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8章 无悔的坚持  雨氲初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回到家中,卫念晓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回想起老作家的话,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深知自己如同在一片未知的海域航行,周围迷雾重重,但她心中有一座灯塔,那就是母亲卫雨氲对哲学和文学融合的执着信念。
    卫念晓开始更加刻苦地阅读哲学书籍,从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到东方古老的哲学智慧,她做着详细的笔记,试图寻找将这些深邃的思想巧妙融入文学作品的方法。她的案头上堆满了各类书籍,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到老子的《道德经》,每一本书都被她反复翻阅,书页的边缘写满了她的批注。
    与此同时,丫丫也没有停止对卫念晓的关注。她时不时地会给卫念晓打电话,询问她的创作进展。虽然还是不太理解卫念晓的选择,但在内心深处,她也希望卫念晓能够成功。
    一天,丫丫来看望卫念晓。她走进卫念晓的书房,看着那满桌的书籍和杂乱的稿纸,无奈地摇了摇头。
    “晓儿,你这又是何苦呢?”丫丫叹气道。
    卫念晓抬起头,眼神中却透着光芒,“姐姐,我最近读了很多书,有了很多新的灵感。我觉得哲学与文学的融合并不是生硬的拼凑,而是一种自然的交融。就像水与酒,虽然它们特性不同,但混合之后却能产生独特的韵味。”
    丫丫看着她,眼神里充满了疑惑,“那你打算怎么写呢?你要知道,不管是读者还是出版商,首先关注的是作品是否吸引人。”
    卫念晓笑了笑,拿起一本摊开的书,那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姐姐,你看尼采的作品,他其实就在用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传达哲学思想。他的文字充满力量和激情,而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我想学习他的方式,用故事、用生动的形象来展现哲学。”
    丫丫拿过书,随便翻了几页,那些晦涩的文字让她皱起了眉头,“晓儿,我知道你很努力,但是你不能期望每个读者都像你一样对这些深奥的哲学感兴趣啊。”
    卫念晓沉思了一会儿,说:“姐姐,我明白。所以我要从简单的主题入手,先讲大家都能理解的故事,然后在故事中慢慢渗透哲学理念。比如,可以写一个关于寻找自我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融入存在主义的思想。”
    丫丫听了,觉得似乎有些道理,但还是有些担忧,“希望你能成功吧,晓儿。我只是担心你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最后得不到认可,你会很失望的。”
    卫念晓感激地看着丫丫,“姐姐,谢谢你的关心。但是我觉得,只要我能写出自己真正满意的作品,那就是一种成功。”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卫念晓开始着手创作她的新作品。她以一个年轻人在繁华都市中的迷失为背景,描写他在现代社会中的困惑、挣扎和对真实自我的追寻。在这个过程中,她巧妙地融入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如自由选择、责任和人的本质在于其行动等思想。
    她精心地设计每一个情节,刻画每一个人物。故事中的主人公叫林俊石,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怀揣着梦想来到大城市,却发现自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逐渐迷失。他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遭遇了挫折,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卫念晓写道:“林俊石站在那座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前,看着玻璃幕墙上映出的自己那疲惫而迷茫的面容。周围的人群匆匆而过,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明确的方向,而他却觉得自己像是一片在风中飘荡的落叶,不知道自己将飘落何处。他想起了萨特说的话:‘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行动,是否真的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还是仅仅在随波逐流。”
    随着故事的推进,林俊石开始尝试做出不同的选择,他拒绝了一份看似光鲜却违背自己内心的工作,开始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卫念晓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她把初稿拿给一些朋友看,希望得到一些反馈。有的朋友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深度,但是也担心普通读者可能会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卫念晓没有灰心,她进一步优化作品,简化了一些过于晦涩的哲学表述,增加了更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情节,让故事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体验。
    终于,在经过无数次的修改之后,卫念晓完成了她的作品。她怀着忐忑的心情联系了几家出版商。然而,事情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顺利。
    大多数出版商对她的作品持怀疑态度。一家出版商的编辑看着她的作品,摇了摇头说:“卫女士,你的作品很有思想性,但是市场可能不会接受。现在的读者更喜欢轻松、快节奏的作品,你的作品需要读者花费太多精力去思考。”
    卫念晓据理力争,“但是这正是我的作品的独特之处啊。现在的社会人们太浮躁了,需要一些作品来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编辑无奈地笑了笑,“很抱歉,我们不能承担这个风险。”
    卫念晓接连收到了几家出版商的拒绝回复,她有些沮丧。在这个时候,丫丫再次出现在她身边。
    “晓儿,我就知道可能会这样。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你的创作思路呢?现在还来得及。”丫丫轻声劝道。
    卫念晓坚定地摇了摇头,“姐姐,我不会放弃的。我相信总会有识货的人。”
    在卫念晓几乎要绝望的时候,她偶然参加了一个小型的文学聚会。在聚会上,她结识了一位独立出版商,名叫苏樱桃。苏樱桃是一个对文学充满热情的人,她一直在寻找有深度、有内涵的作品。
    苏樱桃读了卫念晓的作品后,被深深打动。她对卫念晓说:“你的作品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我不在乎市场的一时流行,我相信好的作品总会有它的读者。”
    于是,苏樱桃决定出版卫念晓的作品。卫念晓欣喜若狂,她和苏樱桃一起精心策划着书籍的出版事宜。
    书籍出版后,初期的销量并不理想。卫念晓有些失望,但苏樱桃安慰她:“好书需要时间来沉淀。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本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文学爱好者和哲学研究者发现了卫念晓的作品。他们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对卫念晓的作品赞不绝口。慢慢地,这本书的口碑开始传播开来。
    一些学校的文学社团开始将这本书列为推荐读物,组织学生讨论其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价值。卫念晓也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他们在信中表达了对这本书的喜爱和对自己生活的启发。
    有一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