忧心忡忡,但也都陷入了对前往鄜州路线的仔细讨论。



    在讨论中,杜甫心中焦急万分,迫切希望能找到一条可行之路,带着家人逃离这危险之地。



    可又深知前路艰险,每一种方案都可能隐藏着未知的危机。



    尽管局势艰难万分,每一条出路都充满荆棘,但杜甫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



    他深知,家人的安危全系于他一身,他必须为他们的未来奋力奔波。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杜甫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四周的黑暗如潮水般将他包围。



    此时,远处隐隐传来的战鼓轰鸣声与呐喊厮杀声,便会格外清晰地传入他耳中。



    每一声都重重地撞击在他的心头,让他的不安愈发强烈。



    他不禁在心中呐喊,这乱世究竟何时才能结束?家人何时才能重获安宁?



    这战争持续一日,便有无数无辜百姓遭受苦难,他渴望能有一场及时雨,浇灭这战争的熊熊烈火,还世间一片太平。



    这场战争,就如同一场永远无法醒来的噩梦,无情地改变着无数人的命运。



    而杜甫,也身不由己地被卷入这历史的汹涌洪流之中,只能在这乱世的惊涛骇浪中苦苦挣扎,努力寻找那一丝可能存在的安宁。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与深思熟虑,杜甫的内心仿佛被一场风暴席卷。



    他望着杨氏那日渐憔悴、满是忧色的面容,仿佛看到了岁月和苦难在她脸上刻下的深深痕迹。



    又瞧了瞧在角落里相互依偎、眼神中满是惶恐的孩子们,那一刻,他的心仿佛被千万根尖锐的针狠狠刺扎。



    他深知,若继续留在长安,全家人无疑将面临灭顶之灾,就像困于牢笼中毫无反抗之力的羔羊,只能任人宰割。



    于是,杜甫咬咬牙,神色坚定得如同即将奔赴战场的勇士,毅然决定携家带口踏上逃亡之路。



    出发那天,天空仿佛被一只巨大的黑手无情吞噬,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着,仿佛稍一用力便能挤出浓稠的墨汁,那压抑的氛围让人喘不过气。



    狂风如脱缰的猛兽,在街巷间横冲直撞,发出凄厉的呼啸,那呼啸声仿佛是来自地狱的哀号,钻进每个人的耳中,震得人心惊胆战。



    街边的幌子被吹得七零八落,断了线的风筝在半空无助地翻滚,像是迷失方向的灵魂,在灰暗的天空中徒劳地挣扎,似是在为他们即将踏上的未知前路悲叹。



    杜甫背着简单的行囊,里面装着他视作珍宝、承载着精神寄托的笔墨纸砚以及几件勉强蔽体的衣物,那行囊虽轻,却装满了他对生活的坚持和对未来的期许。



    杨氏则紧紧抱着年幼的孩子,那怀抱中,满是母亲对孩子本能的守护,她的手臂仿佛钢铁铸就,只为给孩子撑起一片小小的安全港湾。



    宗文紧紧拉着母亲的衣角,小手攥得发白,那手背上的青筋都清晰可见,眼神中既有对未知旅途的深深惧怕,又有一丝源于对父亲信任的懵懂坚定。



    “相公,这一路,咱们真能平安到达吗?”杨氏声音颤抖,眼中满是忧虑,望着前方那望不到尽头、隐没在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