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番外篇 寰宇帝国舰队(7)  从红海行动开始做大做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1. 主防御:"太微" 复合立场护盾
    - 技术架构:由三层不同物理原理的护盾叠加而成:
    - 外层:光子折射膜(反射 90% 能量攻击,呈现紫微垣星图光影效果)
    - 中层:引力井矩阵(捕获动能弹并抛射至亚空间裂隙)
    - 内层:真空能屏障(利用卡西米尔效应生成零点能护盾,自主修复速率提升 1000%)
    - 性能参数:
    - 基础防护强度:可承受等效 10^15 吨 TNT 能量持续轰击 2 小时
    - 护盾联动:与半径 100 公里内友舰形成 "星链护盾",共享伤害承受(分担效率 30%)
    - 星图伪装:护盾光影可模拟恒星系星轨,使敌方雷达误判为中子星天体
    2. 实体装甲:"璇玑" 纳米聚合结晶
    - 材料构成:由量子锁合的碳纳米管金刚石矩阵构成,内部嵌入 128 组微型反重力发生器,使装甲具备 "流体固态" 特性(可自主变形抵御攻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物理参数:
    - 装甲厚度:动态调节(常规 8 米 / 受击时可硬化至 15 米)
    - 自愈能力:表面损伤由纳米机器人 1 分钟内修复;结构损伤启动 "星轨重构" 程序,3 小时内重组受损模块
    - 附加功能:装甲表面实时投影帝国星旗与 "紫微垣" 星图,兼具威慑与识别功能
    3. 主动防御:"天杀" 反导弹幕
    - 工作原理:发射含反物质诱饵的 "天枢" 导弹,在敌方弹头 5 公里内引爆,产生的伽马射线暴可瘫痪其制导系统
    - 拦截效率:对 0.95c 以下目标拦截成功率 96%,可同时应对 1000 枚导弹的饱和攻击
    (三)动力与能源系统(恒星级能量枢纽)
    1. 动力核心:"天道" 复合型引擎组
    - 技术突破:融合反重力引擎(12 组)、曲率推进器(8 组)、恒星能量吸收板(64 片)于一体,实现全环境无死角机动
    - 推进参数:
    - 常规推力:2×10^9kN(可持续提供 25G 加速度,crew 需接入神经维生系统)
    - 星轨巡航模式:展开恒星吸收板,利用主恒星能量实现 0.5c 无耗巡航(距恒星 1AU 内有效)
    - 空间锚定:启动十二棱基座,可在虫洞入口建立稳定引力锚点(误差 ±0.1 米)
    2. 能源中枢:"混沌" 正反物质 - 暗能量熔炉
    - 技术规格:主能源为 200 克反物质湮灭反应堆,辅助能源为暗能量捕获装置(提取真空零点能),能量转化率突破 100%(含暗能量补充)
    - 输出参数:
    - 额定功率:10^4GW(常规指挥状态)
    - 峰值功率:2×10^4GW(全舰队能量共享模式,可持续 6 小时)
    - 能量分配:采用 "周天星斗" 能量网络,可在 0.0001 秒内完成全舰 128 个能量节点的动态平衡,优先保障指挥系统与护盾
    (四)通讯与侦查系统(宇宙级信息大脑)
    1. 主通讯:"紫微垣" 量子共振中枢
    - 技术优势:搭载 组量子纠缠发生器,构建覆盖全银河系的 "星轨通讯网",实现 10 万艘战舰的实时同步(延迟<1 皮秒)
    - 特殊功能:
    - "星命占卜":通过量子涨落预测敌方下一步行动(准确率 83%,基于 10^12 次历史数据学习)
    - "意识链接":授权指挥官可通过神经接口共享全舰队乘员的战场感知(需通过帝国精神力认证)
    2. 侦查设备:"天眼" 多维探测集群
    - 传感器组合:
    - 引力波望远镜:解析 1000 光年外的黑洞事件视界,识别隐藏的虫洞坐标
    - 中微子显微镜:50 光年内可观测敌方战舰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