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番外篇 寰宇帝国舰队(3)  从红海行动开始做大做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龟息" 侦察机(4 架):搭载量子隐形装置,可贴近敌方战舰 5 公里内侦查
    - 指挥系统:通过 "玄武心" 战术网络与母舰共享目标数据,实现 "母舰瞄准 - 战机引导" 的协同打击模式
    (二)防御系统(要塞级防护矩阵)
    1. 主防御:"玄甲" 复合能量护盾
    - 技术架构:由 36 组主发生器构建三层同心球型护盾:
    - 外层:等离子电离层(抵消能量武器 70% 伤害)
    - 中层:引力缓冲带(偏转 0.6c 以下动能弹轨迹)
    - 内层:量子锁合屏障(修复护盾裂隙速度提升 500%)
    - 性能参数:
    - 基础防护强度:可承受等效 1000 万吨 TNT 能量持续轰击 10 分钟
    - 护盾再生特性:即使外层被击破,中层与内层仍能维持 60% 防护效率
    - 能量守恒机制:当护盾吸收伤害超过阈值,多余能量自动导入装甲修复系统
    2. 实体装甲:"龟甲" 纳米聚合装甲
    - 材料构成:核心层为液态金属氢合金(密度 120g/cm3),外层覆盖可控变形的 "玄武鳞" 模块(每个鳞片可独立调整角度以散射能量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物理参数:
    - 装甲厚度:舰首 3 米(强化冲击锥)/ 侧舷 2.5 米(含 1 米厚能量导流层)/ 舰尾 1.8 米(非核心区)
    - 自愈能力:中等损伤(破口<2 米)可在 1 小时内通过纳米机器人完成修复
    - 附加功能:装甲表面的 "玄武纹" 可吸收雷达波,配合引力波干扰装置,将自身雷达反射截面积缩小至护卫舰级别
    3. 被动防御:"冥河" 力场偏转系统
    - 工作原理:在舰体周围 300 米内生成弱引力场,使来袭的动能武器偏离预定轨道(对 0.8c 以下目标偏转角度≥5°)
    - 能耗代价:持续运行消耗 5% 反应堆功率,可与护盾系统叠加生效
    (三)动力与能源系统(巨量输出组合)
    1. 动力核心:"沧波" 引力引擎组
    - 技术突破:采用 12 组引力子共振环并联结构,可同时生成推进力场与局部反重力场,实现对舰体姿态的毫秒级精确控制
    - 推进参数:
    - 常规推力:1.2×10^6kN(可推动战舰以 4G 加速度持续航行)
    - 紧急冲锋模式:短时间提升至 2×10^6kN(持续时间限制 30 分钟,需注入液态氦冷却剂)
    - 特殊机动:可在行星重力井内实现 "重力锚定",稳定悬停于行星同步轨道(误差 ±10 米)
    2. 能源中枢:"冥河" 正反物质反应堆
    - 技术规格:储存舱可容纳 2 克反物质(与等量物质湮灭),能量转化率达 100%,配备三重冗余磁约束瓶(单瓶失效概率 10^-9)
    - 输出参数:
    - 额定功率:50GW(正常巡航状态)
    - 峰值功率:80GW(武器系统全功率 + 护盾过载时,可持续 20 分钟)
    - 能量分配:采用引力能导管技术,能量传输速度达 0.6c,可在 0.01 秒内完成全舰功率再平衡
    (四)通讯与侦查系统(全域指挥中枢)
    1. 主通讯:"玄武眼" 全息指挥网络
    - 技术优势:搭载 4096 组量子纠缠收发器,实现舰队级战术数据实时同步,支持 100 艘战舰的协同作战指挥(延迟<0.1 纳秒)
    - 特殊功能:可生成 1:1 比例的战场全息投影,显示范围达 5 光年(需 3 艘同型舰构建三角定位网络);具备 "意识链接" 接口,授权指挥官可通过神经同步系统直接操控舰载机联队
    2. 侦查设备:"定海神针" 复合探测阵列
    - 传感器组合: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